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84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煤矿开采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污染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对研究区域地下水污染物组分的分析,考虑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污染做出了比较合乎实际的评价。最后,对防治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污染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2.
基于极化SAR的河流有机物污染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炯  贾海峰  杨健  陈玉荣 《环境科学》2010,31(9):2017-2022
选择我国南方水质变化梯度较为明显的典型河流为对象,分析基于C波段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极化SAR)的河流水污染监测评估技术.引入了随机粗糙面电磁散射理论对污染水域的散射特性进行了建模,研究了水体污染可能对散射模型及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同步得到的极化SAR数据与水体常用污染指标的监测数据.通过比较19个采样点的后向散射系数与同步监测的水质指标,发现化学需氧量(COD)与HH和VV通道的后向散射系数比成正相关性,这与由电磁理论建立的散射模型及水体污染对散射模型参数影响的分析相符.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利用HH与VV通道后向散射系数比来反演化学需氧量的公式,拟合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0.90.本研究建立了利用极化SAR的HH与VV通道后向散射系数比监测水体有机物污染的模型,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同步监测数据获得,基于电磁散射理论的分析支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水力负荷对生物滤池中蚯蚓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工况试验考察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对生物滤池中蚯蚓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消化酶(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体内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对水力负荷胁迫的响应不同.在2.4~6.7 m3·(m2·d)-1的水力负荷条件下,蚯蚓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水力负荷的增大而增强,蚯蚓通过自身抗氧化系统的协调作用来抵御外界环境胁迫,在各工况条件下均能生存.蚯蚓体内消化酶活性和其消化能力、滤池污泥减量和稳定化效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水力负荷为4.8 m3·(m2·d)-1时,蚯蚓具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AKP)和纤维素酶(FP)活性,消化率(41.47%)显著高于其他工况,污泥减量率、污泥有机质分解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8.2%、 65.5%.高水力负荷[≥6.0 m3·(m2·d)-1]对蚯蚓体内AKP、FP活性抑制较显著,污泥的代谢水平受到影响,污泥减量率和有机质分解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不利于蚯蚓生态功效的发挥.综合蚯蚓抗氧化酶及消化酶的响应结果,蚯蚓生物滤池运行水力负荷不宜超过6.0 m3·(m2·d)-1.  相似文献   
54.
我国城市污水厂延伸污泥处理与处置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延伸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职能,使污泥的"生产者"承担起污泥处理和处置的环境责任,激励其全面关注进水有机物的最终无害化,将污泥处理以及最终处置(如土地填埋、焚烧或资源化等)的工程造价、运行费用以及相应的环境影响均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考虑,这样将对城市污水厂的环境管理观念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5.
性能化防火设计在综合商业广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佳琰  陈雷  杨健鹏  付强 《安全》2005,26(4):25-29
本文给出了一种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典型思路,对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和流程作了介绍,并结合某综合商业广场的工程实例,给出了该综合商业广场的防火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6.
处理含酚废水曝气生物流化床中丝状菌种群结构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曝气生物流化床反应器(ABFT)处理含酚废水,随着进水ρ(苯酚)由100 mg/L提高到400 mg/L,苯酚的去除率稳定在100%左右,且苯酚的去除主要发生在4个反应池中的第一池. 利用扫描电镜(SEM)、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进行分析.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进水ρ(苯酚)的提高,填料生物膜微生物逐渐演变为以丝状菌为主. 针对SSU rRNA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反应器内丝状微生物主要为真菌. 分别对细菌和真菌的16S rDNA和18S rDNA 进行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内主要的苯酚降解菌为克氏地霉(Geotrichum klebahnii),同时存在发硫菌等丝状细菌. 聚类及多样性分析表明,苯酚对微生物种群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7.
对2003--2008年闯采集自太湖不同水域的9个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样品组织中的DNA损伤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的水平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蚌体组织中重金属cd2+和有机污染物PCBs的蓄积残留量,以探明水体污染和DNA损伤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9个样本中的8-OHdG的含量在1.021-8.886ng.g-1之间,尤其以无锡三山岛和宜兴大浦这2个水域的样本最为突出,差异显著,表明上述水域已受到较严重的污染。PCBs在9个样本中有7个检出,但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PCBs并非引起背角无齿蚌体内DNA损伤的主要污染因素。而背角无齿蚌组织中的cd2+残留量与8-OHdG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呈正相关。这一结果与实验室内的模拟试验相吻合,提示重金属cd2+是引起水体中背角无齿蚌DNA受损的主要污染因素。研究显示,背角无齿蚌机体组织中的8-OHdG具有稳定性强、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室与野外分析相吻合等特点,因此可作为分子生物标志物来评价生物体受水环境持久性污染物污染而导致的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58.
通过建立微型生态系统,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条件下,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大宗淡水鱼养殖水体理化指标和营养盐的影响及净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对水体p H、CODMn和NH+4-N的影响不明显;电导率、总固溶物、NO-2-N、DTP、PO3-4-P和DOC呈升高的趋势;DO随蚌养殖密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能够显著降低水体的浊度、Chl-a、TN、NO-3-N和TP含量(P0.05),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0.9%、90.8%、24.1%、23.1%和23.4%。响应面优化分析显示,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1 ind./m3和15.35 d、25 ind./m3和10 d时,对NO-3-N、TP的去除率可进一步提升至42.6%和35.0%。本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可以用于养鱼水体的水质净化。  相似文献   
59.
洞庭湖、鄱阳湖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97年至1999年对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区及其支流的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分布、数量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白暨豚已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绝迹。长江江豚随着水位的变化,其分布范围、数量和活动规律也随之而变化。长江江豚在洞庭湖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从城陵矶到鲶鱼口一带,其种群数量大致为100-150头。洞庭湖各支流中已看不到江豚的踪迹。在鄱阳湖主要分布在湖口至龙口一带,老爷庙至小矶山是其集中分布区。赣江南北支、抚河及游及康山河在涨水季节也有少量江豚活动。洞庭湖和鄱阳湖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区的迅速淤积变浅,大桥的修建,有害渔具渔法的大量使用,船舶数量的大量增加是长江江豚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两大湖泊中的长江江豚急待保护。  相似文献   
60.
城阳区是1994年山东省青岛市为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战略构想而设立的一个新区。在社会、经济各方面获得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城阳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防震减灾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监督,全面提升其在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中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