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5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江苏生态省建设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着重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原则,其中之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及时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即"率先实现现代化和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提供了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52.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MCM-41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与负载相结合的光催化剂Ba/TiO2/MCM-41。结果表明:Ba/TiO2/MCM-41是一种比表面积高达341.2 m2/g的介孔材料,主要晶相为锐钛矿相,比P25有更强的紫外光吸收。将Ba/TiO2/MCM-41用于光催化氧化水中的对硝基苯甲酸,当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L,对硝基苯甲酸初始pH为4、浓度为2×10-4mol/L时,紫外光照30 min后,对硝基苯甲酸降解率达到96.0%。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硝基苯甲酸降解前后的变化,发现随着光照时间延长,苯环上的硝基、羧基吸收峰逐渐减弱;对硝基苯甲酸首先被降解为一些中间小分子产物,随着反应进行,小分子物质也逐渐被降解。  相似文献   
53.
利用多星遥感影像动态监测了2015年春季太湖北部湖湾沉水植被分布的变化过程,并对水生植被遥感监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展开了探讨。决策树方法获取的水生植被分布结果表明,2015年4月28日太湖北部湖湾发现明显沉水植被分布面积约11.2 km~2,与2014年同期相比,新出现的较大面积沉水植被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田鸡山西和锡东水厂附近。提出应及时清理打捞,避免水生植被死亡腐烂,威胁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太原市2013年冬季和2014年夏季PM10、PM2.5、SO2和CO 24小时平均浓度实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污染较夏季严重。冬季为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污染物来源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区域采暖燃煤是区域大气污染的主导性影响因素;夏季为非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弱的相关关系,其污染来源有着较低的同源性,燃煤污染不是区域的主要污染因素,颗粒物、SO2和CO来源于不同行业的工业污染,同时城市机动车尾气也是PM2.5和CO的污染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5.
为改善农药对河岸带土壤污染状况,进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利用模拟实验研究其对河岸带土壤中乙草胺和阿特拉津的吸附性能影响,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河岸带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可使乙草胺和阿特拉津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强,其吸附热力学过程与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拟合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对照土壤相比,添加质量分数为1.0%生物炭的土壤对乙草胺的最大吸附量从13.28 μg·g-1升高到769.23 μg·g-1;添加质量分数为0.3%生物炭的土壤对阿特拉津的最大吸附量从70.92 μg·g-1升高到333.33 μg·g-1。伪二级动力学速率方程对河岸带土壤吸附乙草胺和阿特拉津的过程拟合效果较好,优于一级动力学速率模型的拟合结果,吸附量以及吸附速率均与土壤中生物炭投加量成正比。玉米芯生物炭可作为河岸带土壤的修复剂,降低乙草胺和阿特拉津的迁移性。  相似文献   
56.
为改善生物炭对Cr(VI)的去除性能并探究溶液初始pH值和O2对生物炭的氧化还原活性物质(RAMs,即含氧官能团和环境持久性自由基 (EPFRs))还原Cr(VI)的影响,用硝酸(HNO3)改性玉米秸秆生物炭(NBC),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能谱仪(SEM-EDX)、比表面积及孔隙测定仪(BET)、Zeta电位仪和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生物炭性质,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Boehm滴定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测定生物炭RAMs含量变化.结果表明,HNO3改性增加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含氧官能团和表面电位,从而能更有效地去除Cr(VI)(在pH 2.0时去除率达到100%,其表面吸附的铬89.12%被还原为Cr(III)).动力学实验表明,NBC可以直接还原Cr(VI),也可以通过还原O2产生的?O2-间接还原Cr(VI);直接还原途径占主导地位,间接还原途径对Cr(VI)的还原贡献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此外,酸性条件下含氧官能团(—OH和C—O—C)是还原反应的主要电子供体,而中性条件下EPFRs主导还原.因此,HNO3改性提高了生物炭对Cr(VI)的去除能力,NBC可以通过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还原Cr(VI),并且在不同pH值下通过不同电子供体主导NBC还原Cr(VI)的过程.  相似文献   
57.
食品供应链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本文探讨了自适应系统理论在供应链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应用的可能性;针对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照自适应原理,设计了食品安全的自适应系统,该系统含有两套自适应的子系统,即低成本常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和高成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控制预测系统;两套子系统所采用的规则集不同,但可相互通讯,共享跟踪系统及其所采集的数据。整个系统最终输出的是安全供应渠道,与供应链决策系统中的成本、需求方向、生产计划等一起构成决定食品原材料供应来源的因素。系统以人工神经网络为自适应系统的主体,判断安全的食品供应结点并预测突发性食品安全问题;同时,提出了实现上述功能的一种可能的系统结构,以期有效实现食品安全的动态反应和控制,为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太原市2013年冬季和2014年夏季PM10、PM2.5、SO2和CO 24小时平均浓度实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污染较夏季严重。冬季为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污染物来源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区域采暖燃煤是区域大气污染的主导性影响因素;夏季为非采暖期,颗粒物、SO2和CO相互之间呈现较弱的相关关系,其污染来源有着较低的同源性,燃煤污染不是区域的主要污染因素,颗粒物、SO2和CO来源于不同行业的工业污染,同时城市机动车尾气也是PM2.5和CO的污染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从锚链安装工艺、安装前的沟通协调会和现场安装作业等方面分别进行了介绍。结合工程实际,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可供以后类似工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噪声污染值(LKZ)的概念和意义,在鹤岗市进行的LKZ的初步应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论述了LKZ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讨论了LKZ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