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石化生产过程报警系统中,针对过多错误或无效的报警会给操作员正常操作决策带来干扰的问题,为减少重复及不必要的报警,对平行坐标可视化分析技术及独立变量分析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应用平行坐标与独立变量分析结合对报警数据进行了优化设计,应用案例的数据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决定在全国28个城市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地集中力量、积极探索,其中浙江省开化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浙江省嘉兴市三地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具备开展"多规合一"试点的自然条件。在我国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的大背景下,开化县、贺州市、嘉兴市实施"多规合一"的现实基础也日趋成熟,有序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大幕将逐渐拉开,这些市县的实践经验将为全国"多规合一"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3.
2012年2月29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颁布了,新标准不但增加了PM2.5等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4.
应用膨润土吸附阿莫西林,探讨了4种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并以改性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盐(DK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投加量、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有机膨润土吸附溶液中阿莫西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pH值条件下,DK1的吸附剂效果最佳,且吸附在15min内快速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同时符合Freundlich、Langmuir和Temkin型等温吸附方程,是个吸热的过程,Langmuir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在30℃时可达27.86mg/g。对等温方程的研究表明,DK1对阿莫西林的吸附呈单分子层形式,吸附性能良好,易于进行。  相似文献   
25.
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组分源强的精准识别是实现地下水污染高效治理与有效防控的根本前提.针对某固废填埋场地1号、3号地块地下水As(Ⅲ)浓度出现高值异常,采用统计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中As(Ⅲ)与其他检出特征组分的相关关系,确定了As(Ⅲ)与PO43-之间的竞争吸附反应是地下水中As(Ⅲ)污染的主要原因;随后采用表面络合模型(SCM)模拟竞争吸附反应,并建立了基于TOUGHREACT的场地土壤-地下水系统As(Ⅲ)污染组分反应运移模型;最后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构建了污染地块As(Ⅲ)污染的源强识别的模拟优化模型.结果显示:(1)固废中存在的磷酸盐能解释污染地块土壤不同深度As(Ⅲ)含量较背景值偏高的现象;(2)构建的土壤-地下水系统As(Ⅲ)运移模型可较好地模拟As(Ⅲ)与PO43-竞争吸附反应;(3)优化识别出1号和3号地块的As(Ⅲ)污染源强分别为187.25μg·L-1和192.49μg·L-1.研究表明,基于PSO算法的模拟优化模...  相似文献   
26.
基因BmKIT3R 是根据东亚钳蝎 (ButhusmartensiiKarsch)抑制型神经毒素基因BmKIT3 优化而得的 .将优化过的蝎毒素基因BmKIT3R 通过Bac to Bac操作技术 ,使重组杆状病毒基因组DNA转染到草地粘虫sf2 1细胞中对IT3R 基因进行表达 ,经SDS PAGE检测在 8.7× 10 3 处有一表达条带 .表达产物经生物鉴定 ,证明具有很高的活性 ,它对昆虫具有非常明显的致死作用 .图 3参 5  相似文献   
27.
汞(Hg)是人们持续关注的全球环境污染物之一,其对地下水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与地下水相关的生态环境系统.汞在地下水系统中的物理与地球化学反应过程的准确刻画是研究汞迁移转化规律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某工业场地汞污染数据,首先采用PHREEQC研究地下水中无机二价汞的存在形态,然后利用PHT3D程序建立汞污染物反应性溶质运移二维剖面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汞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对流、弥散过程及地球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水相络合作用、表面络合吸附作用及受动力学控制的氧化还原作用).结果表明,无机二价汞的存在形态以HgCl2和Hg(OH)Cl占主导地位,氧化还原作用是影响地下水中汞污染反应性运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另一方面,水合氧化铁HFO对汞迁移的阻滞影响较小,而溶解性有机质对汞较强的络合作用不能忽视.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预测与评估特定污染场地地下水汞污染的变化趋势及制定相应的修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氯酚类化合物对青鱼和细鳞斜颌鯝幼鱼的毒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我国特有青鱼和细鳞斜颌鯝为受试物种,利用其生命早期阶段的急性毒性LC50值和28d慢性生长抑制试验所获得的最大可接受浓度(MATC)评价了3种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和五氯酚(PCP)对青鱼和细鳞斜颌鯝的的96hLC50值分别为4.01(3.61~4.68)、1.22(1.12~1.31)、0.10(0.08~0.11)mg·mL-1和2.48(1.94~2.89)、1.10(0.38~1.36)、0.09(0.08~0.10)mg·mL-1,且3种氯酚类化合物对青鱼的毒性和细鳞斜颌鲴的毒性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PCP对青鱼和细鳞斜颌鲴均为剧毒,2,4-DCP和2,4,6-TCP对青鱼和细鳞斜颌鲴均为高毒.青鱼对2,4-DCP,2,4,6-TCP和PCP的MATC分别为0.05mg·mL-1、0.10mg·mL-1和0.015mg·mL-1,对应的急慢性毒性比(ACR)分别为80.2、12.2和6.67;细鳞斜颌鲴对2,4-DCP、2,4,6-TCP和PCP的MATC分别为0.30mg·mL-1、0.15mg·mL-1和0.01mg·mL-1,对应ACR分别为8.27、7.33和9.00.  相似文献   
29.
600MW机组锅炉化学清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0MW机组运行锅炉本体采用盐酸清洗、檬酸漂洗、双氧水钝化的清洗工艺。通过有效的过程控制,达到了理想的清洗效果。清洗结果表明:采用盐酸大范围直接清洗的、柠檬酸漂洗和复合双氧水钝化工艺用时短,系统简单,清洗质量优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0.
作为后基因组时代重要的研究工具,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对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对近年来应用于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从蛋白提取、蛋白分离和鉴定、蛋白定量等方面对蛋白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重点介绍和比较了蛋白分离和鉴定技术中的基于胶的技术和非胶技术。在简介蛋白组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以蛋白的识别和定量,特定功能蛋白的研究,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这3个蛋白组学的研究方向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各类技术在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蛋白组学在阐明各种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机制方面的应用,以及在水体污染状况的监测和评价方面的应用等。最后,指出了目前蛋白组学研究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中蛋白组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