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尾闾区)易受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属于敏感区且是蓝藻水华易暴发区域.为探究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及相关驱动机制,于2019年至2020年1月(枯水期)、4月(涨水期)、7月(丰水期)和10月(退水期)对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7个采样点位和鄱阳湖河流中段6个采样点位以及主湖区1个采样点位水质状况和浮游植物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浮游植物共有7门64属,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相对丰度以硅藻和蓝藻为主.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生物量和丰度东部总体上高于西部,河湖交汇区生物量和丰度高于河流中段.湖区和河湖交汇区蓝藻门优势度较大,河流中段硅藻门优势度较大.蒙特卡罗检验结果显示:总氮(TN)、总磷(TP)、正磷酸盐(PO43--P)、水深(WD)、水温(WT)和透明度(SD)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显著相关环境因子.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鄱阳湖西部典型河湖交汇区受水化因子(TN、TP和PO43--P)作用更明显,东部典型河湖交汇区水文因子(WT、WD和SD)影响更为显著.鄱阳湖典型河湖交汇区浮游植物影响因子具有季节性,冬季受水化因子影响较大,夏季受水文因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2.
33.
白光月  王玉洁 《环境化学》1994,13(4):323-327
用乙基纤维素作膜材将三辛胺(简称TOA)微胶囊化,用于萃取酸性水溶液中的Cr2O7^2-离子。通过搅拌法萃取实验表明,TOA被微胶囊化后对铬离子仍具有较高的萃取速度,实验测定渗透系数为6.78×10^-6m/min,并能有效地防止乳化现象。将微胶囊制备成填充柱对Cr2O7^2-进行萃取实验。对外相水的流速、微胶囊粒径、柱的重复使用次数与萃取容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当粒径为100-200μm,流速为3  相似文献   
34.
由于汞及其化合物是生物积累性毒物,汞污染一直是国际环境保护界关注的重要污染物.2000年12月底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研究和开发办公室宣布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计划,目的是更好地了解汞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影响.该项研究将由EPA的科学家领导,并得到EPA资助的局外研究人员的支持.EPA表示,研究计划细节将在今后几个月内出台.该研究项目将补充过去几年EPA和国家科学院关于汞的研究报告的不足,因为现在对汞污染的关注日益增加,特别是汞对儿童的影响.该研究项目将考察汞的人群健康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输送和归宿、燃烧源和非燃烧源的危险性管理、生态影响和危险性信息交流等问题.据EPA文件透露,该研究项目将着重研究儿童健康和汞的关系.详细信息可查阅因特网:http://www.epagov/ord/nrmarl/mercury/. 江刚摘自《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January 8,18(2001)  相似文献   
35.
化学耗氧量(COD)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是地面水、工业废水监测的必测项目。目前我国均以重铬酸钾回流法作为测定COD的标准 方法,此法准确可靠,但由于回流时间较长,很难安全满足当前环境监测及时、快捷的需要 。为此,本文对磷酸(具有分散作用,作催化剂)代替硫酸银催化法测COD与标准法测COD的精 密度、准确度、相关性等进行了探讨。1 实验部分1.1 主要仪器a.酸式滴定管(25.00ml);b.回流装置。1.2 试剂a.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6K2Cr2O7=0.2500mol/L) 称取预先在120℃烘2h的基准重铬酸钾12.2 580g溶于水中,稀释至100…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石油烃降解菌群对高浓度含油废水中不同组分烃的生物降解特性,向含油水相中接种石油烃降解菌群LW-10(Accession number:SRR15082184)进行降解实验.利用GC-MS研究了LW-10对原油中不同组分烃的降解性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降解体系中的菌量变化.利用qPCR技术对控制不同组分烃降解的关键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原油浓度为5000 mg·L-1的含油废水中接种LW-10降解17 d,对原油中烷烃和多环芳烃组分的降解率分别为96.7%和28.4%.体系中的降解菌总浓度与高活性菌浓度由接种时的1.0×108 cfu·mL-1增加至2.1×109 cfu·mL-1和8.3×108 cfu·mL-1.检测的3种石油烃降解功能基因中,烷烃单加氧酶基因alkB2拷贝数由1.06×108 copy·mL-1变为2.84×108copy·mL-1...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雾霾天气下SO42-、NO3-和NH4+的形成机制,2013年4月18~23日,使用6级Anderson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不同粒径段的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对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雾霾期间PM3和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平均浓度分别为(32.7±13.3)μg/m3和(39.4±15.7)μg/m3.SO42-、NO3-和NH4+是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它们在PM3和PM10中占总离子质量分数分别为76%和71%.3种离子主要集中在0.49~1.5μm的液滴模态,该模态中NH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而凝聚模态的NH4+则主要以(NH4)2SO4和NH4HSO4的形式存在.液滴模态的SO42-主要来自雾内或颗粒表面的液相氧化反应,NO3-主要来自夜间N2O5在颗粒表面的水解反应,NH4+主要来自NH3在颗粒上进行的非均相中和反应,而这3种离子在该模态的日变化特征则很好的反映了以上的形成机制.受太阳辐射的影响,3种离子的浓度在凝聚模态均表现为白天高于夜晚.  相似文献   
38.
分析了桑树的生态作用,根据山西省不同立地条件,提出了水土保持桑树生态林和绿化观赏桑树生态林两种主要栽植模式.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坡向异质性生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在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岷江源区的研究样地内,沿山脊划分出东南、西南和东北3个坡向,每个坡向上选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盘花垂头菊(Cremanthodium discoideum Maxim.)和滨发草(Deschampsia littoralis)3种常见物种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其株高、叶片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变化,并测定不同坡向土壤环境因子.结果显示:不同坡向间土壤环境差异明显;珠芽蓼和滨发草的株高在不同坡向上无显著差异,而盘花垂头菊株高依次为西南坡东南坡东北坡,3种植物比叶面积(SLA)均有显著变化且变化趋势均不同,在东北坡上珠芽蓼(161.30±5.44 cm2/g)和盘花垂头菊(151.26±3.36 cm2/g)具有最小的SLA,而滨发草(212.97±11.39 cm2/g)最大;珠芽蓼的地下生物量高于地上生物量,而盘花垂头菊和滨发草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则相反,3种植物的地下生物量比例在温度最低的东北坡均达到最高;珠芽蓼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在不同坡向皆为等速生长,而其余两种植物在个别坡向上呈现异速生长,且均为地下生物量积累速率大于地上部分.因此,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不同坡向生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显著影响,上述3种植物的株高及叶片性状对不同坡向的响应具有特异性,而在温度较低的坡向上3种植物均偏向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下部分.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坡向异质性生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在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岷江源区的研究样地内,沿山脊划分出东南、西南和东北3个坡向,每个坡向上选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盘花垂头菊(Cremanthodium discoideum Maxim.)和滨发草(Deschampsia littoralis)3种常见物种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其株高、叶片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变化,并测定不同坡向土壤环境因子.结果显示:不同坡向间土壤环境差异明显;珠芽蓼和滨发草的株高在不同坡向上无显著差异,而盘花垂头菊株高依次为西南坡〉东南坡〉东北坡,3种植物比叶面积(SLA)均有显著变化且变化趋势均不同,在东北坡上珠芽蓼(161.30±5.44 cm2/g)和盘花垂头菊(151.26±3.36 cm2/g)具有最小的SLA,而滨发草(212.97±11.39 cm2/g)最大;珠芽蓼的地下生物量高于地上生物量,而盘花垂头菊和滨发草地下-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则相反,3种植物的地下生物量比例在温度最低的东北坡均达到最高;珠芽蓼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在不同坡向皆为等速生长,而其余两种植物在个别坡向上呈现异速生长,且均为地下生物量积累速率大于地上部分.因此,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不同坡向生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显著影响,上述3种植物的株高及叶片性状对不同坡向的响应具有特异性,而在温度较低的坡向上3种植物均偏向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下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