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H2S污染的严峻形势,构建了包括催化再生装置和生物滴滤器的生物催化氧化装置,进行了装置的填料选择研究.经对比试验得出填料脱硫性能的优劣顺序为:沸石>焦炭>多面空心塑料小球.在温度为30 ℃、进气量为0.25 m3/h、进气H2S为2 000 mg/m3、喷淋量为1 000 mL/h、喷淋液的pH为1.97、Fe3 为0.05 mol/L的条件下,装填沸石的生物催化氧化装置的出气H2S浓度足以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规定的一级厂界标准值.试验证明,生物催化氧化法是有效的新型脱除H2S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应进一步开展中试研究.  相似文献   
42.
吴鸿伟  陈萌  杨虹  冯启言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4013-4022
采用后置硫化法制备了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表征了材料表面形貌及元素化学形态等特性.同时,以头孢噻肟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S-nZVI对其去除效率及去除机理等.结果表明,S-nZVI颗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56 nm,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不连续的低密度FeS/FeSn.硫化率、Fe~(2+)和溶液p H均能影响S-nZVI对头孢噻肟的去除.S/Fe=1/4(质量比),S-nZVI投加量为0.5 g·L~(-1),溶液pH为8时,120 min内头孢噻肟的去除率为82.2%,远大于nZVI的去除率(23.4%).最后,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分析了头孢噻肟的降解产物,发现头孢噻肟的降解主要是由酯基取代反应和内酰胺键的开环反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43.
针对H2S污染的严峻形势,构建了包括催化再生装置和生物滴滤器的生物催化氧化装置。该装置以沸石为填料,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脱硫菌种,通过微生物和Fe3+的双重氧化作用高效脱除H2S。试验确定了装置的适宜喷淋量和沸石的最佳粒径。在温度为30℃,进气量为0.25 m3/h,进气H2S浓度为2500mg/m3,喷淋量为1000mL/h,喷淋液的pH值为1.97、Fe3+浓度为0.05 mol/L的条件下,出气H2S浓度足以达到GB14554-93规定的一级厂界标准值。试验证明,生物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脱硫技术,应进一步开展中试研究。  相似文献   
44.
依据地下水的动力学特征、研究了细菌在地下水中的削减规律和地下水覆盖层的性质。对大、小凌河扇地水源地污染防护带进行了合理划分,并提出了水源地污染防护带的管理措施及水源地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45.
基因间隔序列(ITS)在细菌分类鉴定和种群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Use of 16S -23S intergenic transcribed spacer (ITS) variability, as a relatively new method,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the molecular methods based on 16S rRNA for which has a fairly constant size and is not divergent enough to give good separation in close relationship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TS regions that are extremely variable in copy number, length and sequence per genome. The ITS region can be amplified easily taking advantage of conserved nucleotide stretches at the 5′of the 16S and 3′of the 23S gene, and the amplicon can contain different amounts of the 16S rDNA by choosing primers at different conserved areas within this gene. These primers are listed and discussed for perfecting the methodology of ITS. Furthermore, some recent progresses on the taxonomy,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ty analysis of bacteria by means of ITS in epidemiology, ecology and artificial environment are reviewed, as well, the virtues and limitations of that method are discussed. Fig 2, Tab 1, Ref 51  相似文献   
46.
两相厌氧颗粒污泥传质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虹 《上海环境科学》1995,14(9):21-23,28
通过表现Ks测定法对厌氧生物水处理中产酸和产甲烷厌氧颗粒污泥的传质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厌氧生物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是微生物自然优选生存条件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7.
全程自养脱氮特性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消化污泥脱水液为基质 ,两级串联悬浮填料床反应器的NH+4-N平均表面负荷为 3~ 4g (m2·d) ,总的全程自养脱氮率达 65%~70 %。对反应器中的生物膜污泥采用批式实验 ,研究了全程自养脱氮的特性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只有在DO限制 (如 0.8mg/L左右 )条件下 ,生物膜污泥才能进行彻底而正常的全程自养脱氮作用 ;全程自养脱氮的适宜pH范围约在 7.5~8.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