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安全科学   15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610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广西罗城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桉树(Eucalyptus grandis x E.urophyll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含碳率变化幅度为37.96%~49.03%,枯落物含碳率为41.8%~49.6%之间,马尾松幼龄林林下植被含碳率最高,2年生桉树林枯落物含碳率最小。0~60 cm土层含碳率变化幅度为0.45%~2.17%,0~20 cm土层含碳率表现为杉木〉马尾松〉桉树。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35.61、144.30、87.54 t.hm-2,马尾松和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马尾松幼龄和近熟林碳储量分别高于杉木,杉木中龄林碳储量高于马尾松中龄林。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乔木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43.03%、34.44%、22.92%。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碳储量表现为桉树(2.54 t.hm-2)〉杉木(1.91 t.hm-2)〉马尾松(0.89 t.hm-2)。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1.64%、4.56%、1.95%。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分别为74.13、86.48、62.95 t.hm-2,杉木人工林土壤碳储量最高,桉树最小,0~20 cm土层碳储量成为土壤的主体,马尾松0~20 cm土层碳储量占其土壤总碳储量的47.03%,杉木占51.67%,桉树为42.58%。乔木和土壤碳储量成为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的碳储存库。  相似文献   
872.
不同形态氮对水中4,4'-二溴联苯光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研究环境中不同形态氮转化对水中4,4′-二溴联苯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4,4′-二溴联苯的光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NO3-、NO2-的存在均对4,4′-二溴联苯的光解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的发生是NO3-、NO2-与4,4′-二溴联苯对光辐射的竞争性吸收作用引起的,NO2-对4,4′-二溴联苯的抑制作用强于NO3...  相似文献   
873.
目前,环境资源问题已经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构成了严重挑战,如何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构建生态评价模型对生态系统进行准确的评价是困难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从生态系统的平衡、波动、干扰及阈值等基本特点出发,构建了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产能力指数、服务功能的稳定度指数和人口压力指数三大指标.  相似文献   
874.
张文杰 《劳动保护》2002,(10):18-20
<安全生产法>第五章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作了规定,主要包括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事故抢救、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处理、事故责任追究等内容.正确理解本章的有关规定,对强化事故的应急救援,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吸取事故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5.
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江水中的阴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水系之一,是哈尔滨人民的母亲河.本文采用抽滤及预处理柱对该水系哈尔滨江段水样进行前处理,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氟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硫酸根.经验证,该方法简便、快速、安全,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可应用于江水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876.
为探析山地丘陵地区简易垃圾填埋场周边壤中流污染特性,在四川省盐亭县云溪镇垃圾填埋场开展了约1年的水质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即使停止服役近20年,简易填埋场依然会通过壤中流向周边环境释放污染.具体而言,简易填埋场下游壤中流污染程度显著高于上游对照组水平(p<0.05),污染物以有机物和氮为主.化学需氧量(COD)随着季节变化,在144.23~360.57 mg·L-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均指示水质呈高度腐殖化.采用GC-MS进一步识别壤中流有机物类别,发现其中存在57种难降解的痕量有机物,而具有致癌性、生殖毒性及美国环保局 EPA 优先控制的污染物达15种.填埋场下游壤中流总氮为20.61~290.25 mg·L-1,且以有机氮为主(54.24%),硝态氮次之(33.28%),亚硝氮和氨氮仅占12.48%.可见,简易填埋场壤中流是一种低C/N废水,且具有难降解特性.对简易填埋场下游1 km以内地下水、地表水开展采样检测,发现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特性与壤中流类似,指示污染具有同源性.此外,地下水COD为10.05~12.47 mg·L-1,不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地表水总氮为3.83~18.34 mg·L-1,存在富营养化风险.研究结果明确了对山地丘陵地区简易填埋场壤中流修复的必要性,也为修复技术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77.
本文着重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喷氨水SNCR技术脱硝系统设计要点。特别针对影响SNCR系统脱硝效率的因素,停留时间对NOX排放的影响、反应温度范围、过剩空气系数、反应温度对氨逃逸量的影响等性能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可以确定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控制好以上影响因素,可以保证SNCR系统烟气脱硝效率达到或超过50%以上。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具备的低氮燃烧的特点,配以SNCR技术脱硝,可以将锅炉NOX排放浓度控制在100ppm以下。  相似文献   
878.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降低原油成本。提高油井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从根本上说就是想办法用最低的能耗。产出最高的液量,降低采液单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79.
日本工业技术院北海道工业技术研究所研制出能使因有机氯污染地下水的有害物质无害化的处理技术。 该方法是通过脱氯化分解,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金属铁的触媒充填在还原处理装置,通污水进行10分钟反应,即可通过脱氧反应改性为脱氧的碳化氢。由于水  相似文献   
880.
汾渭平原是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2018年被列为重点区域. 本研究针对汾渭平原11城市开展PM2.5化学组分连续观测,分析PM2.5浓度和主要化学组分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PMF模型解析PM2.5污染来源. 结果表明:①2018—2019年秋冬季汾渭平原11城市ρ(PM2.5)平均值为(101.4±65.4)μg/m3,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的1.1倍. 临汾市ρ(PM2.5)最高(216.8 μg/m3),是汾渭平原的2.1倍. ②2018—2019年秋冬季汾渭平原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是有机物、硝酸根离子、地壳物质和硫酸根离子,其中地壳物质占比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1.6倍. ③受污染物排放、气象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汾渭平原PM2.5中有机物、硝酸根离子、地壳物质、硫酸根离子、铵根离子和氯离子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④随着污染的加重,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在PM2.5中的占比均逐渐增加,地壳物质、元素碳、微量元素等与一次排放相关的组分占比随污染加重逐渐减少,表明污染期间燃煤源管控仍需进一步加严,而对扬尘源和机动车等污染源的管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⑤重污染过程期间,相对湿度增加、风速减小是影响PM2.5浓度上升的客观因素,二次组分以及与燃煤源和生物质燃烧源有关的化学组分的增长是影响PM2.5浓度上升的重要原因,二次源和燃烧源是PM2.5的主要来源. 研究显示,汾渭平原秋冬季PM2.5污染较重,尤其需要关注燃烧源的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