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61.
固体聚硅硫酸铁混凝剂的表面形貌及混凝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英  于水利 《环境化学》2006,25(4):471-476
以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为原料,采用共聚法制备不同Si/Fe摩尔比的聚硅硫酸铁(PFSS)混凝剂,通过两种方式固化:(1)将未稀释的PFSS经自然干燥制成凝胶状样品;(2)将不同聚合反应时间的PFSS稀释后干燥制成粉末状样品.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其表面形貌及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比粉末状固体PFSS与液体PFSS的混凝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固化手段制备的PFSS表面形貌完全不同,其中凝胶状样品没有孔隙、连接紧密,而粉末状样品是松散的片状或晶须状结构,Si/Fe摩尔比对样品的表面形貌有很大影响.PFSS不是原料的简单复配,而是"硅铁反应的共聚物".反应时间对固体PFSS混凝性能的影响小于对液体PFSS的影响,制备液体和固体混凝剂需要不同的反应时间.与液体PFSS相比,固体PFSS的除浊性能随Si/Fe摩尔比的增加逐渐下降,而除UV254的性能却逐渐升高.延长沉淀时间有利于固体PFSS混凝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2.
剩余活性污泥和厨余垃圾续批式混合中温消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加碱水解和未水解剩余活性污泥与厨余垃圾混合后进行序批式中温厌氧消化,对生化产甲烷势(BMP)进行了测定.剩余活性污泥的水解通过添加NaOH进行,合理的NaOH投量为40 mmol/L,在25 ℃和35 ℃下经过6 h的水解后SCOD水解率分别提高27.4%和31.1%.厨余垃圾、25℃和35℃下水解污泥的最终甲烷产量分别为607、284、312 mL/g(VS),两种水解污泥比未水解污泥分别高出43%、57.6%,水解污泥和厨余垃圾混合消化的可降解能力要优于未水解污泥和厨余垃圾的混合进料.  相似文献   
163.
海水90Sr一直是海洋放射性监测调查的重要核素之一。由于现行分析方法老旧、去污效果差、分析周期长等问题,本文对以DGA树脂法分析海水90Sr业务化推广时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如富集共沉淀和DGA分离流程对锶的定量分离、锶-钇分离后搁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DGA纯化流程对钇的定量分离以及全流程回收率等。结果表明:(1)氢氧化铁和氟化钙对锶的载带能力均较弱;高达97%海水锶保留在氢氧化铁共沉淀的上清液里,这表明母体90Sr和子体90Y在氢氧化铁共沉淀富集后开始分离。(2) DGA树脂对锶吸附性较弱,样品液流洗DGA树脂时已去除90%以上富集残留锶。(3) 90Sr-90Y分离至测量的搁置时间应控制在20~40 h。(4) 20 mL 0.25 M盐酸足以洗脱10 mg钇并消除钇在树脂上的残留。(5)以DGA树脂法测定海水中的90Sr全流程的化学回收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64.
城镇污水处理厂低浓度连续进水间歇曝气运行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来彦伟  刘超 《四川环境》2009,28(4):42-44
根据南方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初期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低浓度进水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运行中,污水处理厂MISS浓度调整为25g/L,采用曝气3h、停曝5h、连续进水的运行模式,实现了生物系统稳定运行,出水达标。  相似文献   
165.
拔白菜     
一张张照片,能回忆起无数快乐的时光。今天我看着我们合影的照片,回忆起那天的场景……"哈哈哈,一二三加油!"笑声、加油声充满了校园。只见郝思硕双脚稳稳地扎在了地上,双手紧紧地抓在白菜的左右,做出一个扎马步的姿势,好像面对的不是一棵白菜,而是面对自己的敌人,时刻准备着,给予它最致命的一击。风刮起,卷起地上的落叶,在他身边环绕,好像也在为他助威。拔!他咬紧牙,使劲地往后仰,想要一鼓作气把白菜拔出来。但他的这个"敌人"好像并不给  相似文献   
166.
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疏水性限制了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采用纳米SiO2/PVDF离子膜电渗析对含原油高矿化度污水进行膜污染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PVDF离子膜抗油珠污染的能力较强于PVDF膜.乳化油珠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离子膜表面迁移,并在阴离子膜表面浓集、聚并,形成油膜,堵塞离子通道,少量原油以憎水膜的形式覆盖于活性基团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膜面有机污染物主要是石油类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主要是CaCO3等无机物污垢.原油污染的纳米Si02/PVDF离子膜的较佳清洗方法为碱-表面活性剂法.  相似文献   
167.
四氢呋喃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工业有机溶剂和中间体,但因其高水溶性和难生物降解性,使得四氢呋喃极容易进入水体和土壤中,造成环境污染。由于水具有流动性,污染物易随水体扩散,因此考察四氢呋喃对于水质的影响更显紧迫。选择了杭州市饮用水源——贴沙河作为考察对象,测定不同浓度四氢呋喃引起的贴沙河水短期和长期pH、溶解氧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这3个重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研究四氢呋喃对水体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四氢呋喃的添加使得水体pH随其浓度增加而显著上升;与空白对照相比,四氢呋喃使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显著下降,但在实验设定不同浓度之间差异性不显著;四氢呋喃对河水溶解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8.
通过对青海省河湟地区1961~2017年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发现:河湟地区年平均低温冷害次数随时间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生育前期干旱在河湟地区农牧业生产中较为突出;干旱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循化干旱日数最多,海晏干旱日数最少;雪灾发生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1989年雪灾发生次数最多,湟中县为发生雪灾次数最多的地区;年暴...  相似文献   
169.
剩余活性污泥和厨余垃圾的混合中温厌氧消化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付胜涛  于水利  严晓菊  付英 《环境科学》2006,27(7):1459-1463
研究了混合比例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剩余活性污泥和厨余垃圾混合中温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混合进料按照TS之比分别采用75%∶25%、50%∶50%和25%∶75%,HRT为10d、15d和20d.结果表明,在整个运行期间,进料VS有机负荷为1.53~5.63g/(L.d),没有出现pH降低、碱度不足、氨抑制和VFA积累等抑制现象.进料TS之比为50%∶50%时,具有最大的缓冲能力,稳定性和处理效果都比较理想,相应的挥发性固体去除率为51.1%~56.4%,单位VS的甲烷产率为0.353~0.373 L/g,甲烷含量为61.8%~67.4%.  相似文献   
170.
固液共存氧化型聚硅酸铁(PSF-I)混凝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英  于水利  付胜涛  杨园晶 《环境科学》2006,27(10):2061-2066
对自制的聚硅酸铁(PSF)进行改性,加入高锰酸钾和稳定剂M,制备出固液共存氧化型聚硅酸铁(PSF-Ⅰ)混凝剂,用滤纸将PSF-Ⅰ过滤,并对PSF-Ⅰ、PSF-Ⅰ滤液及PSF进行紫外吸收(UVA)全波长扫描及前两者的混凝实验,然后将PSF-Ⅰ与PSF、聚合硫酸铁(PFS)进行混凝对比研究,最后对PSF-Ⅰ的混凝性能随储存时间的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加入改变了PSF的微观结构,使PSF的形态尺寸增大,导致PSF-I中Fe3+离子的UVA特征峰比PSF高,并且保存了独立的高锰酸钾特征吸收峰(530nm)。PSF-Ⅰ中的固相起到初级核子作用,有利于絮体成长。PSF-Ⅰ的最佳投药量为9mg?L-1,而PSF-Ⅰ滤液 的最佳投药量为12 mg?L-1。PSF-I是通过混凝吸附和催化氧化功能共同实现对有机物的去除,而PSF和PFS仅是通过常规的混凝吸附去除部分有机物,去除机理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