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85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 于2013年7月22—23日在夏都西宁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份(含港台地区)的正式代表共160余人参会,大会交流学术论文115篇。会议开幕式由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卓玛措教授主持,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索端智教授致欢迎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142.
介绍了在胜利油田油气集输公司实施的安全监控网络体系,阐述了安全监控网络法与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关系,从方法内涵、方法建立和运作、方法产生的安全效果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43.
研究了氨基甲酸酯农药克百威预处理对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神经细胞毒性的影响. 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克百威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找出无细胞毒性浓度;采用无细胞毒性浓度的克百威对培养细胞进行不同时间的预处理后,加入毒死蜱(克百威仍存在)染毒48 h测定细胞毒性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克百威不同时间预处理对毒死蜱激活ERK1/2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10 μmol/L的克百威处理72 h显示无细胞毒性,10 μmol/L的克百威预处理(2~24 h)可减轻毒死蜱的毒性,其中预处理8 h时作用最强;克百威预处理降低了毒死蜱对ERK1/2的激活作用,抑制ERK1/2激活作用与细胞毒性减轻相关. 克百威预处理时间过短(0~2 h),对毒死蜱的细胞毒性及ERK1/2激活影响很小. 克百威预处理一段时间后可拮抗毒死蜱的细胞毒性,该作用机制与抑制ERK1/2激活有关;但克百威预处理时间过短,则不产生拮抗作用. 提示氨基甲酸酯农药与有机磷农药之间的联合作用模式受二者染毒时间间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4.
为了提高能源回收效率,采用大米、土豆、生菜、瘦肉、花生油和榕树叶作为实验原料,模拟有机垃圾中普遍存在的淀粉、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纤维类成分,进行厌氧发酵产氢以及对其剩余物厌氧发酵产甲烷.结果表明.在厌氧发酵产氢阶段,整个过程没有甲烷生成,大米、土豆、生菜、瘦肉、花生油和榕树叶的氢气产率分别为125、103、35、0、5和0 mL g-1(VS),能源回收效率分别为7.9%、6.8%、1.9%、0、0.1%和0.大米、土豆和生菜的氢气浓度分别为34%~59%、41%~56%和37%~70%,整个产氢阶段没有甲烷生成.在厌氧发酵产甲烷阶段,上述原料的甲烷产率分别为232、237、148、278、866和50 mL g-1(VS),生物气中甲烷含量分别为42%~70%、57%~71%、73%~77%、59%~73%、68%~80%和54%~74%.厌氧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整个过程上述原料的能源回收效率分别为56.3%、58.4%、28.8%、39.2%、81.2%和8.8%,总COD去除率分别为72.30%、81.70%、32.63%、47.59%、97.46%和11.29%.图4表5参35  相似文献   
145.
以钒磷氧化物(VPO)为活性组分,TiO2为载体,通过改变制备条件,制备具有不同表面酸性位特性的钒磷氧催化剂VPO/TiO2,并对其低温脱硝活性和表面酸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HCl/V摩尔比为3、V/P摩尔比为5、VPO煅烧温度为450℃时,制得的VPO/TiO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脱硝活性,200℃时脱硝效率接近100%。VPO/TiO2催化剂主要活性晶相为(VO)2P2O7、V2O5和VOPO4。催化剂表面具有大量的酸性位点,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脱硝活性与表面酸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VPO/TiO2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均与弱Lewis酸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9)。此外,对脱硝机理进行研究表明,NH3以配位态NH3或NH+4吸附于VPO/TiO...  相似文献   
146.
147.
通过开展光伏电站的等值建模、参数辨识、模型评价的体系研究,为宁夏电网开展光伏电站模型参数测试业务提供完备的技术储备,为包含光伏发电的宁夏电网安全稳定分析和运行控制提供了基础模型和数据支撑,可广泛应用于方式计算、运行规划、事故分析及反措制定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8.
为研究武汉市道路尘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5月在武汉市青山区采集道路尘样品,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样品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烟炱(soot)和焦炭(char)含量,并使用特征比值法、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对道路尘碳组分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道路尘中OC、EC、soot和char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29、2.21、2.04、0.17 g·kg-1,说明不同碳组分含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OC和EC的来源存在一定差异,且EC主要贡献来源是soot.OC;EC和char;soot比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青山区道路尘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排放,也可能受到生物质燃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中国农业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及来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四环素类抗生素由于其广谱性和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业,但这些抗生素却不能完全被机体吸收,而大部分以原形或代谢物形式经粪便排出体外,并随着粪肥农用最终在土壤中吸附累积,造成污染,进而危害农业土壤生态安全。农业土壤四环素抗生素污染已成为当前农业环境污染及生态安全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更确切全面地评估四环素抗生素对中国农业土壤的污染和危害,文章对该物质在农业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和来源分析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国农业土壤抗生素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据文献报道,中国农业土壤普遍检出四环素类抗生素,其中土霉素、金霉素和四环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 400、0~5 520和0~2 450μg·kg~(-1);部分样点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含量超出了兽药国际协调委员会(VICH)筹划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土壤抗生素生态毒害效应的触发值(100μg·kg~(-1)),具有一定生态风险。研究表明,相对四环素,土壤残留的土霉素和金霉素生态风险较高。此外,文献调研指出,中国农业土壤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来源于畜禽粪肥的施用。一般情况下,粪肥施用量越大,施用时间越长,土壤残留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含量就越高。通过对近10年中国农业土壤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现状研究进展的综述,以及对中国农业土壤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特征和主要来源的剖析,提出今后应进一步重视对区域尺度上农业土壤抗生素输入量的调查和污染源的解析;并将"土壤-作物-周围水体"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抗生素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0.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种Fe、Cu双金属和N共掺杂的介孔催化材料FeCu-N-C,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开展FeCu-N-C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四环素(TC)的研究,考察了 FeCu-N-C投加量、TC浓度、PS浓度、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4g·L-1,TC初始浓度为40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