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91.
吸声材料悬吊在顶部或从墙上悬挑于空间,叫做空间吸声体。由于吸声体表面完全暴景于空间,追加边缘的吸声效应就比在界面上满铺吸声材料、单面暴露在空间的吸声性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中高频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2.
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砷形态迁移转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选取湖南某矿区污染稻田土,以盆栽试验的方式,采用美国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和砷形态分析分级测定法,研究了水稻(Oryza sativa L.)各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砷的赋存形态及转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根际及非根际土壤p H值和砷TCLP提取态含量均逐渐上升,且非根际土壤p H值和砷TCLP提取态含量均高于同时期根际土壤.2水稻各生育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交换态砷(AE-As)含量均低于水稻种植前,并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逐渐上升.与水稻种植前相比,铝型砷(Al-As)、铁型砷(Fe-As)和钙型砷(Ca-As)含量在水稻种植后逐渐上升,但并不显著.残渣态砷(O-As)和总砷(T-As)含量在水稻种植后逐渐下降,在根际土壤中下降了37.30%和14.69%,在非根际土壤中分别下降了31.38%、8.67%.3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各形态砷含量均表现为:残渣态铁型砷铝型砷钙型砷交换态砷.在p H值为5.0~5.8的范围内,各砷形态和砷TCLP提取态含量与p H值之间大都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根际土壤中钙型砷与p H值的相关关系较差.  相似文献   
193.
山区县域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评价原理、方法及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应当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最佳切入点之一。在探讨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评价原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程度分级系统及定量的划分标准,以推进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评价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云南省为实例,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对该省县域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评定了全省126个县的土地利用生态友好度等级。结果表明,云南省目前土地利用生态友好度(DEF)平均值只有48.01,属"不友好"级。全省约2/3的县目前在土地利用生态友好性上表现为"不友好"和"很不友好"级,其中1/5以上的县份表现为"很不友好"。尤其以滇东北中山山原区生态友好性程度为最低,各县生态友好度(DEF)值均低于40,均属"很不友好"级;滇东南喀斯特中低山区的生态友好性程度亦较低。  相似文献   
194.
植物是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的最主要来源,城市绿色植物释放的BVOCs会影响城市大气组分,进而改变城市大气环境.本实验以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和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为研究对象,调节温度(T)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测量两种植物主要BVOCs(异戊二烯(Isoprene,ISO)、单萜烯(Monoterpenes,MTs))的通量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在T=30℃、PAR=500μmol·m~(-2)·s~(-1)时,南天竹BVOCs释放速率大于红花檵木,分别为4916.51和3388.62 pmol·m~(-2)·s~(-1),BVOCs释放种类以ISO为主,占BVOCs总量99.8%以上,MTs以α-蒎烯和3-蒈烯为主.ISO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35℃时达到最大值,红花檵木和南天竹分别为8436.48和15138.81 pmol·m~(-2)·s~(-1),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温度下ISO释放;而单萜烯在30℃时最大,分别为4.96和8.24 pmol·m~(-2)·s~(-1),红花檵木单萜烯的释放受温度影响较为显著.PAR增加会显著促进两种植物ISO的释放,PAR=1000μmol·m~(-2)·s~(-1)时红花檵木和南天竹释放速率分别达3279.21和7355.17 pmol·m~(-2)·s~(-1),而单萜烯释放在PAR为500μmol·m~(-2)·s~(-1)最高.温度和光照主要通过影响植物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从而影响其BVOCs的释放,不同温度和光照处理下,异戊二烯释放碳占光合作用固定碳的0~3.28%.不同植物BVOCs释放对温度和光照响应的差异要求加强对城市绿色植物BVOCs释放的研究,以便为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及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5.
古遗址地层土壤理化特征研究有助于古环境重建。以岷江上游营盘山遗址文化剖面和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粒度、磁化率、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及元素地球化学等物理化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古人类活动影响了土壤粒度、磁化率、有机质、碳酸盐及元素迁移等特征,灰烬层土壤出现了环境指标不一致的现象。位于灰烬层上部的古土壤保留了与成壤强度一致的环境信息,指示出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在全新世中晚期曾出现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利用遗址区文化层剖面重建古环境需多指标对比研究,剔除人类活动的干扰信息。  相似文献   
196.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政策的新形势下,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的老油田,在含油污泥和废 钻井液治理、生态恢复等环保隐患的历史遗留问题尚未根除的情况下,又遇到了碳减排、甲烷和VOCs协同管控等新的环境问题,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这些老油田正常的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因此需要超前规划,科学制定低碳发展战略,采取源头控制、提前预防等措施科学减污降碳,推进本质绿色发展,并集中力量加快清理现存环保隐患,为推进老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7.
为探究氢能电站火灾爆炸事故发展规律,采用多米诺效应对电站进行事故概率和风险研究,建立氢能电站多米诺效应定量风险分析模型。基于设备受损概率模型与多米诺理论基础,提出氢能电站多米诺效应概率计算方法,并将方法运用到实际案例,结合SAFETI软件对具体多米诺事故场景进行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氢能电站易发生多米诺事故,考虑一级多米诺效应后人员潜在死亡概率增加56%。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氢能电站安全防控措施以及降低火灾爆炸事故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