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发布后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工作,本研究结合2018版大气导则要求,制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路线图,总结了基础数据、模型参数、预测结果等方面的复核要点,建立了大气环评技术复核体系,并以A市、H市、Q市、R市垃圾焚烧厂环评报告为案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研究,归纳了复核案例中的常见问题,以期为评估机构、环评单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2.
空气质量预测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气质量预测系统,是通过空气质量预测模式来实现的。系统中包括20多个大气环境质量模式。系统采用中文菜单管理,数据用全屏幕方式输入,结果输出有屏幕输出、打印机输出和绘浓度等值线图等方式。   相似文献   
33.
以2012年山西省焦化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AERSCREEN模式估算了249个焦化企业的苯并[a]芘(BAP)防护距离,并结合舆情数据分析了焦化企业BAP排放对周边人群的影响。结果显示,山西省11个地级市都有焦化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其中运城市焦化企业数最多、吕梁市BAP年排放量最大、太原市舆情条数最多。山西省土地总面积为15.98万km~2,其中焦化企业BAP防护距离内面积为1.79万km~2,占比为11.20%,其中太原市、临汾市、长治市、晋中市和吕梁市5个地级市的BAP防护距离内面积占比超过平均水平。舆情点位及条数不仅与本地焦化企业(包括BAP年排放量和BAP防护距离)分布有关,而且还与人群的环保意识以及周边地区的焦化企业(包括BAP年排放量和BAP防护距离)分布有关。此外,还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重点环保城市二氧化硫扩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高、中、低架源排放污染物与地面环境质量的关系和《全国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数据分析得出的每年各环保重点城市由高、中、低烟囱排放的二氧化硫,以及由1996年度《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中给出的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得出每个城市的年平均扩散系数。依据各城市的年平均扩散系数计算结果,将各城市划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较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较利于污染物扩散和利于污染物扩散的4种类型,本方法在制订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方案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确定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城市二氧化硫地面浓度来源,提出了高、中、低架源对地面浓度贡献的理论,由城市污染源排放结构导出该城市的年平均扩散系数,确定城市二氧化硫地面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从而可以得出各城市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值   相似文献   
36.
由于规划项目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强、行业多样等特点,目前还没有针对规划环评的通用方法。虽然很多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可以直接用于规划环评,但二者之间仍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结合规划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特点与评价要求,参考国内现有行业标准规范与新发布的大气评价导则技术要求,提出了规划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流程和4个工作要点,并通过具体案例应用,分别从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环境影响预测方案制定、规划方案的比选及环境承载力的测算给出具体说明与实施方法。通过预测评价分析及方案比选,对规划选址、发展规模、规划布局、产业结构以及区域规划发展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针对规划项目的污染控制及规划方案提出调整建议,为今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7.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气象条件分型的城市大气环境允许排放量测算方法,该方法基于环境空气质量和颗粒物组分数据,对气象条件进行分污染天气类型的二次转化规律研究,并确定不同天气类型下的迁移扩散系数.基于扩散理论,建立了污染物排放强度、不同天气类型迁移扩散系数和目标控制浓度之间的关系,在特定区域排放布局和排放方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测算不同天气类型达空气质量标准下的一次PM2.5,PM10,NOx和SO2的允许排放量.以沧州市为例,结合空气质量从优到严重污染程度将对应气象要素依次划分为7种天气类型,测算7种天气类型达空气质量目标下的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基于2018年基准年的排放量,在天气类型7最不利气象条件下,沧州市一次PM2.5,PM10,NOx和SO2排放量削减率应分别在82.62%,81.17%,75.05%和74.54%以上,才能达到空气质量标准.结果表明,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环境允许排放量很小,需要更大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避免发生重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复杂地形-气象场条件下二噁英类污染物环境影响,选取我国西南某代表性山地,利用CALPUFF预测区域垃圾焚烧、医废与危废项目二噁英类污染物的环境影响,并通过土壤实测数据进行模型分析验证.结果显示:复杂地形-气象场条件下,同一区域不同空间下的风向与风速将会出现明显差异,CALMET气象模块可结合相关资料,模拟计算出可信较高的复杂气象场文件;模型预测显示,在复杂地形-气象场条件下,项目排放的二噁英在土壤中的沉降位置、方向与全年主导风向不完全一致.研究区域土壤沉降量为0.86×10-3~9.84×10-1ngTEQ/m2;模型模拟医废与垃圾焚烧、危废项目沉降数据与监测数据相关性R分别为0.854,0.287,说明CALPUFF模式在复杂地形-气象场条件下模拟周边土壤二噁英空间分布有一定可信度.  相似文献   
39.
大气环境管理平台是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利用气象、空气质量、污染源等多源异构数据资料,以模型集成分析的方法,针对沧州市的消峰和污染减排问题,开发了大气环境管理平台(APP),并对沧州市大气污染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验证.以沧州市2019年1月27-30日两次大气污染过程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污染过程1(2019年1月27日14:00-1月28日02:00)中ρ(PM2.5)/ρ(PM10)平均值为0.59,ρ(SO2)、ρ(NO2)和ρ(CO)平均值分别为37.0 μg/m3、66.7 μg/m3和1.5 mg/m3;污染过程2(1月29日10:00-1月30日09:00)中ρ(PM2.5)/ρ(PM10)平均值为0.61,ρ(SO2)、ρ(NO2)和ρ(CO)平均值分别为38.5 μg/m3、67.7 μg/m3和1.8 mg/m3,说明加强对前体物的控制是削弱重污染时段ρ(PM2.5)的重要途径.②污染过程1的相对湿度在重度污染时段增长显著,污染过程2中相对湿度有10 h在70%以上;同时,在此期间风速较小,近地面逆温层较厚,从而加速了颗粒物吸湿增长和二次转化,说明高湿、低风速等气象条件是形成重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③源解析结果表明,外来源的平均贡献率为44.73%,本地源的平均贡献率为55.27%,本地工业源、民用源、交通源和电力源贡献率分别为42.20%、11.97%、1.00%和0.10%,说明重污染期间沧州市受到周边区域传输具有一定的可能性,本地源的贡献主要来自工业源和民用源.   相似文献   
40.
针对CALPUFF在我国大气环评预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CALPUFF在应用范围、网格设置、基础数据、模型参数、公众参与等标准化建议,解决当前CALPUFF应用不规范问题,可为国家环境规划、总量控制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