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7Be是研究大气科学与地球化学的核元素之一,对研究短期过程的地表土壤颗粒迁移具有较大价值。为了解南京地区利用7Be进行土壤侵蚀示踪研究的合适时机,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南京地区各月的7Be沉降样品,经实验室化学实验处理和γ谱仪测量,计算7Be沉降通量,并分析7Be大气沉降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平均7Be沉降量为1 62178 Bq/(m2·a),沉降通量为066~1449 Bq/(m2·d),平均沉降通量为444 Bq/(m2·d);7Be沉降通量的季节变化呈现双峰型趋势,冬末春初和夏季是两个高值区;7Be沉降的а值冬春季较大,夏季最低;降雨量大小与沉降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2.
城市交通实现紧凑式发展是必然趋势。土地要素作为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探究城市交通紧凑式发展如何影响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对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基于2005—2019年中国东部地区84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分别构建城市交通紧凑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交通紧凑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规律,最后通过建立空间误差模型探究交通紧凑式发展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解析了不同交通因子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差异化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9年东部地区城市交通紧凑度整体不断提升,且区域差距呈逐渐缩小之势。(2)研究期内东部地区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且利用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效率值由2005年的0.393提升到2018年的0.618;2019年受政府环境规制影响效率值又下降为0.398。(3)空间计量结果表明,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紧凑式发展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显著性影响;且交通可达性因子的影响力最强,公交系统效率因子居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子...  相似文献   
53.
为了准确诊断滚动轴承故障,降低滚动轴承故障对设备运行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分析与极限学习机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小波包变换对轴承振动信号进行消噪处理,采用均方根差和平滑度法为指标筛选出合适的小波基函数,用以对原始信号进行消噪处理.然后以信号的8种特征作为指标对消噪后的信号进行特征值提取,并通过时域、频域信息图对轴承故障进行先验诊断.最后将提取的特征值作为样本通过极限学习机的方法对轴承故障类别进行分类、诊断.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对轴承故障类别进行诊断,为轴承的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4.
环境治理PPP项目呈蓬勃发展态势,公众作为环境治理受益者,由于缺乏价值导向和良好反馈制约环境多元化治理。从国内外学者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PPP项目治理关系和治理行为出发,结合行动者网络与共生理论,论证“共生式”行动者网络视域下公众参与环境治理PPP项目研究的必要性与价值性,最终为公众广泛参与以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共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魏琳  刘祥  杨浩  祝孔松  吴慎独 《环境化学》2022,41(3):900-908
为探究不同C/N污水下下硫对微藻生长、水体净化与油脂积累的调控作用,以斜生栅藻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NH4+-N浓度配制了4种不同C/N的实验用水,对比研究了斜生栅藻在无硫和含硫条件下经5 d培养后的生长、碳氮利用与油脂合成情况.结果表明,外源硫添加可有效促进微藻的生长,当C/N为15时,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为1.23×107 cells·mL-1,较无硫条件提高了90%;同时,外源硫也有助于提升藻细胞对碳氮的利用效率,微藻对有机物的利用效率随着C/N的降低而升高,并在C/N为7.5时最大,为80.33%,较无硫条件提升了63%;当C/N为7.5时NH4+-N去除率为73.6%,较无硫条件提升了149%,其余实验组别NH4+-N去除率均达100%;此外,在含硫条件下,油脂产率和油脂含量均随着C/N升高而降低,均在C/N为7.5时达到最大,油脂产率为5.04 mg·(L·d)-1,相较于无硫条件...  相似文献   
56.
百年来滇池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分布及埋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百年来滇池沉积物氮的组成、分布以及埋藏特征,2014年7月在滇池采集6根沉积柱进行氮形态及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总氮含量高,为1 263.68~7 155.17 mg·kg~(-1),硝氮及氨氮含量低,分别为10.00~144.00 mg·kg~(-1)和9.20~146.50 mg·kg~(-1).沉积物中有机氮为主要存在形态,含量为255.80~5 644.25 mg·kg~(-1),平均占总氮含量的91.26%;滇池沉积物总氮污染严重,于70年代开始形成且90年代后期加剧,并呈现滇池南部北部中部的分布特征;近100年来滇池沉积物平均沉积速率为0.092~0.187 g·(cm~2·a)~(-1),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空间上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沉积物中总氮埋藏速率则随时间逐渐增加,在1990年后几乎呈直线增长,且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据估算,1900~2014年滇池沉积物总氮埋藏量达92 139.15 t,其中有机氮埋藏量为86 745.62 t,硝氮埋藏量为2 464.16 t,氨氮埋藏量为2 929.37 t.  相似文献   
57.
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集雨窖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5  
为探究集雨窖水中细菌多样性及功能与主要水质因子之间关系,应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类型集雨水窖中窖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通过提取4组样品基因组DNA,对16S rRNA V4区测序,共获得用于物种分类的OTU 1605条,涵盖了22门、42纲、71目、115科、146属的细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窖水具有很高的细菌多样性,不同样品多样性存在差异,细菌优势菌群分布呈现出大量的稀有种和少数常见种的模式.菌群分类发现,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细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OD1是主要的细菌菌门,其相对丰度占群落的87.1%~94.8%;放线菌门的放线细菌纲(Actinobacteria)、酸微菌纲(Acidimicrobiia),拟杆菌门的噬纤维菌纲(Cytophag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ia),变形菌门中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丰收神菌纲(Opitutae)、疣微菌纲(Verrucomicrobiae)、Pedosphaerae,OD1的ZB2为纲层次上的优势菌;红细菌属(Rhodobacter)、脱氮单孢菌属(Dechlo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丛毛单孢菌属(Comamonas)、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嗜氢菌属(Hydrogenophaga)等优势菌属大多数为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反硝化菌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RDA分析表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有着明显的不同,即第Ⅱ簇内的菌属主要与反映窖水有机物含量的指标UV254、高锰酸盐指数、BOD5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第Ⅲ簇内的菌属主要与反映窖水氮、磷水平的指标TN、NO2--N、NO3--N、TP、NH4+-N显著正相关,体现了生态功能的簇内相似性及簇间差异性.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窖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为深入研究窖水细菌多样性及功能与水质因子之间关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8.
崔键  周静  杨浩  梁家妮  杜志敏 《生态环境》2011,20(2):368-371
2010年6月6日至6月16日,运用采样器TH-110B和TH-150C收集了地处沿淮麦区3个观测点的气体(NH3和NO2)和气溶胶样品,初步探讨了小麦收获期大气气态氮和颗粒态氮质量浓度的特征。结果表明:气态氮质量浓度以NO2最高,其时均质量浓度和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57~0.64 mg.m-3和0.29~0.63 mg·m-3,且均超标(0.24和0.12 mg·m-3);颗粒态氮质量浓度以NH4+-N最高(4.12~78.28μg·m-3),占总氮的47.00%~71.19%。此外,农业活动如收割,可增加大气气溶胶及无机态氮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59.
田琳琳  庄舜尧  杨浩 《生态环境》2011,20(12):1853-1859
以太湖流域的临安市太湖源镇具有代表性的大田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9种不同施肥量模式的田间试验,探讨芋艿Colocasia esculenta L.Schoot季蔬菜地速效氮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剖面垂直分布及累积,了解施肥措施对蔬菜种植的生态及环境影响。各施肥处理均能提高芋艿产量,但增加幅度因施肥措施不同而不同,适量施肥已满足芋艿生长对养分的需求,继续增施对边际产量的增效不明显。在芋艿生长过程中,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中的铵态氮、硝态氮、速效氮质量分数动态变化的趋势不同;芋艿收获后,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在土壤剖面中质量分数的垂直分布因氮肥投入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土壤剖面中速效氮的累积量与氮肥投入密切相关;综合评价来看,低量控释肥+低量化肥是各施肥模式中比较具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合理施肥模式;因而,在实际蔬菜生产中,要适量施用氮肥,适当采用混合施肥模式如低量控释肥+低量化肥,防止因过量施用氮肥而导致硝态氮的过量累积及其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0.
内陆水体叶绿素反演模型普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具有较大时空差异性的水体组分和光学特性数据集对现有叶绿素半分析(三波段和四波段模型)和生物光学反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叶绿素反演模型的普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叶绿素生物光学分析反演模型具有较高的普适性,总体反演精度可以接受,但反演精度受叶绿素比吸收系数时空差异影响较大;三波段和四波段叶绿素反演模型反演精度较高,但是由于水体组分组成及其生物光学特性差异使得反演因子最佳波段位置和反演模型参数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大大降低了三波段和四波段叶绿素反演模型的普适性,其中后向散射系数光谱曲线形状和叶绿素比吸收系数是三波段和四波段模型普适性的主导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