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基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结构优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借鉴国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分析了我国能源供需分布格局及其区际能源平衡的特点,论证了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在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结构优化过程中的意义及其途径。研究表明:①2010年,全国狭义可再生能源配额目标为5.1%,广义可再生能源配额目标为18.4%;②在东部沿海各省份均实现了广义配额目标的前提下,东部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其电力需求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上升到18.4%和3.05%,能源结构得到优化;③为此,西部水电开发可达到全国总量的63.8%,小水电发电量可占全国总量的90.6%,实现西部优势再生能源的优先开发。 相似文献
32.
采用两组A/A/O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溶解氧分别控制在2~4mg/L(对照组)和6~8mg/L(过量曝气组),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过量曝气对聚磷菌厌氧释磷、缺氧吸磷、好氧吸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曝气初期,出水磷浓度低于对照组,一周后出水磷浓度开始上升,除磷率下降了18%;过量曝气时,厌氧释磷量是对照组的1.45倍,释磷速率不变,缺氧吸磷量增加,但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减少,好氧吸磷量和吸磷速率均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75%和68%,而内源损耗引起的无效释磷和好氧吸磷能力降低是除磷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过量曝气使污泥的SVI值升高,平均粒径减小,出水SS略优于对照组,污泥的含磷量降低,总磷去除效果变差,长期过量曝气,将会导致生物除磷过程的恶化。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究微藻强化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 AGS)方式培养藻-菌颗粒污泥(micro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 MBGS)的可行性及其关键藻种的潜在作用机理,分别向序批式光生物反应器(光强4 000 lx)中投加小球藻(R1反应器),小球藻和斜生栅藻(R2反应器),小球藻、斜生栅藻和鲍氏细鞘丝藻(R3反应器),并对形成的MBGS理化特性、污染物去除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①MBGS均能在30 d左右形成,其稳态下的污染物去除总体优于AGS,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98%、97%、77%和93%以上,且R2、R3反应器对NH4+-N、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R1反应器(P<0.05). ②胞外聚合物(EPS)分析表明,与R1反应器相比,R2、R3反应器具有更多的芳香蛋白、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腐殖酸、类富里酸等成分,有利于MBGS的形成. ③R3反应器中鲍氏细鞘丝藻被淘汰,形成了与R2反应器主要藻种类似的MBGS. ④R1、R2和R3反应器稳态下具有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和红环菌科(Rhodocyclaceae)等脱氮除磷功能微生物. 研究显示,在微藻生物强化形成MBGS的过程中,斜生栅藻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提高了氮、磷的去除率,并有利于维持MBGS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