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用驯化好的厌氧污泥对葡萄糖、乳酸盐和醋酸盐作为电子供体时四氯乙烯(PCE)的降解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CE是通过还原脱氯发生生物降解的。实验的回归结果表明,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依次为k乳酸>k葡萄糖>k醋酸。表明乳酸盐作为电子供体时PCE的降解速率较快,说明在实验条件下乳酸盐是最合适的电子供体。并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由共代谢基质提供的电子供体不是PCE降解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2.
用驯化好的厌氧污泥对葡萄糖、乳酸盐和醋酸盐作为电子供体时四氯乙烯(PCE)的降解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CE是通过还原脱氯发生生物降解的.实验的回归结果表明,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依次为k乳酸>k葡萄糖>k醋酸.表明乳酸盐作为电子供体时PCE的降解速率较快,说明在实验条件下乳酸盐是最合适的电子供体.并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由共代谢基质提供的电子供体不是PCE降解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3.
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琦  刘广立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3):133-134,138
通过对国外在活性污泥处理与利用技术新进展的调研,重点介绍浓缩,脱水,厌氧生物处理,焚烧,农用、湿式氧化,湿式氧化,制油,热干燥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情况,以使活性污泥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24.
磁性石墨烯吸附水中Cr(Ⅵ)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刘伟  杨琦  李博  陈海  聂兰玉 《环境科学》2015,36(2):537-544
以氧化石墨和铁盐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磁性石墨烯复合材料,运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等温吸附模型以及不同因素如p H、温度、时间对Cr(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与Freundlich模型相比,Langmuir模型更适合描述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为:ΔHθ=33.89 k J·mol-1,ΔSθ=120.15 J·(mol·K)-1,ΔGθ=-2.51 k J·mol-1(303 K),这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并且自发的.实验最佳p H值为2,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均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初始Cr(Ⅵ)浓度为5 mg·L-1时,重复利用3次后吸附量由3.9 mg·g-1下降到2.1 mg·g-1.在磁铁存在的条件下吸附剂可轻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利用Na OH可使其再生,因此可作为去除Cr(Ⅵ)的良好吸附剂.  相似文献   
25.
以常见重金属铬(Ⅵ)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大肠杆菌与含铬废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接触反应,研究大肠杆菌对铬(Ⅵ)的吸附规律,并探讨大肠杆菌吸附铬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吸附铬的过程同时受初始铬(Ⅵ)浓度、温度、p H和菌浓度的影响。动力学模拟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线模拟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属于单层吸附,同时包含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大肠杆菌吸附铬的活化能Ea=13.93 k J/mol,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较容易发生,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26.
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甲烷氧化行为实验室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和强化填埋场终场覆盖层土壤的甲烷氧化能力是控制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以杭州天子岭填埋场终场覆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实验方法对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的甲烷氧化行为进行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模拟柱整体甲烷氧化速率由实验初始的3.33 mol·m-2·d-1增至8.33mol·m-2·d-1,表征了甲烷氧化菌群的生长与增殖;覆土层氧气的空间分布与其中的甲烷氧化活动有显著的交互影响,甲烷氧化活动在10~20 cm深度最为强烈;整个实验过程中,甲烷氧化后转化为二氧化碳的比例为51%,其余的碳被微生物所固定.  相似文献   
27.
负压蒸发法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渗滤液蒸发处理的工艺发展,结合法国某填埋场的运行实践,着重对一种新型的渗滤液蒸发处理工艺——负压蒸发技术作了技术与特性分析,认为该工艺解决了传统蒸发工艺中普遍存在的设备腐蚀问题,同时所需的加热源能位较低、能量经济性好;负压蒸发出水水质可满足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厂的要求,经膜处理后可达到回用水质水平。  相似文献   
28.
张忠磊  陈海  杨琦  李博 《环境工程学报》2014,(11):4631-4635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自制FeS与K2S2O8混合体系去除水体中2,4-D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30℃时,初始pH=7,FeS和K2S2O8初始浓度分别为10 g/L和3.33 g/L,反应24 h,对初始浓度为10mg/L的2,4-D去除率可达77%;FeS/K2S2O8体系对2,4-D的去除速率受反应溶液pH影响显著,在pH为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速率较大,酸性和过碱性条件去除速率均会减小;对比FeS和K2S2O8单独处理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相同时间和条件下FeS/K2S2O8体系对2,4-D的去除率要高于两者单独处理2,4-D时的去除率之和;利用乙醇和叔丁醇为分针探针,采用分针探针竞争实验鉴定证明该体系中产生了SO-4·和·OH。  相似文献   
29.
利用1989,1999,2007和2015年的4期Landsat 5TM/8OLI-TIRS遥感数据,综合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海口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关系.结果显示,1989~2015年间,海口城市陆地表面温度(LST)总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城市热岛面积逐步扩大,空间质心向西南方向转移,且在2007年以后转移速率明显加快;冷岛质心则向东部生态核心区转移.城市LST较高的区域往往与不透水表面分布一致,较低的LST与绿地或水体分布一致.4期绿地的平均LST比不透水表面低4.17℃,其中2015年绿地景观类型百分比(PLAND)每增加10%导致LST下降0.57℃;不透水表面每增加10%,LST则上升0.78℃.不同时期绿地和不透水表面的平均LST与PLAND、最大斑块指数(LPI)、聚集度指数(AI)均表现为一致的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逐年增强,其中绿地为负相关,不透水表面为正相关;景观斑块的大小和聚集程度对城市LST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以拓展对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关系的认识,为城市规划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环保产业园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环保产业集聚、优势互补、资源充分利用,但也存在园区内企业链接难、共生发展模式不清晰等问题。本文以盐城环保科技城为例,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盐城环保科技城现状,对我国环保产业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大政策完善和支持、构建完整产业链、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加大国际环保技术合作、推行"政产学研用融"一体化技术推广模式等,以推动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修复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