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315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119篇
综合类   654篇
基础理论   193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911.
<正>目前,我国已经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并明确了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教育模块中加入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对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任务的积极践行,同时也是对高校教育现代化改革目标的具体落实。客观而言,当下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落地时间仍然较短,其在教育理念、机制、主体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结合由胡欢编写,  相似文献   
912.
以贯穿福州市城区和郊区的道路为实验靶区,采集路侧慢行道PM2.5、PM10和黑碳(Black Carbon, BC)的高分辨率浓度样本,统计解析不同颗粒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利用暴露剂量模型精细测算并分析慢行者污染暴露差异.结果表明:(1)尽管城区较郊区的慢行道有更高的颗粒物平均浓度,但城区和郊区慢行道的颗粒物热点大都分布在交通量大且拥堵、路侧高楼密集或绿化覆盖率低的位置上.(2)慢行道颗粒物浓度的强弱变化是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大气压强、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是能够较大程度解释各类型路段的颗粒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它们的影响权重会因污染源、污染背景、地理区位、路段交通、微气象及设施建筑的不同而变化.(3)MPPD模型能更精细地估算不同时间及不同出行方式下出行者的颗粒物暴露水平,其估算结果表明,暴露时间、交通流量、道路拥堵状况、植被覆盖率、路侧环境通透性等均是影响个人暴露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最大化减少慢行道污染和降低慢行者暴露风险,需要综合考虑路段的差异化特征来优化交通及改善路边设施,同时,慢行者应选择交通量少、人车冲突少、绿化密度大等道路环境出行.  相似文献   
913.
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处理受污染的水库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高锰酸钾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受污染水库水效能.进行生产性试验对比了投加高锰酸钾前后处理水浊度、颗粒物、CODMn及藻类的去除效果,并对高锰酸钾强化除污染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钾使得澄清池平均出水浊度由4.490NTU降低至3.995NTU;出厂水平均浊度由0.670NTU降低至0.463NTU;颗粒物去除率由71.72%提高至83.86%;澄清池出水平均CODM。由3.21mg/L降低至2.86mg/L;出厂水平均CODM。由2.99mg/L降低至2.62mg/L;藻类总数去除率由36.49%提高至71.27%.且藻类种属也相应减少。高锰酸钾能有效地强化受污染水库水中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能,显著地提高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914.
选取我国华中丘陵区的湖南省长沙县一个典型水稻种植区,对2015与2016年2年雨水样中的SO42-S和大气SO2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分析雨水中SO42-、NO3-的关系,解析大气硫沉降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中SO2-S和雨水中SO42--S的年均浓度分别为8.5 μg/m3和1.1mg/L,大气硫沉降年均总量为26.8kgS/(hm2·a),其中年均降雨混合沉降量18.2kgS/(hm2·a),年均干沉降量为8.6kgS/(hm2·a).研究区域硫素干、混合沉降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硫素混合沉降春季高于夏、秋、冬季,而硫素干沉降冬季高于春、夏、秋季.雨水中NO3-/SO42-的质量比大多小于1,表明研究区大气硫素主要来自固定污染源(燃煤).华中丘陵区稻田具有较高的硫沉降,但硫沉降量已较21世纪初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农田硫素收支状况酌情补充硫肥来保证作物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15.
对隔声材料的隔声功能进行了分析,根据两种以上不同质的复合材料可避开各自的阻隔波谷,能更有效地提高阻隔宽频噪声的总体性能的声学原理,提出了安装有阻尼层的隔声板,可有效提高隔声板的隔声量。  相似文献   
916.
人力资本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动态转换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迈入经济新常态,农业现代化发展仍然是"新四化"中的薄弱环节与战略焦点。新时期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诸多争议,现有政策架构设计和任务聚焦虽然将农业现代化提到新的高度,但过多强调物质资本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在"四化"同步新时期以及"谁来种粮"困境倒逼下政策效果并不显著,而且随着"四化"同步深化,这种不兼容性可能还会凸显。现实困境与制度背离催促政策调整和路径创新。为此,本研究从人力资本视角探求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动态转换性,旨在对这种困境成因给予解答。基于相关量化数据,本文建立普通面板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省级样本跨期内,人力资本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且相比其他变量其边际影响系数最大;人力资本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在不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和不同工业化阶段存在显著的动态转换特征:具体来说,随着人力资本积累深化或者说当人力资本跨越相应"门槛值"后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强度亦会发生变化,但总体来说呈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从工业化阶段层面来看,随着工业化阶段转变,人力资本作用与地位会愈发凸显,尤其是其跨越第三个门槛值后迈入第四阶段后,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将达到最大。研究不但揭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人力资本之谜",也为"四化"同步新时期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政策调整指引了方向。此外,从控制变量层面来,农业分工、农业结构对农业现代化影响显著为负,农业研发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影响显著为正。最后,文章基于实证结论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17.
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胡霞林  陈启晴  尹大强 《环境化学》2011,30(12):1993-2002
随着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其将不可避免地释放到水环境中.近年来,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已经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分散液/悬浮液是与环境最为相关的形态;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分散与团聚、生物累积直接决定了其生态毒理学效应.本文概述了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归纳了纳米材料在水生生物中...  相似文献   
918.
基因调控网络(gene regulatory network,GRN)是用于研究基因调控的一种新兴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尤其适合描述生物体早期发育的调控系统和机制。由于它能体现出调控过程的网络特性和动态关系,从整体的角度全面审视环境扰动所造成的真实影响,因此有望在内分泌干扰物等环境污染物的发育毒性机制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解决多年来一直困扰相关研究的种种难题。针对基因调控网络的结构、研究方法、应用成果和案例进行综述,并对将这一方法应用于污染物发育毒性机制研究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19.
马小宾  侯国林  李莉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0):2694-2709
共享住宿的兴起是城市旅游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科学认识其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对城市旅游发展意义重大。通过Airbnb网站获取我国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共享住宿房源信息,运用标准差椭圆,DBSCAN聚类算法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房源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讨房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17年,国家中心城市共享住宿的空间格局变化较快,整体处于快速发展期,2017—2019年,空间格局趋于稳定,整体处于稳步增长期;(2)国家中心城市共享住宿的发展具有时空依赖性,聚类中心随时间均不断增加,多数城市的共享住宿逐步向城市四周扩展,东中西三个区域之间聚类中心的时空差异明显;(3)从发展方向和高级别聚类中心数量来看,国家中心城市共享住宿的发展方向存在四周型和“单—多”方向主导型以及“0-1”“X-1”“1-X”三种演变模式;(4)商业、交通、人口等指标因素对国家中心城市共享住宿的空间格局产生较大影响,各区域之间及各城市之间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显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住宅小区等成为驱动共享住宿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20.
依据2001-2012年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日报数据,从月(或季、年)平均和空气污染等级2个角度出发,研究西北5省5城市(西宁、兰州、银川、西安和乌鲁木齐)API和空气污染状况比例的变化特征和趋势分析,统计结果表明:(1)5城市空气质量等级以Ⅱ级良为主,首要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在年、季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API值有趋于同步的下降变化趋势,污染(优良)天数呈现明显的下降(上升)趋势,大气污染呈现一定的"区域化"的特征。(2)5城市API指数变化规律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从多年API年均值来看,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较高,银川和西宁相对较低,且乌鲁木齐、兰州和西宁空气质量状况不稳定,而西安和银川变化相对比较平缓。5城市的年变化也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总体上夏秋季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冬春季。(3)5城市谱峰区间逐渐向低浓度范围偏移且天数逐渐增加,高浓度事件逐渐减少,各城市向低浓度转变的年份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