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92篇
安全科学   382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701篇
基础理论   109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正>2019年2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银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井下车辆伤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22人死亡,28人受伤。事故发生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无轨运输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2019年8月12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 2070-2019《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无轨运人  相似文献   
992.
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为优化该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参数设计,通过分析研究其工艺流程及有机物降解机理,在借鉴和参考污水处理领域数学模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有机物降解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降解时,水温、DO浓度等各种影响因素互相干扰,降解机理复杂。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以COD的初始浓度、DO、温度为输入层,以有机物降解速率常数为输出层,建立确定有机物降解速率常数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仿真多因素同时变化时降解速率常数的动力学趋势。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有机物降解模型能够对该工艺的污水处理效果即出水水质进行较好的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探究EDTA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优化处理方法,采用湿筛和水中重力沉降的方法,从人工Pb污染土壤(原土)中分离提取砂土、粉土和粘土,分析讨论了EDTA对土壤中Pb的去除效果,并从EDTA清洗前后土壤中Pb的BCR形态分布出发,分析了EDTA对不同粒径土壤中各形态Pb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实验用土壤中砂土、粉土和粘土含量分别为11.2%、75.6%和13.2%,EDTA浓度越高,土壤中Pb去除效果越好,且砂土中Pb最易被去除(~100%),粉土与原土其次(88.66%~96.50%),粘土最难被去除(64.78%~79.60%),但随着EDTA浓度增加,粒径对去除Pb的影响减弱。在土壤修复实践中,可通过利用不同浓度EDTA处理不同粒径土壤的方法达到优化效果。BCR形态分布说明外源性Pb进入土壤后主要以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EDTA清洗主要去除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粘土中的各形态去除率均最小。  相似文献   
994.
分析了洛阳市3个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中Cu、Zn、Ni、Cr和Pb的含量,采用BCR法研究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评价污泥在农用过程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涧西污泥中Cu、Zn和Ni含量超过了农用泥质A级标准的限值(CJ/T309-2009),而新区污泥和瀍东污泥显示出良好的农用性质。污泥中Cu和Cr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Zn主要以酸溶态和可还原态存在,迁移性强,Ni含量分布相对比较均匀,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Igeo表明,污泥中Cu、Zn是潜在的污染元素。RI表明,Cu表现出高潜在生态风险;Zn的总含量虽高,但Zn的生物毒性响应因子低,对污泥的潜在风险贡献较低。  相似文献   
995.
为深入了解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进水水质特征,以江苏省20个村庄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1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设施进水水质呈季节性变化规律,污染物浓度1月份最高,7月份最低。进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分布规律为:春夏秋冬四季化学需氧量(COD)低浓度范畴(COD≤ 100 mg·L-1)占样本总数的比例最大,分别为66.7%、68.4%、77.8%和40.9%;总磷(TP)浓度低于3 mg·L-1的样本数占总数比例最大,分别为春季53.3%、夏季63.2%、秋季66.7%和冬季36.4%。总氮(TN)与NH4+-N随季节变化规律相同,夏季处理设施进水中低浓度范畴(TN≤ 20 mg·L-1、NH4+-N≤ 15 mg·L-1)占总数比例最大,分别为42.1%、44.7%。冬季处理设施进水TN、NH4+-N浓度主要变化范围分别是40~85 mg·L-1和35~70 mg·L-1,属中高浓度范畴,占样本总数的36.4%和54.5%。设施进水C/N偏低,年均值为3.9;NH4+-N占TN比例较高,年均值为68.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应以设施进水端水质为基准,以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和防止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996.
滚筒喷雾预浓缩装置具有传热效率高,抗结垢能力强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对高含盐有机废液进行浓缩预处理。利用自行搭建的滚筒喷雾预浓缩实验装置研究影响高含盐有机废液预浓缩效果的工况参数,在保证预浓缩盐与刮刀正常分离的条件下达到最小能耗比的目标。首先,基于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果,确定导热油温、滚筒转速、NaCl质量分数、进料COD为影响因子。随后以含水率及能耗比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 响应面分析法(BBD)设计实验,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最后综合分析回归方程模型各项参数,各因素及相互作用对含水率及能耗比的影响,调整后预期最佳条件:导热油温为180 ℃、滚筒转速为1.00 r·min-1、NaCl质量分数9%、进料COD 80 000 mg·L-1,验证结果显示所建预测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可信度及精密度。  相似文献   
997.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特征,对2种母质的自然土壤、耕作土壤、休耕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养分元素含量总体表现为休耕土壤>耕作土壤>自然土壤,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总体表现为农田土壤(耕作土壤和休耕土壤)>自然土壤,耕作土壤与休耕土壤差异较小,土壤淀积层到母质层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差异逐渐减小;土壤养分元素和Cu、Zn、Pb、Cd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Cr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农田土壤耕作层有效钾含量最高可达215.6 mg·kg-1;耕作层Cd含量最高可达0.74 mg·kg-1。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休耕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建议在休耕期间种植伴矿景天等重金属高积累植物进行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998.
建立了一套中试规模的船舶废气脱硫装置,并通过实船实验对比研究了海水法、镁法和镁基-海水法在船舶废气脱硫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镁法与镁基-海水法的脱硫效率保持在95%左右;海水法开始时脱硫效率能达到90%,40 min内迅速下降至60%;海水法pH下降迅速,而镁法和镁基-海水法pH下降较平缓,且镁基-海水法的pH较镁法更稳定;镁基-海水法喷淋液中碳酸盐总量不减少,不释放CO2。综合分析认为,镁基-海水法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船舶废气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良好的推广和泛化能力,以及在处理分类问题及小样本问题方面的优势,构建了湖泊水质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白云湖的水质评价进行了研究。于2011年对广州市白云湖进水口A和出水口E以及湖区内B、C、D共5点分别进行了3次水质监测(1月份、4月份和8月份)。分析结果表明,A、B、C、D、E 5点1月份的水质除B点为Ⅳ类水外其余4点均为Ⅴ类水,4月份除A点为Ⅴ类水外其余4点均为Ⅳ类水,8月份除A为Ⅳ类水外其余4点均为Ⅱ类水,白云湖在经过开始的不稳定状态后,正在逐渐实现其净化水质的设计作用。相对于常规的评价方法,所得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00.
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重要空间载体,生态脆弱敏感与经济社会滞后交织,理清生态系统服务与多要素多层级福祉的关系对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基于人类福祉框架识别2000年以来居民福祉水平变化,通过相关分析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福祉效应与层级差异。结果表明:(1)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福祉显著提升,2000~2018年福祉指数增幅达79.99%,但仍以中低福祉层级为主,东西部差异明显,收入福祉偏低是限制福祉水平整体提升的关键;(2)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PESV)与居民福祉呈负相关性,其中与教育福祉负向关联最强;(3)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具有层级异质性,随福祉层级递增PESV负效应趋于弱化,耕地和林地是影响居民福祉的关键生态系统,边际效应方向相反,高福祉层敏感性更强;(4)二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是重要非生态驱动因子,在不同福祉层级均施加显著正向影响,对低福祉层正向边际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