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沙河水库是北运河上游的关键节点,2018年实施低水位运行后水质逐步改善.本研究于2020年10月对低水位运行后沙河水库浮游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展开研究,结合历史报道数据与本次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低水位运行前后沙河水库浮游生物群落演变状况,并开展了低水位运行后库区富营养化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共检测出浮游植物6门62属1...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深入研究超特高压输电电磁辐射环境。方法采用窄带测试的方法分别对500 k V变电站和500 k V交流输电线路的超高频电磁环境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变电站周围产生的超高频辐射场上限频率可达1 GHz,线路周围产生的超高频辐射场上限频率可达700 MHz,分裂导线将会影响线路的高频辐射场分布。在传播过程中,辐射场电场以垂直极化分量为主,辐射信号峰值随距离的衰减曲线呈非线性关系,远距离处辐射信号以低频分量为主。结论测试得到的规律对研究高压输电的高频电磁环境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3.
184.
作为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安全管理学》具有课程内容较多,需要学生理解分析和记忆内容较多的特征。同时,《安全管理学》的课程目标强调对课程内容的灵活应用。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论文提出了以案例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法、开设网络交流平台、开设企业专家专题讲座、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开设课程设计为主的多类型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并且给出了每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点和适用的教学内容。最后,采用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各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或预期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5.
以北运河为研究对象,选择干流12个点采集沉积物柱芯,分析上覆水及沉积物中的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沉积物营养盐污染进行评价;基于沉积物间隙水的三维荧光光谱,采用区域积分法(FRI)对荧光溶解性有机物(FDOM)进行分析,结合3种荧光特征指数进行FDOM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沉积物上覆...  相似文献   
186.
安申群  贡璐  李杨梅  陈新  孙力 《环境科学》2018,39(7):3382-3390
为明确干旱区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分布状况,进而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解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问题,以塔里木盆地北缘盐碱地、天然林、沙地、30 a棉田这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状况,结合冗余分析探索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SOC在天然林表现出最高值(1.92 g·kg~(-1)),在沙地随土层增加而增加,在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MBC在天然林表现出最高水平,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无明显变化趋势.DOC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天然林和30 a棉田的80~100 cm层(分别为143.23 mg·kg~(-1)和30.00 mg·kg~(-1)),在天然林中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在盐碱地中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不同土层含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EOC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土层中未表现出明显规律.将各有机碳组分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MBC对不同土层最为敏感,DOC对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敏感.通过冗余分析得出各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含水量、全氮、p H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电导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环境因子对各碳组分含量的重要性排序为:土壤容重含水量电导率土壤氮p H,即容重和含水量为影响干旱区有机碳组分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7.
在分析旅游黄金周部分景区超载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景区经营中旅游环境容量是规模经济性的度这个关系,景区超载即会产生规模不经济;并从规模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开发多元产品和调整产品线路结构等提高旅游环境容量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8.
本文研制的冰雹短时监测预报方法综合利用了T-lnP、天气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它把本地的降雹机制转化成对流的发生、发展、触发三指数,作为一级预报;通过计算T-lnP图上有关冰雹的层结指数,判断出冰雹强度,作为二级预报;利用雷达回波指标作为三级预报,以实现冰雹灾害天气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同时对1996~2002年本地开展的人工消雹情况进行了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189.
新疆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由绿洲及其所在荒漠盆地平原与周边山地共同组成的新疆地域系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构成部分。高山与盆地相间的地貌特点,形成了干旱区内独具一格的水循环系统,构成了没有水力联系的内陆河大小流域。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形成和转化,以河流为纽带把山地、盆地平原、绿洲和荒漠系统联系起来。由于荒漠盆地平原系统很难产生径流,从山地进入荒漠盆地平原的河流就成为主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因素,同时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降水增加20%~30%,河川径流普遍增大,湖泊水位明显升高,湖水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位逐渐回升。对水资源变化、气温上升、降水显著增多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说明在全球气候背景下,区域气候和水文变化朝着有利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演变,预测这种趋势将持续到21世纪前20年。  相似文献   
190.
总结了黑龙江省松花江已开展的污染防治研究工作,对黑龙江省的一些研究工作的方向和内容做了较好的评价,同时对松花江流域今后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