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概述活性炭吸附工艺、臭氧氧化工艺以及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降解机理、发展及应用;分析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国内外应用的典型案例,以及介绍该工艺在污水处理、污水深度处理以及中水回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2.
2010年广州亚运期间空气质量与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2010年11月4日~12月10日广州地区NO2、O3、SO2、PM、能见度实测资料,区域空气污染指数RAQI及大气输送扩散特征参数,分析广州亚运期间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亚运期间空气质量比亚运前后好,能见度比亚运前后大,PM1和PM2.5浓度比亚运前后小,能见度与PM1和PM2.5有较好的反相关;亚运期间NO2和SO2日均值和小时均值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PM10日均值和O3小时均值均满足国家二级标准,污染物得到较好的控制;广州地区SO2受本地源和外地源远距离输送叠加影响,NO2受本地源影响较大;广州周边城市NO2、SO2和PM10有向广州输送的潜势,而广州O3有向其周边城市扩散的潜势;亚运期间污染气象条件比亚运前后有利,亚运期间污染物浓度降低得益于政府实施的减排措施及良好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43.
邹宇  邓雪娇  李菲  殷长秦 《环境科学》2019,40(4):1634-1644
通过对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GPACS)的光化学相关污染物(O3、PAN、VOCs、NO2、NO)以及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分析2010~2016年期间发生在广州地区一次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结果表明,该光化学污染过程期间,O3和PAN总体体积分数比较高,最大O3小时体积分数为140.6×10-9,而最大PAN小时体积分数为4.7×10-9.NO整体体积分数较低,对O3的化学滴定和PAN的去除影响较小.NO2整体体积分数较高、辐射较强和风速较低则有利于O3和PAN的形成和积累.PAN和O3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R2=0.55),而形成PAN和O3前体物VOCs物种不完全相同影响着它们的线性关系,在生成PAN的VOCs物种中,乙烯、丙烷、异戊二烯和甲苯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对臭氧生成潜势较大的物种有异戊二烯、1,3,5-三甲苯、丙烯、间,对-二甲苯以及甲苯.对PA自由基体积分数进行估算,发现它的日均值体积分数在0.11×10-12~0.16×10-12范围变化,远高于其它地区,表明此次发生的光化学反应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44.
兰州及其周边区域大气降水δ18O特征及其水汽来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粉丽  张明军  马潜  李小飞  王圣杰  李菲 《环境科学》2013,34(10):3755-3763
根据2011年4月~2012年3月在兰州及其周边区域永登、皋兰和榆中这4个站点所采集到的243个大气降水样品及同期相关气象资料,对兰州及其周边区域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大气降水线方程,同时采用HYSPLIT 4.9模型对兰州及其周边区域水汽来源进行了追踪,并建立水汽输送模式.结果表明,兰州及其周边区域的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48δ18O+8.13,表明该区局地蒸发较强烈;在时间变化上,降水中同位素值表现为冬低夏高,而d-excess值变化趋势较为平稳,但不同时段下,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化;从空间分布来看,由西至东加权平均δ18O值呈减小趋势;降水δ18O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降水量表现为负相关;在大尺度下,西风水汽、局地水汽以及东南季风水汽均对兰州及其周边区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西风水汽占主导作用,而东南季风水汽的影响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集中在6月初至8月初这一时段.  相似文献   
45.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监测地面细颗粒物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垂直分布、粒径分布和吸湿增长3个影响因子及其组合对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监测地面细颗粒物(PM2.5)的敏感性.以广州地区为例,使用影响因子及其组合对2010年全年、干季和湿季的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进行订正,与时空匹配的地基实测PM2.5质量浓度数据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两者的直接相关性很低,全年相关系数(R)仅有0.147.经单个因子订正后,效果提升有限.其中,粒径因子的敏感性最高,垂直因子次之.组合因子中,垂直及粒径订正的效果最好,敏感性最高,全年R达0.526.垂直及粒径因子再加上湿度因子后,全年R降为0.498.垂直及湿度订正的敏感性最低,全年R仅为0.145.总体而言,垂直及粒径订正因子敏感性最高,效果最佳.粒径因子加入后订正效果提升显著,而经验吸湿增长因子的时空代表性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46.
一次严重灰霾过程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激光雷达在广州地区一次严重灰霾过程进行探测,并反演气溶胶消光系数及退偏比,分析边界层结构演变对气溶胶消光系数廓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胶主要在1.5km以下.发生灰霾天气时,霾层达到1km,午后可达1.5km,发生严重灰霾天气时,霾层只有500m.气溶胶消光系数随高度分布在清洁过程中呈线性递减,标高为1490m,在灰霾过程中呈指数递减,标高为789.5m.从气溶胶消光系数廓线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演边界层结构的演变.气溶胶消光系数在残留层顶出现极大值.气溶胶退偏比有明显的日变化,白天的退偏比比夜间的高,午后出现峰值.该次过程气溶胶的退偏比小于0.2.本地气溶胶廓线只有在清洁过程时与Elterman廓线接近.  相似文献   
47.
广州地区光化辐射通量与辐照度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NCAR TUV辐射模式与地表实际观测分析了理论上广州地区地表可获得的最强光化辐射通量、辐照度及其波谱变化特征与月、日变化特征,计算与观测的差异用于评估气溶胶对紫外辐射通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光化辐射通量与辐照度均具有正弦曲线的日变化特征,但光化辐射通量的正弦波形较辐照度的更为宽广,其辐射强度随太阳天顶角的增加下降幅度也更为缓慢;光化辐射中的总能量可见光谱区约占86%,紫外谱区仅占约14%;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表明,不同监测波段范围的紫外辐射表,虽然其标识均为监测UVA或UVB的辐射,但差异明显;广州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显著影响紫外辐射通量.由于紫外辐射通量是影响对流层臭氧生产力的关键因子,有必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广州地区气溶胶与紫外辐射通量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8.
Mohr-Coulomb屈服准则在确定煤岩地层强度准则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该准则在π平面上为不规则的六边形,在连续介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存在两种极限逼近状态,会造成计算结果的不可靠。本文采用平面应变条件下在π平面上与Mohr-Coulomb相匹配的Drucker-Prager内切圆屈服准则,提出了平面应变条件下与MohrCoulomb相匹配的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强度转换方法,并给出了Drucker-Prager内切圆向外切圆转换的强度增加系数和不同内摩擦角强度增加系数的适用范围,通过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为有限元强度增加法用于煤层工作面回采导致顶板岩层跨落形态、地表沉陷的有效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哈萨克斯坦跨国界河流管理国家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4月,哈萨克斯坦颁布《哈萨克斯坦共和国2014—2040年国家水资源管理纲要》,作为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第一份重要水资源国家战略文件,该纲要将跨界河流管理列为了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研究跨界水在哈萨克斯坦的重要战略地位,分析哈萨克斯坦政府对跨国界河流国际合作的重要观点、认识和采取的策略。本研究指出,哈萨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跨国界水问题在哈国重要战略地位,积极拓宽环保合作内涵,《水资源管理纲要》执行机构变更对哈水资源管理的产生重要影响。哈萨克斯坦政府对跨国界河流国际合作的重要观点、认识和采取的策略,对于处理好我国跨界河流环保合作问题具有重要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0.
环境中砷的存在往往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以从高砷含水层沉积物中筛选的砷抗性细菌X6400-2为生物材料,通过测定微宇宙体系中各种形态砷的含量,研究外加有机碳源葡萄糖、麦芽糖、腐殖酸、富里酸对含水层沉积物中砷生物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有机碳源均影响微生物X6400-2的生长;细菌X6400-2生长的最适合碳源浓度分别为葡萄糖2.0g/L、麦芽糖1.0g/L、腐殖酸1.5g/L、富里酸2.5g/L;未接种细菌X6400-2时在有机碳单独作用下沉积物中砷的释放量很少,溶液中砷含量几乎为零,说明有机物单独作用对沉积物中砷生物迁移的影响较小;当向添加了有机物的沉积物-培养基微宇宙体系中接种细菌X6400-2后,沉积物中的砷快速向溶液中迁移,其中添加富里酸的微宇宙体系沉积物中砷的生物迁移最明显,As(Ⅲ)、As(V)和总砷的释放量最高分别达到沉积物中的63.3%、66.4%和41.3%;由于沉积物对溶液中释放的砷具有二次吸附作用,溶液中As(Ⅲ)、As(V)和总砷达到最高浓度后均缓慢降低至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