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40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本文将熵理论引用到火灾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的设置中,介绍了信息嫡理论及其计算方法,并设置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指挥机构,分别对这两种指挥机构中信息传递的时效和质量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参与力量相同时,四个层次的指挥机构信息传递的时效和质量均优于三个层次的指挥机构.由此可得出:在火灾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设置中,可以...  相似文献   
192.
一、"十一五"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完成情况"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5年来能耗年均增长10.8%,同期GDP年均增长16.1%,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节能降耗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位GDP能耗大幅下降.全市单位GDP能耗2006年下降3.98%,2007年下降4.9%,2008年下降6.85%,2009年下降6.03%,"十一五"前四年累计下降20.07%,下降率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二位.  相似文献   
193.
一、十一五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完成情况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5年来能耗年均增长10.8%,同期GDP年均增长16.1%,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  相似文献   
194.
滇池沉积物菌群对微囊藻毒素的厌氧生物降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晓国  杨霞  陈锦  张圣虎  肖邦定 《环境科学》2009,30(9):2527-2531
好氧微生物降解已经被证明是微囊藻毒素(MC)自然转化的主要途径,但是厌氧降解的作用尚不明确.为了揭示这一降解过程,研究了滇池沉积物中混合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对MCLR的降解能力,并考察了环境因素和外加营养源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MCLR在2 d内从5 mg/L迅速降解到检测限以下,说明该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对MCLR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并且可以利用MCLR作为唯一氮源.在实验温度范围内,MCLR的降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酸性条件下MCLR的厌氧降解缓慢(pH=5.0)甚至停止(pH=3.0),而中性(pH=7.0)和碱性(pH为9.0、11.0)条件下降解速率没有显著差异.单独添加葡萄糖可以产生酸性物质而使体系的pH下降,从而抑制MCLR的降解,但是同时添加硝酸盐可以消除这一影响.单独添加硝酸盐对MCLR的厌氧降解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硝酸根在这一过程中未被MCLR厌氧降解菌用作最终电子受体.以上结果表明,厌氧降解可能是沉积物中MCLR转化的另一重要途径,该过程在MCLR污染治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5.
磷石膏理化特性对磷石膏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磷石膏理化特性和晶体结构测试,揭示了磷石膏具有在纯水和盐水中溶解度不一、并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变化其溶解度不断变化的特征,磷石膏晶体结构也具有这种特性,为磷石膏稳定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6.
龙岩市大气颗粒物来源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采样和分析,对龙岩市大气颗粒物10种主要源样品进行了富集因子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源样品的成分谱具有显著差异,对不同元素的富集程度各不相同,但对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均较高.高岭土矿中W的富集因子为255.32, Bi的富集因子为520.12,红土壤中Bi的富集因子为173.41,小煤炉灰中Sb的富集因子为119.98,以机动车尾气、钢铁厂及燃煤等的贡献为主;龙岩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可以分为4个类型,即道路尘及土壤风沙尘类,建筑水泥尘类,金属冶炼及钢铁厂尘类和饲料厂尘类别.  相似文献   
197.
在事故现场勘查的基础上,通过材料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与断口、碎片附着物以及充装气体成分等检测和试验,结合爆炸能量的理论估算,对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的性质和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瓶体存在的脱碳、微裂纹及局部腐蚀凹坑这些类裂纹缺陷在爆炸产生的巨大载荷下诱发了气瓶的开裂及扩展,其宏观断口表现为韧脆交替的快速断裂特征。依据碎片抛射距离估算的气瓶实际爆炸能量远大于其发生物理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气瓶爆炸属于化学爆炸。气瓶内存在的碳烃类油脂有机物以及瓶阀关闭时产生的摩擦热或静电火花是氧气瓶发生化学爆炸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8.
采集湖南株洲某冶炼厂周边的土壤进行水泥烧制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其化学组成与普通黏土类似,可以代替水泥窑硅质原料。素土在100~900℃持续加热60 min后,挥发高峰为300℃以上,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重金属在残渣中的含量逐步减少,可以直接进入配料系统。添加污染土后烧制的水泥熟料,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符合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要求。添加污染土后,水泥熟料中的f-Ca O含量降低,说明添加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污染土有助于熟料烧成。  相似文献   
199.
为实现重点污染企业影响区内土壤重金属来源贡献程度的定量化分析,选取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表层(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w(Cd)、w(Hg)、w(As)、w(Pb)、w(Cr);使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对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污染源解析,并结合地统计空间分析法识别各源的主要影响区域;基于地统计分析结果,运用莫兰指数表征重点污染企业与污染源的空间关系,以探讨不同行业排放的工业废弃物对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w(Cd)、w(Hg)、w(As)、w(Pb)、w(Cr)的平均值分别为1.474、0.291、65.165、217.974、66.697 mg/kg,除w(Cr)以外,其余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高于湖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表明这4种重金属元素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研究区5种重金属元素受4类源影响,其中,自然源是Cr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为88.2%,主要影响区域分布在苏仙区北部;大气干湿沉降是Hg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为80.6%,主要影响区域分布在苏仙区中东部;采选业的工业废弃物是Cd和Pb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63.2%和65.9%,主要影响区域分布在苏仙区中部;工业混合源是As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为75.1%,主要影响区域分布在苏仙区中部及中北部.研究显示,莫兰指数与PMF模型的结合运用,一方面可以辅助解析验证PMF模型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使解析结果更加具体,可为区域企业管理和土壤污染治理决策提供行之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0.
农田土壤环境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维系“菜篮子”工程、保障“吃的放心”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以污染问题突出、地势起伏较大、水网密布的我国湖南省某典型流域为研究区,以流域主干河流沿线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借助单因子指数、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综合评价土壤Cd、Hg、As、Pb、Cr这5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与地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因子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并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和污染来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Cd、Hg、As、Pb、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9、0.19、33.01、229.95、72.78 mg/kg.其中,Cd、As、Pb的平均含量均超过研究区土壤背景值.②内梅罗指数分析显示,研究区中77.16%的土壤点位评价结果为重度污染;与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相比,土壤点位中Cd、As、Pb超标现象突出,主要分布于流域上游西部;综合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3.05%的土壤点位表现为强生态风险及以上.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旱地、水田、果园土壤中Cd、Hg、As、Pb的含量依次降低.高程与各重金属(除Hg外)含量均呈显著相关(P < 0.05),坡度、坡向与各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 < 0.05).④源解析结果表明,流域农田土壤中Cd、As、Pb受到工业生产活动、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的综合影响,Hg、Cr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研究显示,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重金属富集受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