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珐》的介绍.矿物油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于标准油品的制取,尽管保证了准确可信度,使测试结果更具代表性,但是由于该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应用。本文就该方法中标准油品的使用量与所需水样体积之关系进行了计算说明,并加以讨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优势工程菌在H/O工艺中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解 (H)—好氧 (O)生化工艺研究了优势复合工程菌对抗生素工业废水有机质的降解能力并进行了处理条件试验研究。探讨了预处理、生化温度、pH值、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有机物浓度等因素对生化处理工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选定的条件下 ,水解单元COD的降解率达 71 9%。好氧单元COD的降解率达 62 9% ,总去除率达 98 5%。达到国家规定的制药行业排放标准 ,出水的COD平均浓度低于 30 0mg/L。  相似文献   
13.
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盐废水盐浓度高,离子强度大,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法、电化学法、生物与物化组合法等。该类废水的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耐盐嗜盐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在对国内外高含盐废水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成果及其在实际废水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调研对各工艺的运行条件及处理状况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进而介绍根据文献及笔者对高盐、高氰和高氨的三聚氯氟废水的处理效果发现的生物物理、物化组合法,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处理工艺,是高盐废水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二甲胺、二乙胺、甲乙胺、吗啉和N-甲基苄胺5种二级胺代表物质为例,分别使用气相色谱-氢火焰(GC-FID)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检测饮用水中二级胺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使用优化的预处理方法处理后进样分析,5种代表物质的线性范围在20~2 000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0.46%,最低检出限在3.18~24.19μg/L。FID比MSD具有较强优势。该方法对于直链脂肪类和杂环类的二级胺都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可用于对饮用水二级胺类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采用GC-MS法对2005年9月8—15日采集于长江口区域的沉积物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进行测定,并对其组成和空间分布趋势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该区域沉积物中共检出半挥发性有机物44种,包括多环芳烃类化合物14种,酯类化合物6种,酚类化合物10种,取代苯类化合物5种,醚类化合物4种,其他类化合物5种. 长江口南支沉积物中w(SVOCs)普遍高于北支入口和徐六泾,南支附近城市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可能是该区域半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 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的风险评估显示,除C采样点苊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外,长江口其他区域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酒精废水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从氧化塘污泥中筛选分离出高适应能力和降解能力的高效优势菌群,将其投加到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进行中试。运行结果表明:利用高效优势菌群培养高活性的颗粒污泥,可大大强化UASB反应器的废水处理性能,35d即可完成系统的启动;反应器容积负荷从2.0kg/(m3.d)提高到39.0kg/(m3.d),COD去除率保持在90%左右,最高达到96%。  相似文献   
17.
收集整理了取代苯类化合物与斑马鱼的48 h和96 h急性毒性(LC50)的定量关系数据,依据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原理,利用AM1法计算分子描述符表征化合物后,以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建模,并对建好的QSAR模型进行评价与检验。为进一步验证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选择建模过程中所用化合物以外的3种氯代酚:对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对斑马鱼做48 h和96 h的急性毒性验证试验,其48 h-LC50分别为8.171、6.146、1.385 mg/L;96 h-LC50分别为6.475、4.327、1.132 mg/L。验证试验结果与已构建QSAR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和评价,经过残差分析,得出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残差均满足δ1,从而进一步验证所构建的该苯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QSAR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HS-GC/MS联用技术测定水环境中的二甲胺和二乙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技术研究水环境中的挥发性成分二甲胺和二乙胺的分析方法,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色谱操作条件下,ρ(二甲胺)和ρ(二乙胺)分别在1.80~35.90和1.42~28.40 mg/L时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3和0.996 8;ρ(二甲胺)和ρ(二乙胺)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9和0.12 mg/L;水样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92%~116.0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5.47%和2.00%.表明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适合水中二甲胺和二乙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电化学降解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Ti/Ir2O3/RuO2为阳极,C—FIFE气体扩散电极为阴极协同降解焦化废水。结果表明,电化学方法对焦化废水具有显著的氧化降解作用。通过实验,考察了苯酚浓度、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pH等因素对苯酚去除效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处理的最佳处理条件。最后,还指出了该技术所需要研究的主要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20.
嗜盐菌降解三聚氯氰废水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某地盐场及三聚氯氰工厂采集的水样和泥样中分离得到嗜盐菌10株,细胞呈杆状、球状和弧状. 根据嗜盐菌在废水中的生长状况,选取4株长势良好的嗜盐菌组成复合嗜盐菌,用于三聚氯氰废水动态模拟试验. 对这4株嗜盐菌进行了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并与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Microbi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MIS)的结果进行比对,得出这4株嗜盐菌分别属于盐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 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如温度,pH和盐度),得出复合嗜盐菌的最佳生长条件:在37 ℃下其最适pH为7~9,ρ(盐)为70~170 g/L,属于中度嗜盐菌. 在复合嗜盐菌最佳生长条件下,动态模拟装置经过72 h的生物降解,系统中氨氮、氰化物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0.47%,97.62%和97.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