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360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SBR法处理垃圾填埋场新鲜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BR渐减曝气工艺处理模拟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新鲜渗滤液,实验研究了反应器运行条件与出水水质的关系及有机碳的转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新鲜渗滤液经24h曝气处理后,出水COD浓度约为500mg/L,BOD5/COD降为014左右;出水COD浓度与容积负荷无明显相关性;COD去除率与容积负荷呈正比,并在容积负荷为50kgCOD/m3·d时达到最高,约95%;去除的有机碳气相转化率与容积负荷呈正比,在容积负荷为50kgCOD/m3·d时,有机碳气相转化率接近100%;该系统最高容积负荷为50kgCOD/m3·d,相应的污泥浓度(以混合液悬浮性挥发固体(MLVSS)计)为712g/L。  相似文献   
602.
日本金泽大学理工科教授本净高治等通过对去年在日本海沉没的俄罗斯油船纳霍德卡号重油溢流事故的调查,得知海洋性  相似文献   
603.
夏怀鹏  曹智强 《环境工程》2013,(Z1):424-425,474
介绍了标准化设计的方法,提出了工业除尘标准化设计的选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标准化设计的意义。结合标准化设计在工业除尘工程中的运用,提出了标准化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04.
中日首次合作进行太阳能发电的研究,最近已由中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基础产业发展公司和日本通产省新能源产业技  相似文献   
605.
章阐述了武汉市要加快建设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作好这项工作,对推动全市物质、精神明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06.
目前,我国环境统计报表,除排污收费一项是按季度报表外,其它都只有年报,并且是由环保部门负责统计。这样的报表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环境管理的要求。因为它不能及时反映环境状况的变化,使环境统计工作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不利于环境统计向标准化,正规化的转变。此外,这种一年一报的  相似文献   
607.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利用生物膜处理废水的新方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其中心处理构筑物是接触氧化池,池内装有多种填料。从监测结果分析,虽然处理后水质都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但BOD5的去除率比较低,只有69%,由于监测是在试运行刚结束进行的,如果一切运行正常,BOD5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目前比较成熟的生化处理方法,对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的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较好,且处理后的污水还可进行灌溉、建筑、冲洗等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608.
随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简称“中线工程”)于2014年底正式通水运行,科学识别调水前后汉江下游水生态环境特征与响应规律,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优化调度的迫切管理需求.基于系统收集的2010—2017年汉江下游水文、气象、水质及水生态数据匹配资料,利用多种数据模型方法识别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汉江下游主要环境要素特征和响应规律,探索了导致河流生态退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及其贡献.结果表明:①中线工程开通后,受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减少的影响,汉江下游多年平均流量下降了11.5%,流量年内分配趋于不均匀,流量变幅增大,人类活动对汉江下游径流过程的影响更为显著.②调水后汉江下游ρ(TP)、ρ(TN)减小,武汉段ρ(Chla)和藻密度显著上升,汉江下游水华的发生对水文过程改变更加敏感.③基于GAM模型(广义相加模型)的相关分析,调水前后影响汉江下游藻密度变化的关键因子是流量和ρ(TP),调水前贡献率分别为27.7%和20.5%,调水后贡献率分别为65.4%和20.5%,调水后汉江下游流量对藻密度变化的贡献率显著升高,说明上游调水引起的汉江下游流量减小对水华暴发的影响十分明显,而TP等营养盐的影响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609.
610.
国内生物质热解技术的研究进展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了解我国石油和生物质能现状的基础上,我们探究国内主要从事生物质热解技术的研究部门的进展,展望热解液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