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1.
在阐述了阿特拉津的污染现状和危害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外常规生物处理技术及深度处理:膜处理、高级氧化、催化还原、吸附等技术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研究进展,并总结对比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2.
环境样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是目前环境健康安全评价中的重要课题,但环境中的抗生素往往是痕量的,难以使用现有仪器直接检测,对样品进行有效的预处理往往是必要的。针对环境样品中抗生素的检测,阐述了目前抗生素样品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3.
新型溴代苯酚类消毒副产物的氯化降解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欢  李正魁  李爱民  周庆  王莹  潘旸 《环境科学》2017,38(8):3273-3280
最近,13种新型极性卤代苯酚类消毒副产物在氯化消毒后的饮用水中被发现,它们按结构被分成4组,分别是二卤-4-羟基苯甲醛、二卤-4-羟基苯甲酸、二卤水杨酸和三卤苯酚.为研究它们在氯化消毒过程中的降解机制,选取了其中的4种全溴代种类,即3,5-二溴-4-羟基苯甲醛、3,5-二溴-4-羟基苯甲酸、3,5-二溴水杨酸以及2,4,6-三溴苯酚,利用UPLC/ESI-tq MS中的前体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和子离子扫描,鉴定了这几种消毒副产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以及终产物,并根据这些中间产物和终产物与消毒时间的关系推测了其降解路径.结果表明,除了3,5-二溴水杨酸相对较稳定外,其余3种消毒副产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不稳定,通过取代、水解以及氧化等过程最终降解为卤乙酸等脂肪族小分子消毒副产物.在降解过程中有许多中间产物被检测并鉴定出来,其中包含一组具有五元环结构的新型消毒副产物(三卤代-羟基环戊烯二酮).  相似文献   
94.
材料表面生物膜形成对环境与人类生产的影响纷繁复杂,关于环境功能材料与微生物之间的界面作用关系尚无系统阐述。介绍了材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过程,重点解析了材料表面疏水性、形态特征、表面电荷、磁性、物质释放与电子传递等物理化学性质对生物膜形成的调控机制;综述了材料对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代谢功能的影响,并且论证了不同环境功能材料与生物膜在水处理系统、废气生物处理和土壤生态修复领域协同降解污染物的潜在机制和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材料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未来研究方向。拟为环境功能材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与控制调控,充分发挥两者协同作用以及定向指导材料合成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
硫自养反硝化是一种具有低碳、低费、低污泥产量优势的脱氮技术。文章介绍了基于不同电子供体、pH、溶解氧(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因素对硫自养反硝化反应效率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工艺的优缺点,阐述了硫自养反硝化工艺中微生物的群落特征,提出了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最后对其未来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6.
概述川西北气矿天然气净化厂高酸性污水的处理现状及改造措施,通过对几处工艺管线及设备的改造,实现了高酸性污水的安全处理与零排放,保证了川西北气矿天然气净化厂生产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7.
铬污染是目前最为普遍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一定浓度的Cr(Ⅵ)会威胁动植物健康。用微生物修复技术降解高毒性的Cr(Ⅵ)可为环保高效的铬污染治理开辟新途径。针对从湖南某铬盐厂污染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铬还原菌G12进行菌种鉴定及铬还原特性研究,明确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考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铬还原效果,为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菌株形态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研究发现B.pumilus G12的最佳生长温度和p H分别为30℃和9.0;且菌株铬还原能力随着初始Cr(Ⅵ)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在50、100、200、400和600 mg·L~(-1)初始Cr(Ⅵ)浓度条件下其铬还原率分别为66.2%,35.7%,26.1%,16.0%和6.0%。在改变环境过程中,该菌株以甘油为外加碳源电子供体时对Cr(Ⅵ)的还原率可达100%,在60 h可将50mg·L~(-1)Cr(Ⅵ)还原为零;菌株G12培养可耐受较高盐浓度,在10 g·L~(-1) Na Cl盐浓度下菌株的还原能力最佳,Cr(Ⅵ)的去除率为70%;将菌株分别培养在含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培养液中,菌株G12还原能力均受到抑制。对菌株G12的铬还原能力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12在铬污染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8.
污泥处理热干燥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外污泥热干燥工艺的现状和干燥设备的类型,阐述了热干燥方法,包括对撞流干燥、过热蒸汽干燥、燃气红外辐射干燥、间壁式热干燥和流化干燥等,及其在污泥干燥中的应用原理和发展。并分析了污泥干燥处理技术综合利用的几种途径和发展趋势,认为污泥热干燥技术拓展了污泥的处置手段,为污泥的安全、可靠利用与处理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9.
树脂吸附法处理磺胺中间体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树脂吸附法处理磺胺中间体生产废水的工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NDA-900吸附树脂对该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脱附处理效果,在原废水中对氨基苯磺酸质量浓度为5000-6000mg/L,氨基值近5000mg/L,COD高达10000mg/L以上,经树脂吸附处理后(处理量为每批次12BV),对氨基苯磺酸的去除率大于96%,氨基值去除率大于65%,COD去除率大于55%,树脂脱附液经酸化结晶,过滤处理,可回收对氨基苯磺酸。  相似文献   
100.
介绍了南京大学等单位近10年来应用树脂吸附法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的研究和应用新进展,总结了树脂吸附法处理有毒有机废水工艺的新发展,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