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达农村生活垃圾特性调查及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我国发达地区农村垃圾特征,以丹阳市群楼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群楼村的垃圾特性,并对群楼村垃圾的集运方式、处理措施以及当地居民对垃圾的认识进行了调查。表明群楼村的垃圾已经具有城市垃圾的特征,但垃圾配套处理措施及居民意识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根据调查的结果探讨了适合群楼村以及发达地区农村生活垃圾集运方式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余新武  廖伦  孙梦果  朱鹏  朱伟 《化工环保》2004,24(Z1):27-29
采用超声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并以其作为催化剂降解品红.通过试验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用量、pH、反应功率、反应时间及Na+、K+、Cl-、SO42-等离子对品红超声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降解率超过93%.  相似文献   
3.
4.
蔡顺智  李大鹏  唐鑫煜  李浩冉  朱伟  黄勇 《环境科学》2017,38(11):4607-4614
研究了3种扰动方式对外源磷在上覆水、间隙水、底泥中的数量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内源磷形态间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与对照实验相比,物理扰动能促进上覆水中磷向底泥迁移,并高于生物扰动和组合扰动的促进作用,并且,三者均高于对照实验.这可归因于溶解氧的渗入.物理扰动能降低间隙水中DIP的平均含量,相比对照实验降低了12.13%(第6 d和第10 d平均值),但降低程度不如生物扰动(38.63%)和组合扰动(50.79%).3种扰动均能促进Fe/Al-P和Ca-P的形成,其中,物理扰动下Fe/Al-P和Ca-P平均形成量最大,物理扰动下AAP含量一直在减小,暗示物理扰动明显促进了AAP向闭蓄态的Fe/Al-P或者Ca-P转化.  相似文献   
5.
以膨润土为辅助添加剂固化/稳定化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朱伟  林城  李磊  大木宜章 《环境科学》2007,28(5):1020-1025
针对传统以水泥固化污泥,带来的水泥用量大与固化体的浸出液pH过高等问题,提出了以膨润土为添加剂辅助水泥固化/稳定化污泥的思路.通过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测量掺入膨润土后污泥固化体的强度、重金属浸出率、浸出液COD及pH值,研究该固化/稳定化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膨润土的掺入极大地提高了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将掺入量为0.4(相对污泥的质量比)的水泥一半用膨润土替代时,固化体的强度提高了6左右.体积安定性也能够满足要求.随膨润土掺入量增加,固化体中锌、铅的浸出率与浸出液的pH值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锌与铅的浸出率分别由6.9%下降至0.25%,9.6%下降至5%,pH值由12.3下降至12.1.在强碱条件下及烘干或风干条件下,铜会随着有机物的分解而析出,从而增加铜的浸出率,而膨润土的加入能弥补水泥造成的强碱环境及风干或烘干过程对固化污泥中铜的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北京市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现状以及监管监控现状,预测了北京市危险化学品的监管监控趋势,为了提高危险化学品监管监控的能力,给出了监管监控危险化学品的优化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模拟毒气泄漏情景下的人群疏散过程,提出了考虑人群拥堵和毒气危害的出口选择模型,在地面场疏散模型的基础上扩展了毒气场表达和毒气信息传递模式。将出口选择模型引入扩展的疏散模型进行人群疏散仿真,分析了出口间隔、毒气场参数、毒气源位置对不同出口疏散时间和人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间距的设置存在临界值,设置大小应避免等于该临界值,否则容易造成行人频繁变换目标出口,且人的视野半径越大,该取值越大;毒气源位置对疏散结果具有显著影响,毒气的扩散范围影响较小,但由于影响到毒气信息携带者的数量,毒气扩散范围会导致疏散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朱伟 《安全》2018,39(11):10-11
城市大型活动是影响城市安全的高风险因素,具有人群密集、流动性大、环境复杂、风险因素多、设施多样、事故的社会影响大等特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大型活动数量将逐年增加,规模将不断扩大,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2014年中国APEC峰会、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2019年北京延庆园博会、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等.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证城市大型活动安全顺利召开?如何对城市大型活动进行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10.
乌江干流中上游水电梯级开发水温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江流域洪家渡库尾至乌江渡坝下的水电工程干扰典型段为研究区域,利用建坝前后的水温实测资料,采用建坝前天然水温和建坝后下泄水温比较法,对乌江干流梯级水库水温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天然水温改变最大的电站为洪家渡和乌江渡,前者是受水库水温结构自身影响,后者是梯级联合运行的结果;梯级联合运行使库区水温分层有所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上游梯级电站的建成,电站下泄水温年变化过程趋于均化,与天然水温的延迟也越加明显;不同的水库水温结构对水温累积效应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稳定分层型水库对水温累积具有正效应,混合型水库具有负效应,过渡型水库处于两者之间,体现了梯级电站的水温累积影响,为研究减缓下泄低温水的对策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