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4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404篇
安全科学   705篇
废物处理   120篇
环保管理   326篇
综合类   2004篇
基础理论   499篇
污染及防治   301篇
评价与监测   132篇
社会与环境   105篇
灾害及防治   123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农田退水中噻虫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农药污染负荷(PPL)下,\"生态沟渠+水平流人工湿地\"和\"生态沟渠+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农田退水中常规污染物和噻虫嗪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生态沟渠+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COD、NH4+-N、NO3--N、TN、TP及噻虫嗪的去除率均优于\"生态沟渠+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分别为76%、97%、92%、95%、88%和40%(HRT=2 d),其中噻虫嗪在沟渠段的去除率为17%,在垂直流人工湿地段的去除率为23%。延长HRT、降低PPL均有利于噻虫嗪在组合系统中的去除。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各基质层出水噻虫嗪浓度检测结果表明,运行前期,噻虫嗪在空心砖层去除率最高(8%),主要是由于空心砖对于噻虫嗪的吸附优于沸石和钢渣,随着系统运行,土壤+细沸石层和粗沸石层的去除效率增加,植物吸收与微生物降解作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生态沟渠段β-变形菌纲和厌氧绳菌纲丰度分别为11%和10%。垂直流人工湿地自上而下芽孢杆菌逐渐增多成为优势菌,β-变形菌和厌氧绳菌逐渐减少。厌氧、好氧交替环境有利于常规污染物和噻虫嗪的去除。  相似文献   
162.
用喷雾干燥和表面吸附固定化两种工艺对石油降解菌剂进行固态菌研制。结果表明:在对菌浓度为9.7×109 cfu/mL的500mL发酵液添加40g轻质碳酸钠后进行喷雾干燥,在进风温度为120℃,进样量为12mL/min的条件下,得到粉剂产品56g,含水量为4.6%,菌密度为10.05×109 cfu/g,产品得率为11.6%;在对菌浓度为9.7×109 cfu/mL的500mL发酵液添加1 500g麸皮进行吸附固定化处理,得到粉剂产品1 438.6g,水分含量为7.9%,菌密度为5.7×108 cfu/g,产品得率为16.9%。考虑到喷雾工艺设备投资大,能耗多等不利因素,因此建议使用吸附固定化技术作为石油降解固态菌剂的下游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3.
以鲜鸡粪、蘑菇渣和污泥按照体积比3∶1∶1混合进行动态堆肥模拟试验.堆肥槽沿物料前进方向分为7个部分,对每个部分按等间距分别做5个水平方向上切分和5个垂直方向上切分,在形成的125个交叉点上进行温度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第1天的混合物料温度在同一层中变异很小,不同层之间略有差异.随着动态过程的进行,同一层温度变异逐渐增大,从第一天相差1~3℃,增加到相差30~40℃,靠近墙体的堆料温度较低,远离墙体的温度较高.随着堆肥时间延长,差异增大.机械翻堆能起到通风的作用,同时使每一个堆方的堆料在纵向方向上上下混合,但达不到横向混匀,因此,靠近墙体两侧的堆料始终处于较低的温度,只有中部能达到较高的温度,以堆肥温度50℃作为无害化指标,自墙体向中心方向的1m为没有达到无害化厚度,无害化体积占堆肥总体积50%.整个动态堆肥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4.
空气颗粒物中铅、镉超声浸取-原子吸收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声波震荡方法对大气滤膜样品进行前处理,提取待测元素。研究了浸取液种类、酸度、浸取时间和干扰因素等,确定了颗粒物样品溶液制备的最佳条件,与流动注射在线富集——原子吸收技术结合,建立了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Pb、Cd方法。结果表明,方法快速、准确,标准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7%以上,6次测定方目对标准偏差小于2.6%。  相似文献   
165.
唐山市郊粮食种植区土壤大多属中壤,近中性状态。多年来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并用六六六、DDT防治虫害,药量3—5斤/亩。调查方法系在收获季节采集作物籽粒,同时取0—20公分深的土壤样品,收集样品120多份。 样品处理与测定 1.样品处理与参考文献[8]相同 2.色谱条件 1.5m×4mm玻璃柱,固定相1.5%oV—17+2.66%QF—1,Chromosorb. W. AW.  相似文献   
166.
重点探讨和论述了废弃物焚烧过程中极毒物质二恶英类的毒理,生成机构及生成途径,并从工程应用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7.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现代建筑和施工向纵深发展,边坡开挖及高层建筑基坑开挖越来越深,支护难度越来越大,如何优化设计,安全、经济地解决边坡及深基坑支护问题是具有极大现实意义的岩土工程课题.  相似文献   
168.
沉积物中吸附态菲的解吸与微生物降解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江武汉段采集4个沉积物样品,向样品中添加菲后采用XAD-2大孔树脂模拟研究沉积物中吸附态菲的非生物解吸过程,并且利用从长江水样中分离纯化的菲降解菌进行吸附态菲的生物降解试验,比较吸附态菲的生物降解和非生物解吸过程.结果表明,菲的非生物解吸大致可分为快速、慢速和极慢速解吸3个阶段.在慢速解吸阶段,生物条件下沉积相菲浓度降低速率是其非生物解吸速率的1.9-4.0倍.微生物加速了菲从沉积物中的释放过程.微生物的活性影响沉积物中吸附态菲的微生物可利用性,在降解后期通过向体系添加微生物和营养盐,在保持微生物活性的条件下,生物降解时菲的固相残留值远小于非生物解吸条件下菲的固相残留值.吸附态菲的平均生物降解速率约为其解吸速率的1.2倍,且沉积物中与黑炭结合的菲也能部分被微生物利用.由此说明,沉积物中吸附态菲的解吸过程并不完全限制其微生物降解,微生物能够部分利用沉积物中较难解吸的吸附态菲.  相似文献   
169.
青岛市海泊河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小试、中试 ,对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 ,确定以回用为目的的处理流程为“混凝 -沉淀 -氯气脱色 -纤维球过滤”。结果表明 :该工艺处理成本低 ,且处理后水质满足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70.
废食用油活性炭脱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脱色处理是提高废食用油油品质量、利用其生产生物柴油的关键环节之一.研究餐饮废食用油活性炭吸附脱色工艺,考察典型木质活性炭和煤基活性炭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将活性炭结构、性能指标与其脱色能力进行关联.结果表明,以弱粘性煤和褐煤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对废食用油脱色效果较好;活性炭的总孔容积、总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微孔容积、碘值和亚甲基蓝值等性能指标与脱色效果关联度不大,而活性炭的孔径和中孔容积是决定活性炭脱色效果的主要指标.优化后废食用油活性炭脱色工艺的主要参数是:活性炭用量7%,炭粒度100~300目,脱色温度90~120℃,吸附时间为30 min,搅拌速度为10 r/min,废食用油的脱色率在50%~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