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通过设置不同的热解温度(350,550和750℃)对牛粪废弃物进行碳化处理,并使用光谱技术手段对牛粪炭的微观特点及Cu、Zn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表征,同时结合淋溶和毒性实验探究了热解温度对牛粪炭生态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碳化明显改善牛粪孔隙结构,使其比表面积从牛粪原料的1.15m2/g提高至牛粪炭的5.51(350℃)~195.90m2/g(750℃).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牛粪炭pH值从8.18(350℃)提高到了10.14(750℃);牛粪炭中Cu、Zn含量则从牛粪原料中的1.22和1.23mg/g分别升高至18.29~35.11和18.58~31.24mg/g.透射电镜-选区衍射以及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热解处理可使牛粪中Cu、Zn离子分别转化为副黑铜矿(Cu4O3)和红锌矿(ZnO)等金属氧化物,从而明显降低了牛粪炭中水溶态、DTPA提取态以及HNO3-H2SO4提取态的Cu、Zn离子浓度;此外,FTIR分析及混合有机酸浸提实验结果也表明,350℃牛粪炭中酚羟基、烷烃基、羧基、酰胺类等有机官能团通过吸附和络合作用固定未完全转化的Cu离子,而升高热解温度会使得这些官能团显著减少、促进Cu离子的完全转化以及无机物与Cu、Zn离子之间稳定金属氧化物化合键的形成.淋溶和生态毒性实验表明,高于550℃的热解温度能够显著降低牛粪炭中Cu、Zn的溶出率以及生态毒性,是高Cu、Zn含量牛粪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推荐优选技术.  相似文献   
12.
乌梁素海底泥沉积物资源化利用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乌梁素海底泥沉积物的分布特征、质地、营养物成分及其含量,对乌梁素海底泥沉积物资源化利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粒径级配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底泥沉积物受沉积作用明显,分选性好,属于砂壤土和壤土,可以用做土建工程材料;底泥沉积物中所含污染物成分分析结果表示,虽然底泥沉积物受上覆富营养化水体的影响,氮、磷和有机养分含量相对较大,但仍属于中等肥力土壤,且伴随着较大含量的重金属积累,可能会在资源化利用中对土壤、水体等造成二次污染,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性,不适宜用做农田施肥,可在一定保护措施条件下用做土壤质地改良、建立湖滨带和堆放处置等.  相似文献   
13.
乌梁素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爽  李畅游  史小红  梁文  张俊  计亚丽 《环境化学》2012,31(10):1555-1561
以乌梁素海沉积物中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对9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d、Cr、Hg和As7种重金属总量和各形态进行了测定;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方法对重金属总量和各形态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总量中Hg在全湖的潜在生态危害参数Eir(Eir=215.04)处于高潜在生态风险,全湖生态风险性综合指数RI为294.60,虽然处于中潜在生态风险,但是其值接近较高潜在生态风险.不同形态重金属中除残渣态(B4)以外,(B1+B2+B3)3种重金属形态之和在全湖的潜在生态风险性综合指数RI为122.34,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其中重金属Hg(Eir=92.20)的污染最为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内源磷的释放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  王泽  焦增祥  万俊 《四川环境》2012,(5):105-109
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目前环境研究中的焦点问题,磷在湖泊中的浓度高低是衡量湖泊富营养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水生态系统基本营养盐之一,并且是淡水湖泊的最主要限制性营养因子。在外源磷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内源磷的污染仍然能够保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此时内源磷的控制就成为了难点和重点。在底泥中的结合态磷,主要是以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有机磷与微生物活性密切相关,无机磷则主要与底泥存在的环境联系紧密。湖泊底泥内源磷释放受到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控制,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扰动、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扰动引起的底泥再悬浮对内源磷有吸附固定作用。故底泥内源磷的释放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多种影响因素作用下,进一步研究底泥再悬浮对磷的吸附释放作用,从而明确内源磷的主要来源及吸附释放过程,为内源磷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5.
污染水体沉积物营养盐释放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梁文  张生  李畅游  张俊  韩璞璞 《环境化学》2011,30(10):1718-1724
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以富营养化湖泊-乌梁素海沉积物为试验材料,模拟了在零外源污染状态下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特征,揭示了沉积物中TN、TP的释放规律和过程,量化了营养盐的释放速率.试验结果显示,在无扰动的静态水力条件下,沉积物中营养盐在向上覆水体的释放过程中,伴随着解吸-平衡的动态过程,其中TP的释放量是调控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6.
乌梁素海沉积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  张生  李畅游  詹勇  王爽  计亚丽 《环境化学》2011,30(9):1678-1679
乌梁素海,地理坐标为40°36′—41°03′N,108°43′—108°57′E,形似一瓣桔,被芦苇和香蒲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几个水域;湖区呈南北长,东西窄的狭长形态,南北长50 km,东西宽20 km,水域平均水深为1.5 m左右,最大水深2.5 m左右,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现有水域面积285.38k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突扩水流条件下主流区和回流区的垂线流速分布以及紊动强度分布,分析此流场下的基本规律,研究环形水槽突扩水流水力特性,并通过投加抑菌剂探讨底泥对磷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突扩水流主流区流速大于回流区流速,但回流区紊动强度增加比主流区大;底泥对磷的吸附作用存在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作用,物理吸附作用强于生物吸附作用,且当有生物吸附作用参与除磷过程时,在厌氧条件下,底泥释磷主要由聚磷菌贡献;主流区底泥对磷的去除效果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突扩水流主流区底泥对磷的吸附作用强,且稳定,回流区底泥对磷的吸附作用波动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但是 ,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各种经济成分 ,尤其是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大量产生 ,小企业的安全生产普遍存在无人管和不会管的问题 ,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显示 ,近年来发生的特大事故中 ,70 %以上集中在小企业。笔者就中国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安全生产状况、事故频发的原因、采取的对策及取得的成绩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大辛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的防渗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地介绍了沈阳大辛生活垃圾处理场场地概况,大辛垃圾处理场的防渗系统及其结构设计说明.大辛垃圾处理场的防渗系统采用防渗层(粘土与HDPF膜)、保护层(无纺土工布、200mm厚的砂子、200mm厚卵石层)、渗沥液排水层(200mm厚的砂垫层、200mm厚的卵石其中铺设盲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以碟管式反渗透法处理渗沥液的原理、处理系统组成、处理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同时与其它工艺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碟管式反渗透法处理渗沥液是一种适合北方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