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408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41.
通过体系紫外吸收和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三溴甲烷(CHBr3)、三氯甲烷(CHCl3)与牛血清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HBr3和CHCl3均对BSA的内源荧光具有静态猝灭作用,其中CHBr3与BSA的结合强于CHCl3.Fe3+,Al3+和聚丙烯酰胺的加入也使BSA的荧光强度降低,与BSA的结合的强弱依次为:聚丙烯酰胺Fe3+Al3+.在二元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Fe3+,Al3+和聚丙烯酰胺对BSA-CHBr3(CHCl3)结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e3+,Al3+和聚丙烯酰胺的存在使BSA-CHCl3、BSA-CHBr3的结合常数呈现降低的趋势,降低的趋势为Al3+聚丙烯酰胺Fe3+.  相似文献   
742.
稻田流失养分循环利用系统构建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化农田化肥投入超量、稻区水体N、P、K富集度超高,农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现状,该文系统研究了农田流失养分从农田到水体,再由水体回到农田的循环利用过程,并构建农田养分流失循环利用系统工程,为我国农田流失养分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健康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域农田面积为18.6 hm2,水稻季农田化肥N、P、K投入量分别为305.7、44.9、150.8 kg·hm-2;整个水稻季本区域农田地表径流量为4 518.0 kg·hm-2,其中N、P、K流失量分别为16.6、0.5、9.6 kg·hm-2,占水稻季N、P、K肥投入量的5.45%、1.07%和6.37%;农田周围净化池塘中水生植物的N、P、K拦截量分别为67.8、8.1、99.7 kg,分别占本研究区域N、P、K流入量的21.84%、90.31%和55.73%。将水生植物还田,晒干水葫芦(Halerpestes cymbalaria)按4 500 kg·hm-2农田施用,可分别减少农田化肥N、P、K的投入量106.2、9.5、105.8 kg·hm-2。该研究成果对于减轻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推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43.
大庆油田废钻井液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钻井液成分分析及废钻井液在四种土壤中淋渗模拟试验,阐述了废钻井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钻井液中有毒性的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在黑钙土、草甸土、盐碱土、沙壤土中运移、积累及降解情况。  相似文献   
744.
污染河流底泥释放有机物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上海苏州河污染底混中KTN、BOD5、CODor的释放进行了研究。释放后悬浮液中浓度双清液稍高,但相差不悬殊。应用释放与悬浮的规律,推导出悬浮释放方程,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不大于40%。此外,还提出了底泥的污染类型分级,为底污染程度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5.
"师源性"心理伤害,指来自教师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伤害.在中职校,"师源性"心理伤害体现在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师源性"心理伤害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是一个潜藏的杀手,如果不坦诚面对这个问题,将会给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746.
CSTR中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阴方芳  刘文如  王建芳  吴鹏  沈耀良 《环境科学》2014,35(11):4230-4236
在连续全混反应器(CSTR)中接种SBR培养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考察反应器构型对亚硝化颗粒污泥生长和运行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器构型和进水模式变化初期部分颗粒污泥解体,污泥平均沉速下降;但随着反应器的进一步运行,CSTR中实现了亚硝化絮体污泥的快速颗粒化过程;整个研究过程中,虽颗粒粒径分布存较大变化,如粒径>2.5 mm颗粒的减少和粒径<0.3 mm颗粒的增加,但颗粒态污泥始终是CSTR中占优势的污泥形态.另外,研究表明反应器构型和进水模式的改变对出水中亚硝酸盐累积率(保持在85%左右)无显著影响,并且新生的小粒径颗粒污泥比大粒径颗粒具有更高的比反应活性,此CSTR中污泥的平均活性亦高于接种污泥平均活性.  相似文献   
747.
对管桩余浆常用的几种回收利用方法作了分析对比,提出了较为完善的余浆干法利用方法,将余浆固化后经破碎、烘干、粉磨,再用作混凝土的掺合料,更加有利于发挥余浆的潜在活性。  相似文献   
748.
华北平原典型剖面地下水三氮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平原地下水氮元素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鲜有报道,本文结合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从山前平原至中部平原选取两个剖面,四次采集地下水样品并测定三氮含量,调查评价典型剖面上三氮污染状况并深入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典型剖面上地下水的三氮中超标最为严重的是氨氮;三氮总量整体上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硝态氮、氨氮、亚硝态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不尽相同,前两者在山前平原的含量高于中部平原;第三者则呈相反趋势;从垂直方向上看,三氮含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加而减小。在不同的水井类型中,灌溉井和监测井中三氮的含量普遍较高,而在饮用水井中氨氮污染相对严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749.
浮游微型真核生物作为初级生产者,细菌捕食者和较大型生物寄生者,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中起核心作用.因此,研究浮游微型真核生物对温排水增温的响应对评价近年来大量电厂兴建的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沿象山港乌沙山电厂温排水水流采集表层水样,利用Illumina技术测定18S r DNA基因研究浮游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组成.真核浮游生物的主要组成为囊泡虫门(Protalveolata)、纤毛亚门(Ciliophora)、甲藻门(Dinoflagellata)和丝足虫类(Cercozoa).多元回归树分析发现浮游微型真核生物多样性主要受溶解氧、硝态氮和温度的控制.温排水造成的增温梯度显著地改变了浮游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组成(Global RANOSIM=0.422,P0.001);反向选择筛选到空间距离、溶解氧、叶绿素a和温度是造成群落变异的主要因子.浮游微型真核生物的空间分布遵循空间距离-群落相似性衰减模型(R=-0.192,P=0.039),周转速率为0.002.此外,筛选到15个敏感的真核生物科,其相对丰度与增温幅度显著相关.重要的是对某一特定的科,其相对丰度随温度的变化与其已知的生态功能相吻合,可以作为评价温排水增温的指示种群.本研究阐明了温排水增温梯度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为评价温排水对微生态效应提供了灵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50.
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前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壤样品的前处理分别采用全自动样品消解仪及微波消解仪进行消解.按照国标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铅、镉、铜、锌、镍、锰.根据消解情况及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消解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全自动样品消解仪消解土壤样品,操作简单、方便,最大程度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安全,并且消解效果良好,避免了土壤样品赶酸过程导致蒸干,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信.微波消解法消耗的试剂量较少,样品受污染的风险小,引入的试剂误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