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413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从中国金属资源安全的角度来看,优化战略性金属矿产的供应结构,降低一次矿产的对外依存度,通过合理的政策导向有效地增加中国城市矿产开发效率,挖掘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潜力,是实现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前提。本文以铁、铜、铝等三种金属矿产为例,采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五个工业化国家及中国1949—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消费强度、回收密度和寿命分布函数分析了工业化五国金属消费和报废金属回收的历史规律,预测了2016—2030年中国三种金属消费和报废回收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五个工业化国家铁、铜、铝金属的消费强度经历了快速上升、平台缓降和较快下降的过程,而回收密度则经历了缓慢上升、较快增长和快速增长的三个阶段,在消费强度与回收密度的第三阶段呈现"脱钩"特征;(2)中国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消费强度大幅增加主要是集中在2000年以后,2015年我国铁、铜、铝的消费强度分别为540 kg/人、8 kg/人和23 kg/人,回收密度分别只有100kg/人、0.5 kg/人和3 kg/人,除铁、铝的消费强度进入平台下降期外,铜消费强度和三种金属回收密度仍处于增长的第一阶段;(3)预计2030年,中国铁、铜、铝的消费强度将分别为450 kg/人、9 kg/人和20 kg/人,仍处在平台缓慢下降阶段,回收密度将分别增加到220kg/人、3 kg/人和5 kg/人,回收密度与消费强度比例分别达到49%、33%和25%。通过对比可知,中国未来社会报废金属回收潜力巨大,如果能加以有效政策引导,加快回收利用,可大大缓解中国战略性金属的安全保障压力。  相似文献   
57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农业作为同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应该积极响应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本文概述了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问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并归纳出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的主要低碳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573.
介质阻挡放电净化硫化氢气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净化恶臭气体硫化氢。考察了电压、频率、硫化氢初始浓度以及停留时间对硫化氢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可以有效消除硫化氢污染,硫化氢净化率随电压、频率以及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随硫化氢初始浓度增加而下降。当电压≥19kV,频率为300Hz,停留时间为1.56s,硫化氢初始质量浓度为30.1mg/m3时,硫化氢净化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574.
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是一种自然保护的主动战略,是保护区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575.
复合污染土壤中砷和镉的原位固定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人工模拟的砷和镉复合污染土壤研究了不同修复剂对砷和镉固定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经MgO、CaO这2种碱性药剂处理后4种不同污染浓度的土样中砷和镉的浸出浓度均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能使2种污染元素达到共同稳定,但土壤pH会随着两者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因此使用时要仔细考虑两者的用量;Al2O3对土样中的砷和镉也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576.
谷氨酰胺转胺酶(MTG)的中试生产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5L罐中淀粉预处理方式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酶活的影响,探讨了MTG中试生产过程的逐级放大原则,并将5L小罐实验结果放大到30L小试和300L中试规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液化处理的工业淀粉培养基进行发酵,MTG酶活、MTG生产强度及MTG产率分别比未用液化淀粉培养基提高了32%,32%和70%;以单位培养液体积中空气流量(qv/V)相同及消耗的功率(po/V)相同的原则为放大依据,将5L罐实验结果放大至30L小试及300L中试规模,30L罐发酵MTG酶活和MTG生产强度均高于5L罐,300L罐中MTG酶活达到3.15u/mL,MTG的平均比合成速率达到2.68uh^-1g^-1,接近于5L罐的MTG平均比合成速率,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通气量、搅拌转速等放大原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77.
梁徵琳  邹毅 《灾害学》2021,(1):173-176
防灾减灾科普绘本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的主要灾害和在灾害面前了解自我应对措施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创作的防灾减灾科普绘本在内容表达与知识传播上仍存在着讲解抽象、儿童读者难以理解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设计者没有寻找到切合儿童认知心理特征的表达方式.由此,对已出版的防灾减灾科普绘本进行了归类整理与研究,从知识内容的趣味表达...  相似文献   
578.
以深圳市前海湾车辆段和横岗车辆段试车线为例,对其试车过程中的噪声影响源强及传播情况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试车线车辆行驶速度约为36 km/h,噪声源强LeqA约为73 d B左右,试车中噪声最大值约为83 d B;试车线内噪声源的传播并不完全遵循一般的线性递减规律,在距声源30 m范围内,距声源越近,衰减量越小,反之,主要是由于距离声源越远,受到墙体或立柱等阻挡引起的附加衰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579.
以冰乙酸作为模板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Bi2WO6/UiO-66复合光催化剂,探究了不同UiO-66掺杂量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FTIR、SEM、N2吸附-脱附、UV-Vis DRS、PL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作为目标降解物评价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RhB时具有很强的活性.经过4次循环实验,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为空穴(h+),并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降解机理为:UiO-66均匀分布在Bi2WO6的表面,增大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Bi2WO6光生电子转移到UiO-66的表面,降低了电子空穴复合率,h+则位于Bi2WO6表面,直接氧化有机物达到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580.
北京郊区农田夏季大气颗粒物质量和离子成分谱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14,他引:11  
赵鹏  朱彤  梁宝生  胡敏  康凌  宫继成 《环境科学》2006,27(2):193-199
农业活动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研究北京郊区农田大气颗粒物质量和离子成分的分布,探讨其来源,本研究使用8级串联撞击式采样器MOUDI采集了2004年夏季北京远郊菜地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测量了0.18~18μm粒径段颗粒物质量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粒径分布.细粒子的主要离子成分是SO42-、NO3-和NH4+,与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相关,推测主要来自农田释放的NH3与光化学生成的酸性物种的反应.细粒子中的K+可能来自植物的排放和生物质的燃烧.粗粒子中Ca2+、Mg2+、NO3-和SO42-可能主要来自土壤颗粒物通过机械过程进入大气,以及其后酸性物种和土壤颗粒物表面的化学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的化肥和土壤可能是决定农田大气中颗粒物的重要因素,北京远郊菜地对大气颗粒物可能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