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石化现场作业人员气体中毒事故发生,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气体无线监测系统,该系统结合多传感器融合、精确定位和无线传输技术,可实现石化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监测、人员安全状态监测、事故应急预警等多种功能。应用结果表明:气体无线监测系统组网灵活、携带操作方便、无线传输数据完整、定位精确,有利于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2.
硫自养反硝化处理高含氟光伏废水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航  朱强  朱亮  李祥  黄勇  魏凡凯  杨朋兵 《环境科学》2016,37(8):3094-3100
为了研究硫自养反硝化处理高含氟光伏废水的可行性,室温(20~25℃)下,采用驯化后的硫自养反硝化生物膜反应器,探究了不同进水F-浓度对硫自养反硝化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F-浓度为0~700 mg·L~(-1)时,随着F-浓度的提升,反应器的脱氮效能逐渐提升,且当F-浓度为700 mg·L~(-1)时,可获最大TN去除速率1.0 kg·(m3·d)-1.当进水F-浓度在700~900 mg·L~(-1)时,经短期驯化,TN去除速率可稳定在0.81~0.87 kg·(m~3·d)~(-1).当进水F-浓度提升至900 mg·L~(-1)以上时,反应器的TN去除速率随进水F-浓度的提升而下降,最低至0.4~0.5 kg·(m~3·d)~(-1).以光伏废水为研究对象,在进水F-浓度为800 mg·L~(-1)左右,进水NO_3~--N浓度为390~420 mg·L~(-1),HRT为8.8 h的条件下,经50 d运行后,获得稳定的脱氮效能,TN去除速率为1.1 kg·(m~3·d)~(-1),出水TN为15~25 mg·L~(-1),达到污水接管排放标准.采用传统反硝化工艺和硫自养反硝化工艺脱氮处理光伏废水的成本分别为2.468元·t~(-1)和2.072 8元·t~(-1),硫自养反硝化工艺更节约脱氮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53.
全球气候变暖和区域极端气候会导致高寒干旱山区平原降雨失衡、冰川融化和冻土退化,进而改变区域水文循环.其中,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是高寒干旱区水文循环气候响应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以祁连山南麓大通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19组基本水化学参数和38组氘氧同位素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和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流域地表水以HCO3-Mg·Ca型水为主,受控于岩石风化作用;地下水以HCO3-Mg·Ca型和Cl·SO4-Na型水为主,受岩石风化作用和蒸发浓缩共同控制.上游地下水存在少量钙、镁长石的溶解,中游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为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下游地下水中各离子组分蒸发富集使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升高.风化溶滤、人为活动、原生沉积环境、阳离子交替吸附及其他因素对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贡献率依次为39.1%、 15.0%、 12.6%、 13.8%和19.5%.δD和δ18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沿地下水流向大通河河水氘氧同位素含量呈富集到贫化的变化趋势,大通河...  相似文献   
54.
SBR系统中投加三氯化铁辅助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研究了向SBR系统中投加混凝剂三氯化铁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加三氯化铁辅助除磷效果较好,但对COD和氮的去除有不利影响,且随投加期延长,不利影响加剧。PLFAs法测定结果证实了三氯化铁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产生了毒害作用,污泥微生物群落的总生物量减少,但微生物群落结构基本没变化。  相似文献   
55.
以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兰州市地下水中氟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氟含量具有浅层地下水大于深部地下水的垂直分带性,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平分带性不明显。地层中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地下水中氟的重要来源,土壤盐渍化成为氟释放的积极促进因素;氟的富集与贫化与水化学特征关系紧密,高硫酸根、钠离子的碱性水环境有利氟的溶解与富集;受径流路径及地形条件的影响,河谷平原区氟含量大于丘陵山地及其边缘地区;工业污染源是引起地下水氟升高的潜在因素,水源地开采对氟分布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前长荡湖水质仅属于地表水Ⅲ~Ⅳ类,富营养化水平较高,多年的资料显示长荡湖污染呈恶化趋势,严重威胁着金坛市的发展。本研究从清洁生产、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和管理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同时根据长荡湖的水环境现状,建议设立长荡湖水源地保护区,以确保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57.
为了去除泽龙湖微污染景观水中的氮、磷及有机物等污染成分,采用人工增氧和浮田型生态岛技术对泽龙湖景观水进行了生态修复。结果表明,人工增氧能很好地氧化水中有机物,生态岛水生植物可有效地吸收氮和磷,处理后湖水可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  相似文献   
58.
三峡水库建设期秭归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水库建设期秭归县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后三峡管理运行期土地资源保护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用1992、2007年两期1∶50 000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和10 m DEM数据等,基于GIS栅格运算,研究秭归县15 a来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旱地、园地是变化面积最大的地类,而园地、人工表面是面积增长率最高的地类。旱地、园地变化在地形的分异呈现互补性,主要发生在海拔<800 m、坡度<25°、非阳坡地区;灌木林在海拔>1 100 m、坡度范围15~45°及阳坡、半阳坡面积增加较多,乔木林向灌木林转换主要发生在海拔>1 100 m、坡度25~35°、阳坡及半阳坡地区;乔木林减少面积最多在35~45°、阳坡地区;草地减少主要发生在低海拔、15~35°、阴坡地区。建设时期下的各种政策是这些变化发生的主因。在未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条件下,缓解人地关系压力必须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保障土地利用集约化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江淮平原底栖动物的群落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聚类分析方法等,以姜堰区为例分析33个调查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姜堰区发现的20属底栖动物大多较常见且为中度耐污种,软体动物最丰富,姜堰区水环境较好;(2)物种多样性大小淮河水系下河地区江淮过渡区长江水系上河地区;(3)姜堰区底栖动物组成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水体状况、底质成分、生境差异;(4)应从治理生活垃圾与水体污染、发展生态护岸方面保护姜堰区底栖动物。  相似文献   
60.
作者采集北部湾9个地区的23种鱼类,结合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和激光拉曼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FESEM-EDS)技术对鱼体内微塑料表面形貌特征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5.3%的鱼类胃肠道和2.59%的鳃中发现微塑料,鱼类微塑料个数在0~1.11个/个体之间;(2)微塑料颜色主要为透明色,形状主要为纤维类和碎片类;(3)微塑料类型主要有聚丙烯、聚对苯聚碳酸酯和尼龙;(4)微塑料表面出现褶皱、凹槽、划痕等形态特征,并携带了微量的Fe、Al、Zr、Ti等金属元素和Ca、K、Mg等盐类化合物元素。以上结果确定了北部湾周边区域鱼类微塑料的丰度、类型及其表面特征,为北部湾区域微塑料的污染程度和分布特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