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根据现场资料,应用指数模式、一维及二维数值模式和修正的Brooks公式对北仓轧钢厂废水排放对海域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及预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对工程和管理部门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李锦超  曹春  方锋  唐千惠  梁膑月 《环境科学》2023,44(9):4785-4798
基于2005~2020年OMI遥感卫星O3柱浓度数据,结合河西走廊地区10个国控点环境自动监测站大气污染物数据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资料,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相关性分析和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探讨河西走廊近地面O3时空分布特征、气象因素、传输路径和潜在来源.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变化来看,O3柱浓度在2005~2010年和2014~2020年呈上升趋势,2010~2014年呈下降趋势,2010年和2014年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32.31 DU和301.00 DU,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和冬季明显大于夏季和秋季.②在空间分布上,O3柱浓度大体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纬向带状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城市区域,中值区呈纬向带状与祁连山山麓走向基本一致.③气象条件分析发现,温度、风速和日照时数与O3呈现正相关,相对湿度与O3呈现负相关.④通过对武威市模拟受点气流输送轨迹发现,O3输送路径方向较为单一,各季节的主导气流均以西部和西北部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71.62%、66.85%、61.22%和77.78%;O3潜在贡献源区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春季、夏季和秋季的O3潜在源高值区域均分布于白银市和兰州市等地,为东南风源,冬季高值区分布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为北风源.  相似文献   
103.
选择黄河下游典型悬河段饮用水源地(黑池和柳池)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累积指数与污染负荷指数分析7种(Cr、Ni、Cu、Zn、Cd、Pb和As)重金属污染特征,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定性和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源解析,利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土壤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影响,并结合APCS-MLR模型分析污染源对健康风险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水源地周边土壤重金属ω(Cr)、ω(Ni)、ω(Cu)、ω(Zn)、ω(Cd)、ω(Pb)和ω(As)的均值依次为60.27、30.00、35.14、77.75、0.38、21.74和9.70 mg·kg-1,除As外,元素Cr、Ni、Cu、Zn、Cd和Pb含量均高于黄河下游潮土区土壤元素背景值,而柳池周围土壤Cu和Zn含量明显高于黑池,其他重金属含量差别较小;地累积指数与单因子指数均显示黑池和柳池存在重金属轻度污染,Cd是主要的污染因子,污染负荷指数模型显示研究区无污染和轻度污染样点数分别占总样点数的5%和95%,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源解析表明Cr、Ni、Cu和As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APCS-MLR模型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污染物主要来自自然源、交通源、农业源和未知源,其来源贡献率依次为42.95%、23.39%、16.95%和16.71%;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结果显示,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无非致癌风险,存在人体可耐受的致癌风险,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As为主要非致癌因子,Ni为主要致癌因子.无论是成人或儿童,4种污染源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贡献率均为:自然源>未知源>交通源>农业源,其中自然源对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贡献率最大.因此研究黄河下游悬河段水源地周边土壤污染特征、来源及对人体健康影响,对于水源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黄河沿线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4.
表面活性剂强化含水层修复技术(SEAR)已广泛应用于地下含水层有机污染修复.本研究选取环境修复过程中常使用的8种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 3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吐温80(Tween 80)、鼠李糖脂、曲拉通X-100(TritonX-100)、烷基糖苷(AP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利用静、动态试验优选出高效环保的表面活性剂,探索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强度对汽油增溶效果的影响,同时确定最佳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并开展室内模拟试验及性能评价验证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8种表面活性剂中鼠李糖脂对汽油的增溶能力表现最优;AEO-9、Tween 80和Brij 30更易吸附在中砂介质;Tween 80与TritonX-100对油污砂洗脱效果最好.综合优选结果确定TritonX-100为最优效的单一表面活性剂.(2)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增加,溶液中汽油浓度分别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和持续下降的趋势.(3)通过将优选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与洗脱效果最好的Tween 80进行混合确定最优复配比为1∶1,该复配体系下汽...  相似文献   
105.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TPU)纳米纤维膜(TPU-NFM),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TPU-NFM进行表征,并设置了动力学实验和热力学实验研究TPU-NFM对BPA、EE2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探讨了环境条件对膜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电纺丝TPU纳米纤维光滑纤细、直径均匀、有良好的网状结构以及丰富的表层基团.吸附实验表明TPU-NFM对BPA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中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占主导作用,最大吸附容量qmax=45.48mg/g,最大吸附速率k2=0.754g/(mg·h).对EE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Elovich模型,偏向各吸附机理综合作用的结果,其qmax=38.22mg/g,初始吸附速率a=5.355mg/(g·h).此外,TPU-NFM对环境中盐度以及pH值的敏感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6.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思想构建指标体系,利用样本聚类分析法对贵州省大方县各乡镇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区,并根据空间集聚结构对各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方县34个乡镇被聚为3类,分别对应差别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式。在现有国土开发格局中,县域内各乡镇在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方面已自发形成空间集聚基础,为避免各乡镇在开发过程中"趋同"或"模仿",可将主体功能理念贯彻到微观区域,为各乡镇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7.
湿式电除尘器对PM_(2.5)的治理效果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大气复合污染物控制有效治理技术装备,湿式电除尘器在治理PM2.5(细颗粒物)、酸雾、气溶胶、亚微米颗粒物、汞、重金属及二英等污染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论述了湿式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主体结构及主要技术特点,探讨了湿式电除尘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依据Leo van Lier的意识原则(Awareness)和自主性原则(Autonomy),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薄弱,动机不强。3A理论的启示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9.
正近年来,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在社会治安管理、案件侦查、反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视频监控图像的人物识别技术在犯罪调查中发挥的作用越加凸显。步态识别技术作为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学术界和执法部门的广泛关注,英国曾把基于步态的线索作为犯罪证据,日本也开始将步态识别技术应用于案件调查。日本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在基于步态识别技术的司法调查取证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详细  相似文献   
110.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扼要描述中国水资源现状,并研究分析其成因,强调指出目前中国地表水的使用和地下水的开采已趋饱和状态,且面临严重污染治理问题。因此,要开发新水源摆脱缺水困境,必须健全水立法和监管体系,出台保护水生态和治理水污染的优惠政策,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以及科学的治水理念。将污水治理、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及雨水实现资源化等作为开辟新水源的攻关目标,不仅可以改善中国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水污染,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缺水问题,进而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所需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