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木质生物质作为广泛研究的碳源材料,突出问题是反硝化速率缓慢和副产物较多。为此,该文采用碱处理后的低木质素含量碎木作为原料,将反硝化过程细分为碳释放和反硝化阶段,设计温度和pH值的影响因素试验,测定“三氮”、总氮和溶解性有机物(DOC)浓度,以及DOC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碳释放和反硝化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二者的速率在15℃条件下分别为2.6和1.1 mg/(g·d),在25℃时分别升高至1.7倍和1.5倍,而在35℃时又分别升高至25℃的1.7和2.1倍;碳释放在pH值5.0和9.0时均受到抑制,而反硝化在pH值9.0条件下明显减弱;亚硝态氮在15℃条件下的峰值最高,占硝态氮去除量的35.7%,而占比值最大的是pH值为9.0的条件;反硝化期间残留DOC占释碳总量的44.6%~52.0%,包括类蛋白和类腐殖酸。  相似文献   
22.
固废中金属源释放机理和特征研究对于环境管理和环境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连续浸出和渗流释放方法,分析了铅冶炼水淬渣中金属元素在不同pH、液固比以及溶解性有机质(DOM)条件下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铅冶炼水淬渣中含有Cr、Co、Cd、Ni、Mo、Zn等重金属,Al、Li含量也较高。液固比影响金属释放率,总体上液固比越大释放率越大。金属种类和释放率受pH影响显著,在pH=4.5时有Cd、Zn、Mo和Ni溶出;而在pH=7.0时只有Mo溶出,累积释放率也低于pH=4.5时。在相同pH下DOM促进了Mo释放。在实际场景中,应加强含金属类固废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冻融循环影响下不同岩性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化响应,对青砂岩、灰砂岩2种砂岩,白色大理岩、麻粒岩2种变质岩开展冻融循环试验和相关力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过程中,2种砂岩的质量变化幅度明显高于2种变质岩。相较于青砂岩与麻粒岩,大理岩的单轴压缩强度及弹性模量劣化速率最快。冻融前后青砂岩、大理岩的单轴压缩破坏模式发生明显变化。灰砂岩抗拉强度劣化速率显著低于青砂岩。基于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的脆性指数表明冻融作用提高青砂岩的脆性。研究结果可为冻融影响下工程岩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基于过去20a全球森林植被中汞循环过程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荟萃分析法阐明全球主要森林类型中植被汞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汞在植被中浓度排序特征(以中值计)依次为凋落物(38.9ng/g)>叶片(24.1ng/g)>树根(18.5ng/g)>树皮(13.2ng/g)>树枝(12.0ng/g)>树干(3.1ng/g...  相似文献   
25.
李鑫  欧名豪  马贤磊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758-1767
从中观尺度研究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探寻遏制细碎化水平降低因素,以为高效农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选取景观指数量化耕地细碎化水平,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最后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检验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扬州市里下河区域30个乡镇的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别是0.949 3、0.972 2和0.977 0,具有一定提升空间;表征细碎化的第一主成分与地块平均面积、地块密度、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分维数的载荷值大于88%,第二主成分与边界密度指数载荷值大于91%;第一主成分对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是-0.002 7和-0.085 6,第二主成分对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是-0.001 1和-0.002 4。细碎化对耕地利用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显著负影响,且对规模效率影响大于对纯技术效率影响;应从地块面积、分布与形状等方面来降低细碎化程度以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6.
浏阳河水、底泥和土壤中高氯酸盐的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浏阳市境内浏阳河水、底泥及附近土壤中高氯酸盐的污染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采集的浏阳河水中均含有较高浓度(65.8-170.0μg·1-1)的高氯酸盐,并且其含量与距离浏阳市的远近有很大相关性;但底泥样品中基本不含高氯酸盐,土壤样品中高氯酸盐含量也相对较低(0.68-14.1μg·kg-1),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氯酸盐在固体介质中具有较弱的吸附,并且一旦进入水环境介质中即会随着地下水或地表水快速扩散.  相似文献   
27.
针对当前我国高危行业应急平台建设中存在事故应急救援决策支撑弱、应急救援服务能力差的缺陷,以“江苏省高危行业事故应急科技服务平台”项目为背景,提出高危行业事故应急科技服务平台的总体建设架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建立应急信息共享,预案可视化与推演,事故后果分析模拟,应急救援决策支持,应急咨询、培训、评估,事故现场快速监测六大子平台。以期利用VR、GIS、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从功能、系统、体系三个层面完善高危行业事故应急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内容,从而为政府门提供应急决策支持、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应急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28.
王哲  李鑫 《环境保护科学》2008,34(3):140-144
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探索的最新成果,立足国情,研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和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循环经济理论;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9.
外源输入对底泥疏浚新生表层磷恢复及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外源输入对底泥疏浚新生表层磷恢复及迁移转化的影响尚不清楚,阐明该问题对于底泥疏浚实施后流域尺度上的外源控制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模拟疏浚的方法研究在有无外源颗粒物输入条件下,疏浚前后新生泥水界面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并探讨疏浚对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疏浚后阻止外源颗粒物输入对沉积物总磷(TP)和总氮(TN)的控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疏浚显著降低了表层沉积物潜在可移动磷的含量,有外源颗粒物输入组潜在可移动态磷(Mobile-P)含量显著高于无外源组,变化的Mobile-P以铁结合态磷(Fe-P)为主,有机磷(Org-P)次之,弱结合态磷(Lb-P)含量较低不足总磷的1‰;实验210d后,有外源颗粒物输入疏浚组间隙水PO_4~(3-)-P浓度低于未疏浚组,无外源疏浚组显著低于未疏浚组(P 0. 05);无外源疏浚组间隙水PO_4~(3-)-P浓度保持着较低的水平,其余组间隙水中PO_4~(3-)-P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间隙水PO_4~(3-)-P浓度与其对应分层沉积物中Fe-P含量显著正相关;冬春季间沉积物的源-汇功能发生了转变,沉积物对上覆水由汇转变成为源;疏浚措施降低了底泥内源磷释放速率,可有效控制其内源磷释放,阻止外源颗粒物输入对疏浚控制内源磷负荷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0.
采用水热合成-浸渍法制备锌掺杂TiO2纳米管(Zn-TiO2纳米管),透射电镜照片显示Zn-TiO2纳米管为两端开口形貌均一的中空管状结构,管径约6~8 nm,壁厚约1 nm,长度约50~200 nm。研究了Zn-TiO2纳米管对甲基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掺杂适量锌提高了TiO2纳米管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0.4%Zn-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最佳。同时还探讨了Zn-TiO2纳米管用量和初始pH值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显示Zn-TiO2纳米管能有效地降解甲基橙。随着光催化反应进行,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可能是由于芳基和烷基降解速率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