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活性艳红X-3B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活性艳红X-3B的模拟废水,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水解酸化池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了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及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沉降性能对膜污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池HRT为16h时,废水的可生化性最好,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与COD比值为0.5;HRT为17h时,废水脱色率达69%,而COD的去除率受HRT影响较小;膜生物反应器主要起去除废水中COD的作用;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3%和97%;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直接影响膜污染的速率。  相似文献   
22.
中水已成为热电厂的重要水源,其深度处理是影响电厂水处理系统的关键。为评估双膜法在电厂深度处理中的潜力与稳定性,考察了山东某热电厂石灰混凝-超滤(UF)-反渗透(RO)系统不同季节的处理效果及污染物去除特征与各工段贡献率。研究表明:双膜法对浊度、色度、电导、碱度、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95.82%、96.62%、96.73%、98.22%、96.42%和89.13%,在夏季严重膜污堵的条件下,也可保障产水达标,是一种有效的中水深度处理技术。预处理仅去除某些大分子腐殖酸类有机物、硬度类物质、悬浮物,富里酸类有机物、氮等其他溶解性物质主要由RO去除(去除率均60%),因此,存在膜结垢和污堵的风险。不同季节污染物浓度变化不显著,但夏季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代谢和繁殖速率较高,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 FI)大于2,生物指数(biological index, BIX)为1.2左右,这是夏季膜污堵爆发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23.
以某热电厂实际规模的双膜法中水回用系统为考察对象,对膜污染结构、形貌、组成与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以有机-无机-微生物复合形式存在,形成致密的膜污染层,无机物主要以P、S、Ca、Si、Mg为主,存在垂直分布特征;有机污染物以腐殖质类、蛋白质、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主,且研究发现RO过程富里酸类物质主要为微生物源。碱性清洗液具有更佳的膜污染清洗效果。通过分析可知:微生物污染是膜污染暴发的关键原因,其以杆菌和球菌为主,且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表层微生物主要是α和β变形菌,底层中γ变形菌丰度显著增加。微生物污染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杀菌和化学清洗过程的选择作用,γ变形菌是先锋微生物,是形成稳定膜污染层的关键物种。因此,控制微生物的滋生是RO中水深度处理的关键,这个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工艺的选择和优化杀菌、阻垢和化学清洗策略等。  相似文献   
24.
黄河源区生态破坏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源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黄河源区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草场和灌丛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因此,保护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立黄河源头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5.
以芦苇秸秆为原材料,通过铁负载及季胺化改性的方式制备了新型复合吸附除磷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分析(XRD)、红外吸收光谱(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选择磷酸盐作为吸附质考察其吸附性能,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了材料制备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7.7%、交联温度81℃、铵化温度80℃、铁...  相似文献   
26.
强化型电除尘器是综合重力、离心力和电力等收尘功能于一体,具有电气和机械最佳收尘性能的除尘器,本文对强化型电除尘器进行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该除尘器在高浓度,高比电阻工况条件下,有很高的净化处理能力,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7.
剩余污泥中温厌氧消化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抚顺三宝屯污水厂的剩余污泥采取动态半连续流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进行污泥减量化及资源化的研究,为中试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连续进泥14 d后,出泥的COD与VSS的去除率开始稳定,产气量也逐渐达到稳定,气体中的甲烷含量达70%以上。检验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中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含量均不超过《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可作为农业肥料。  相似文献   
28.
丙酮—H2O2—ClO—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碘量法测定痕量次氯酸根(ClO^-)时,滴定中存在费时费试剂、痕量测定准确度欠佳的问题,研究并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ClO^-的新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准确度、重现性,为ClO^-的测定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该法在水质检验和环境监测中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9.
内蒙古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微塑料赋存特征及质量估算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陆地径流中微塑料污染因其与人类联系更紧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分析内蒙古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并对其质量进行估算,通过现场采样、密度悬浮法分离、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和比例流量法等,鉴定了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形状、颜色、粒径和化学成分,并估算了总排水干沟日输送微塑料的质量.结果表明,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水体中微塑料丰度值范围为2880~11200 n ·m-3,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值范围为100~292 n ·kg-1;纤维状为最常见的微塑料形态,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的34.98%~70.39%和42.24%~58.56%;微塑料颜色以透明为主,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的46.43%~61.51%和40.41%~57.44%;微塑料粒径以<0.5 mm粒径最多,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微塑料的46.43%~61.51%和43.27%~54.79%;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得出聚乙烯是最常见的类型(43%),其次是聚苯乙烯(34%)和聚丙烯(16%);通过估算得出河套灌区总排水干沟每天可向乌梁素海排放的微塑料质量达到116.06 kg,并在乌梁素海积蓄后产生严重的微塑料污染效应.本研究可为内蒙古河套灌区微塑料的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0.
上海滴水湖周边土壤和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集滴水湖沉积物及其引水河与排水河沉积物、湿地沉积物以及周边农田土壤进行磷的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不同来源物质对磷吸附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滴水湖沉积物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EPC0值)为0.11~0.63 mg·L-1,高于其他来源土壤和沉积物,更容易向上覆水体释放磷.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磷的等温吸附都有较高的拟合程度.由Langmuir模型计算的最大吸附量(Qm)表明,不同来源土壤和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由高到低为河流沉积物(1 003.05~2 977.65 mg·kg-1)>滴水湖沉积物(669.77~1 717.94 mg·kg-1)>湿地沉积物(368.60~1 145.51 mg·kg-1)>农田土壤(441.36~702.30 mg·kg-1).这表明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最弱,当过量使用化肥时,农田会成为滴水湖磷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