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纳米生态建筑涂料光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掺加纳米TiO2制备的光催化建筑涂料为催化剂,研究了在紫外光照条件下对气态甲醛的催化降解,并探讨了纳米催化剂晶型、用量和吸附量对光催化降解甲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锐钛型纳米TiO2具有较高的光催化降解甲醛的活性,1h甲醛的降解率可达到70%左右,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水;光催化降解甲醛受到涂膜上吸附量的较大影响;该涂料对甲醛的光催化降解反应表现出一级动力学速率规律,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秋冬季区域性大气污染过程对长三角北部典型城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本文基于空气质量及气象监测数据,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后向轨迹法、潜在源贡献分析等方法,选取长三角北部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的典型污染过程进行分析,并选取该区域代表性的城市(蚌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北部地区大气污染受地面弱气压、高湿、低温和静小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及传输的影响较大.长三角秋冬季区域性污染具有影响范围广和持续时间长等特征,污染类型主要为区域外传输型与区域内累积型.在EP1和EP2两次污染过程中,长三角北部城市PM2.5浓度均值分别达到131.6μg·m-3和115.4μg·m-3,前者污染过程较短,但污染物浓度累积较快造成的污染强度大和范围广.利用PSCF和CWT对PM2.5潜在源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EP1过程PM2.5由临沂、徐州、宿迁和连云港等污染轨迹密集区域传输到受体城市蚌埠,CWT值处于80以上,最高可达200以上,区域传输实际浓度值较高;EP2过程PM2.5浓度受宿迁、宿州和徐州等区域内部邻近城市影响,CWT值处于60...  相似文献   
13.
上海将建天然气发电厂 为了改善上海市的大气质量,优化能源结构,响应党中央西气东输、开发西部的号召,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申能股份公司和上海市电力公司共同投资,拟在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场地上建设总容量约120万kw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厂,共安装3台39万kW左右的机组,燃用西部天然气进行发电。日前,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并获得了通过。该项目预计在“十五”末建成,电厂建成后每年将燃用天然气约7亿m3,第1期使用陕西天然气,第2期使用新疆天然气。 (严华) 上海市商委提出重建上海废旧 物资回收利用网络的设想 最近,上海市商委有关部门提出重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的设想。废旧物资具有“收之则有,不收则无;用之为宝,弃之为害”的特点,回收是基础,加工是关键,利用是目的,没有一套系统的保障体系,搞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是一句空话。在新的条件下,重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应坚持以下6项原则:1.限制产生和遗弃废旧物资;2.“有偿投售”转向“无偿交投”;3.统一管理与分工落实;4.“二次资源”优先利用;5.全民参与利益共享;6.依法治废,强制推行。为了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需要,按照布局合理、网络通畅、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的要求来构筑网络系统,使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产业链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设想在4个层次上落实:交投点网络、回收站网络、集散中心网络和综合利用加工终端网络。重建上海废旧物资回收网络还需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和相关政策。按照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的基本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优势互补、科学改组为原则,有步骤推进多家联体优化组合,重建具备“大循环”机制的上海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包括网点建设和基地设施、设备,网络标志、标识,集散、再利用手段,科技开发能力等。这是一项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应进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实施有效的政策扶持措施,如:资金扶持,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保护措施,限制、强制措施,给予科技支撑,坚持不懈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立法、规范管理,机构落实、组织推进,等等。 (本刊记者魏正明) 德用法律确定废弃物处理优先顺序 德国的循环经济废弃物法确定废弃物处理和再资源化优先顺序为:首先抑制废弃物的发生,其次进行再利用和再资源化,最后不可避免发生的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理。这将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洪蔚摘自《地球環境》(日)Vol.31,No.3(2000) 欧洲议会通过汽车再资源化法案 欧洲议会以多数通过汽车再资源化法案。要求汽车制造厂承担在欧洲联合地区销售的汽车使用后免费回收的义务,各制造厂到2006年所有售出汽车都要免费回收,2015年汽车85%以上(重量)的零部件都必须再利用。 洪蔚摘自《资源環境对策》(日)Vol.36,No.4(2000) 处理后的水引起鱼类性异常 英国渔业水产养殖中心的专家认为,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水中含有来自人畜的雌激素荷尔蒙和来自产业活动的壬基酚等扰乱内分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引起英国养殖鱼和天然鱼性的异常,应引起注意。 洪蔚摘自《资源環境对策》(日)Vol.36,No.2(2000) 日研制出用藻类去除电厂排放废气 中的CO2和NOx的技术 大阪大学的研究小组已研制出用藻类同时去除火力发电厂排放废气中的CO2和NOx的技术,在人工环境中试验,确认最大可去除NOx70%。 曹信孚摘自《资源環境对策》(日)Vol.36,No.6(2000) 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通过太阳 聚光热可获取太阳能混合燃料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碳循环材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煤炭和天然气等的化石燃料用太阳聚光热取得太阳能混合燃料技术已达到实用化目标。它利用太阳光光束提供的热能,通过吸热反应,从化石燃料合成甲醇和二甲醚,用于发电等的燃料结构。 曹信孚摘自《资源環境对策》(日)V o1.36,No.6(2000) 日研制出利用油炸残油制成柴油的新技术 日本爱媛大学农学部研究人员研制出把食品油炸后的残油和家庭用的灯油混合,作为柴油燃料再利用的技术。与轻油相比,排气中的SPM减少一半,SOx减少1/100到1/500,成本也低廉。 曹信孚摘自《资源環境对策》(日)Vol.36,No.6(2000)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日益加重。文章探讨职业紧张与健康的关系及其可能会给作业员工健康造成的损害和相关干预措施。得出:职业紧张对健康的影响是较长时间内过大的压力所表现出来的累积性反应,其发展过程是缓慢和渐进的,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睡眠障碍等症状,在日常工作中,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其最基本的办法是干预生产活动中的紧张因素,提高作业员工的控制和适应能力,最终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16.
河湖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受河湖底泥的影响,要彻底改善水质就要对沉积的污泥进行处理。研究发现,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及投加比例对河湖污泥脱水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特定湖泊污泥中投加不同型号、不同比例、不同用量的絮凝剂,比较其脱水效果,可以筛选出针对该种污泥的最佳絮凝剂投加使用方式,从而为污泥的大规模脱水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工程提供依据,并可大幅提高河湖污泥处置的经济效益,最终为河湖水质的改善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甲胺磷生产排放废水COD在1~1.5×104mg/L左右,经用聚合硫酸铁絮凝处理后废水COD下降12%,经紫外分光扫描,絮凝后废水与原废水相比有机物呈均匀下降趋势。在活性污泥法的生化条件下的对比试验表明,在絮凝后甲胺磷废水COD高达4000mg/L以上,仍可进生化池处理,生化过程甲胺磷降解速度快,生化周期缩短一半。  相似文献   
18.
从加油站作业人员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入手,重点对加油站油气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制度等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同时,根据对作业人员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和作业场所空气中汽油及苯的浓度检测结果,分析加油站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和长期接触成品汽油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油站人员作业过程中接触的汽油及苯系物对员工健康可能构成危害,但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及个体防护,就能有效预防汽油及苯系物所带来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土工管袋充填过程的变化规律及脱水效果,在疏浚船舶和絮凝剂的配合下,通过对土工管袋首次充填过程及后续充填过程进行实验研究,筛选出了最佳的管袋种类、获得了充填过程管袋高度变化曲线、管袋利用效率、底泥脱水后含水率变化曲线以及充填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方法等技术指标,为土工管袋的工程化提供了指导,为管袋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技术集成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手机之殇     
无论是《手机》,还是《窃听风云》,这些风靡一时的电影毫无疑问将手机夸张为"手雷",以隐喻手机成为个人情报的"泄密者",稍不留意便将自己的隐情"爆破",伤人伤己。电影归电影,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隐喻也不无道理,每天都带在身上的手机,也可能成为一颗"手雷"。如今,手机作为最方便快捷的通信手段,其集成度越来越高,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存储空间越来越大,软件和应用越来越丰富,成为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时尚社交和生活必需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