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8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23篇 |
综合类 | 233篇 |
基础理论 | 25篇 |
污染及防治 | 61篇 |
评价与监测 | 13篇 |
社会与环境 | 12篇 |
灾害及防治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颗粒动态分析仪(PDA)对倒伞形表面曝气机曝气的Carrousel小试氧化沟进行测试,得出了氧化沟内较系统的流动特性参数.比较了固液两相在氧化沟内流动的差别,发现固液两相流动速度差别较小,由于惯性的影响,固相的沉降速度略大于液相.考察了表曝机的转速、表曝机相对于液面的位置、氧化沟的深度等因素对氧化沟内流动的影响,随着表曝机转速的增大和表曝机浸入液面深度的增加,流动速度和沉降速度均会增大,而氧化沟深度增加时,距离液面同一深度处的速度则会减小.实验结果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形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本实验结果可用于指导工程实际,为氧化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治理地下水中氯代烃污染,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改性试剂,采用共聚法制备NH2-MCM-41。利用XRD、SEM、TEM、BET和FT-IR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材料对水中1,2-二氯乙烷(1,2-DCA)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氨基取代部分硅羟基,造成孔道毛糙,未改变材料的六方堆积结构;改性后材料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分别减小了约10%、25%和26%。氨基的引入增强了材料对1,2-DCA的亲和力和吸附能力,吸附容量由11.75 mg·g−1增加到15.59 mg·g−1,提升32.68%;NH2-MCM-41对1,2-DCA吸附初始阶段受物理吸附控制,后续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颗粒内扩散拟合表明颗粒内扩散过程是主要控速步骤;等温吸附拟合说明材料吸附位点分布均匀,吸附过程中单层与多层吸附共存;在温度为20 ℃,pH为7时NH2-MCM-41对1,2-DCA的吸附效果最佳;腐殖酸(HA)和共存阴离子对 NH2-MCM-41吸附1,2-DCA起抑制作用。由此可知,NH2-MCM-41能够有效地吸附水中1,2-DCA。该研究成果可为地下水氯代烃污染治理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33.
生物炭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修复培养实验和BCR连续提取实验研究牛粪生物炭(DM)和水稻秸秆生物炭(RS)对2种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影响因素及修复后的Cd的形态分布,探讨可能存在的修复机理。经56 d修复后,与CK相比,5%添加量的牛粪生物炭(DM5%)和水稻秸秆生物炭(RS5%)使TCLP提取态Cd在S1土壤中分别降低了15%和18%,在S2土壤中分别降低了5%和6%。但生物炭添加量为1%时对S2土壤中Cd无显著修复效果。DM5%和RS5%处理使Cd的酸可溶态在S1土壤中降低8.66%和9.25%,在S2土壤中降低7.86%和13.4%,相应的残渣态在S1土壤中升高8.30%和10.54%,在S2土壤中升高8.67%和14.92%。同时,DM5%和RS5%处理使土壤pH提高了7.69%~13.13%,TCLP提取态P增高了0.046~0.39 mg·g-1。结果表明,添加量为5%的牛粪生物炭和秸秆生物炭可有效修复Cd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34.
本文根据作者参加1998年英国个体防护装备研讨会的部分资料,结合我国研究情况,综述了单兵防护系统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防护材料以及内伤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
36.
成都市西南片区是天府新区的核心区,是我国建设世界知名公园城市的样板区域,为查清区域空气质量状况,评价大气降尘重金属风险状态,判断重金属来源,于2018年开展了区内大气降尘重金属的监测工作,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对降尘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并基于PMF模型探讨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大气降尘中Cd、Hg、Pb的平均含量与十年前比分别下降了74%、73.8%、11.5%,大气质量有好转迹象。目前Cd仍存在强等生态风险,Pb存在中等生态风险。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大气降尘中As和Pb可能会对儿童产生一定的非致癌风险,主要暴露途径为手-口。基于PMF源解析结果表明,自然源、燃煤源及交通源对Pb的贡献率分别为48.3%、33.3%、18.4%,农业源和交通源对Hg的贡献量分别为73.1%和26.9%。交通工业源对Cd的贡献为71.1%,燃煤源对As的贡献为100%,自然源对Cr的贡献为89.8%。研究区大气环境质量整体可控,但其长期威胁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7.
铜绿假单胞菌对铜和铅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Cu和Pb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该菌株对Cu~(2+)的吸附率低于Pb~(2+).对于单一重金属体系,吸附率均随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平稳变化,2 h达到稳定.吸附率随投菌量的增加先迅速增加,之后趋于平稳.对于Cu~(2+),投菌量为1 g·L~(-1)时吸附率达到稳定,而Pb~(2+)的吸附效果达到平稳时的投菌量为0.5 g·L~(-1).单位质量菌体对Cu~(2+)、Pb~(2+)的吸附量随投菌量的增加而下降.pH为3时,菌体的吸附效果较差,当pH为5~8时,2种重金属的吸附效果较高.对于活菌,Pb~(2+)对菌体吸附Cu~(2+)有抑制作用,而Cu~(2+)对菌体吸附Pb~(2+)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对于失活菌,P.aeruginosa吸附Pb~(2+)和Cu~(2+)的效果均随共存重金属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但Cu~(2+)对Pb~(2+)的影响比Pb~(2+)对Cu~(2+)的影响更显著.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吸附后的菌体较吸附前聚集性更好.总体而言,P.aeruginosa能对水体中共存的Cu~(2+)和Pb~(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38.
39.
超高强度钻杆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脆性断裂事故,为了从断裂力学角度揭示其冷脆现象的本质,采用ZBC2302-D型示波冲击试验机,获得了不同温度下超高强度钢在冲击断裂过程中的力-位移曲线,并对比分析了冲击功、起裂功和裂纹扩展功之间的变化关系。采用国家标准GB 4161—2007中的计算公式,计算了冲击试样的裂纹扩展量Δa和阻抗应力强度因子K_R;同时,引入K_R阻力曲线,得到超高强度钻杆在不同温度下的剩余强度图。结果表明,当冲击试样开始出现裂纹时,随温度降低,钻杆的初始起裂应力有所增加,出现硬化现象。当钻杆出现一定长度的裂纹时,随温度降低,阻抗应力强度因子越来越小,而且降低速度越来越快,剩余强度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随温度降低,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逐渐下降,表明钻杆在低温下更容易断裂。 相似文献
40.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以纳米零价铁(nZVI)为核,SiO2为壳层的nZVI@SiO2核壳复合材料,通过SEM、TEM、XRD和BET对材料进行表征,并对nZVI@SiO2活化过硫酸盐(PDS)去除氯苯(MCB)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ZVI@SiO2-1材料为均匀的核壳结构;比表面积达到了212.67 m2·g-1,壳层厚度为7 nm左右,Fe含量达到了38.92%.在MCB初始浓度为20 mg·L-1、温度(20±2)℃、nZVI@SiO2-1投加量为0.5 g·L-1、PDS投加量为3 mmol·L-1条件下MCB去除率为83.81%.低浓度HA和Cl-对nZVI@SiO2-1/PDS体系去除MCB呈促进作用.而HCO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