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当前环境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衔接要求多但不够系统、衔接方式多但缺少串联主线、衔接措施多但缺乏效果评估等问题,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督察等环境管理制度的责任清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衔接的5条技术路径,分析了制度自前向后的信息传导机制和自后向前的信息反馈机制,并通过论证指出构建清单式一体化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串联不同环境管理制度要求,在技术路径和管理机制上具备可行性。研究建议加大清单式环境管理的研究与试点,并推进全过程清单式管理法制化。  相似文献   
12.
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垃圾焚烧过程故障诊断的模型.该方法采用梯度下降法训练网络权值,利用最优停止法对网络进行了优化,避免了过拟合现象.提高了BP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和泛化能力.并以实际焚烧过程工况数据进行性能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了该BP网络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12年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等分析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污废水及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表征水源区污染源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2年水源区污废水和NH_3-N年排放总量呈显著上升趋势,COD、As、Pb、Cd、Cr和Hg年排放总量呈抛物线型变化,总体上COD、Pb、Cd年排放总量增加,As、Cr和Hg年排放总量降低。水源区污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空间差异明显,污废水、COD和NH_3-N排放涉及流域所有区县,其排放量从干流到流域边缘呈现较明显的梯度变化,即位于流域中心或地级市行政中心的区县排放量明显高于位于流域边缘的区县;As、Pb、Cd、Cr和Hg排放量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主要分布在勉县等8个区县。  相似文献   
14.
储罐配管在温差作用下产生热位移会导致管壁产生热应力,未采用柔性连接的配管由于热应力集中作用可能发生破漏。针对与石油化工储罐非柔性连接的配管的安全问题,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计算石化企业典型配管的热应力分布;根据不同类型配管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工程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针对性安全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温差效应对石化储罐配管热应力影响显著,随内外温差的增加,配管应力集中的区域增大,最大热应力值增大;补偿措施能够改善配管的柔性,降低配管应力;约束载荷限制配管热膨胀从而增大配管应力;三通管是多根配管接合的区域,这种复杂管道交汇处会形成明显应力集中。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石油化工非柔性连接配管安全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这一关系中,至少在现阶段经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占主导地位,环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服从的地位;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科学技术进步,纵观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增强了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但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能力,与此同时,也增强了人类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能力;在环境演替过程中存在着量与质的关系,近年来人们把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以及熵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应用在环境问题的研究上,进一步认识环境发展变化过程,既克服了只有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同时又遵循了自然辩证法,从环境的演替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量与质的关系,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关系。人类不可能改变环境系统自身的演替过程,然而,人类活动可以加速或延缓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6.
鲍家坝地处泰州市东部市区至郊区的过渡部位,有下坝河从南往北穿过。该处的“地陷”早在1975年开始,80年代,下坝河岸边发生过潜水孔淌水,到1991年,出现灾情的地方共有十几处,主要分布在河东岸,塌坑最大可达6m~2,坑深达1m。该处人口稠密,附近有不少公共活动场所,“地陷”虽在少部分居民区中发生,但对泰州市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勘探分析表明,“地陷”是种渗透变形与渗透破坏的地质灾害,主要是由潜蚀与流土引起。前者造成地表塌陷漏斗、塌坡等现象,后者造成渗透堆积等。本文将讨论形成这种渗透破坏地质灾害的水动力条件、结构条件与流土空间条件,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合理开发皖东地区的大型真菌资源,对皖东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种类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大型真菌4纲8目23科47属101种。分析了其资源价值,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工科学生工程安全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工科学生的社会职业定位是工程师,工程师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行和管理,其工程行为对工程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工程向大型化、综合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工程安全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工程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加强和改进高等工程教育,致力于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安全素质培养。对工科学生的工程安全素质培养,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服务需求面而独具特色,以适应社会对工程安全人才多样性要求。湖南科技大学在工科学生的培养中,从培养目标的改革中加强了对工程安全素质的要求;从培养内容的改革中加强了对工程安全知识的传授;从培养方法的改革中加强了对工程安全技能的训练;各项改革中的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安全生产监督脆弱是造成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的重要原因,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笔者从博弈的视角出发,应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分析现有体制和制度框架下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效果,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笔者认为,要改善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和激励监督者的“努力”行为。必须实施制度创新,充分提高企业职工自觉进行安全监督的积极性;加重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只能在短期内减少其“违规”的概率,而不会消除或降低“违规”行为的发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长远看,加强对监督者“努力”行为的激励力度,才能消除或降低“违规”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主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通过保护、修复和可持续管理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碳汇,从而有效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高气候韧性,同时为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增益,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增效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协同推进的主要切入点,建议将NbS的核心理念融入气候政策制定—实施—成效评估全过程,强化科技、经济等政策参与联动,通过NbS在重点领域的应用提升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