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线性滴定法测定天然水氯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滴定过程中的化学平衡出发,推导出线性滴定法天然水氯化物所需的函数关系式f(v),并应用于实验中,获得了优于电位滴定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复合添加剂(I),以稻草(或麦杆)为原料,用硫酸酸化水解制糠醛,研究了复合添加剂(I)各成分的含量和添加量以及蒸馏条件对渣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wt/wt,%)硫酸,液固比为3∶1~4∶1(wt/wt),复合添加h们)与原料的比为02:1〔WVWt),添加剂(I)配方为:磷酸钙7%,磷酸和重钙5%-10%,亚硫酸氢钠和碳酸钙3%-5%,助剂(III)5%-10%;蒸馏温度110~130℃,时间2.5~3.0h,出醛率可达理论量的80%以上,废渣全部转化为中性复合肥.  相似文献   
103.
资料缺乏且水资源已严重超载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研究无法应用传统的方法,论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巴润绿洲灌区2010、2015水平年地下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有限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以水资源供需平衡原理为依据,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提出了新的评价准则,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模型,并应用拉格朗日乘数法进行模型求解,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可应用于资料缺乏且水资源超载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研究,为其它资料缺乏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对有机垃圾成分,热力特性和焚烧所产生的二次污染的研究,证实了:我国城市有机垃圾热力处理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5.
应用Q—型聚类分析、对应因子分析及某些微量元素图解等方法,判别出本区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它与东太平洋沿岸火山岩及花岗岩相似,而与日本、台湾等岛弧火山岩相差较大,可能属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超声波控藻的底泥氮磷释放过程与水质恶化风险,本研究从太湖梅梁湾采集泥样、水样和藻样,采用低频超声波(35kHz,0.035 W/mL)处理不同对象(泥体系:底泥和水;藻体系:微囊藻和水;泥藻体系:底泥、微囊藻和水),分析底泥与藻细胞的氮磷释放贡献率及水质变化过程.结果显示,20min内超声处理不会造成底泥氮磷的显著释放,40min后会造成底泥氮磷大量释放和藻细胞破裂.比较3个体系的水质参数变化过程后得知底泥比藻细胞的氮磷释放贡献率更大.超声处理对CODMn和TN有一定的削减效果,泥体系和泥藻体系在超声波作用后溶解性氮以氨氮和硝氮为主.为降低水质恶化风险,建议超声波控藻采用适当的超声强度进行短时间处理,避免底泥氮磷大量释放和藻细胞破裂.  相似文献   
107.
"双河长"模式是指由"官方河长"和"民间河长"共同致力于流域治理的工作机制。本文从流域治理公众参与制度化实践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双河长"模式在湘江流域治理中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探讨了"双河长"模式的实施机制与内在关系,认为"民间河长制"是对"河长制"的重要补充,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双河长"模式对流域治理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8.
郑敬东  陈和贵 《安全》2003,24(1):17-18
几年前,由于事故原因分析没有抓住要害,821厂下属热电厂一台汽轮机窜轴事故重复发生。1997年4月12日窜轴事故再次发生后,该厂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格外重视,组织技术力量反复分析、研讨,终于得出科学的结论。采取相应措施之后,至今没有再发生过同类事故。  相似文献   
109.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站网运行及管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自然环境试验的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站网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已初步形成国防站网运行、管理基本体系,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站网管理评价办法.其中政策支持是基础,运行机制、站网管理、共享机制、服务模式、站网评价是核心.重点对目前管理较为薄弱的核心内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0.
青藏高原腹地青藏苔草草原不同退化程度的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高寒草地退化演替过程,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草原不同退化程度的植物群落特征.结果显示:青藏苔草草原退化过程中优势种从未退化时的青藏苔草演变为轻度和中度退化程度时的青藏苔草和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并存,重度退化程度时则无明显优势种;主要伴生种表现为湿生植物逐渐消失,中生和旱生毒杂草逐渐增加;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先增加后降低,中度退化程度最大,此时优质豆科(Leguminose)植物入侵,物种更替速率最大,β多样性指数最高.盖度、高度、地上总生物量均明显降低,而禾本科(Gramineae)生物量和豆科生物量均先增加后减少,中度退化程度时最大.相关分析表明,青藏苔草草原群落高度、盖度和均匀度指数与初级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P0.01)、0.961(P0.01)和0.743(P0.05).说明植物群落组分是青藏苔草草原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结构和生产力变化的核心,在揭示青藏苔草草原逆向演替机制的过程中应注重阐明植物群落组分更替规律.图1表5参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