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全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商业领域,对生物体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为探究全氟十二烷酸(PFDo A)致肝脏毒性作用机制,选择雄性大鼠为受试生物,采用2-DE蛋白质组学技术与Pro Q Diamond dye磷酸化蛋白染色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剂量PFDo A暴露110 d后大鼠肝脏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30个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在PFDo A处理后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经过MALDI-TOF/TOF质谱分析,成功鉴定18个蛋白点。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涉及糖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应激防御及电子传递等途径。以上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从翻译后修饰水平了解PFDo A的肝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2.
府河和白洋淀沉积物中DDTs的分布特征和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了府河和白洋淀共计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w(DDTs)及其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w(DDTs)为1.74~51.33 ng/g (以干质量计),平均值为11.01 ng/g,其分布特征呈现从府河到白洋淀逐渐递减的趋势. 与国内其他地区沉积物相比,府河和白洋淀地区DDTs的污染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 在所有沉积物样品中,p,p′-DDT所占比例较大,是最主要的异构体. 大部分样品中w(DDD)/w(DDE)大于1,而w(DDT)/w(DDE+DDD)小于1,说明研究区DDT处于厌氧环境条件,且没有新的DDT输入. 该地区DDTs主要来源于农田土壤侵蚀及工业废水排放. 潜在风险评估表明,府河和白洋淀的表层沉积物中DDTs对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充填于绝热低温储罐夹层中膨胀珍珠岩的特性,膨胀珍珠岩的真空充填技术和绝热低温储罐运行一段时问后出现结霜现象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94.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城市地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操作思路作了初步探讨,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结合该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生产条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建宝区可持续发展基本框架的几点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95.
本文阐述了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中常用的几个拓扑学参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并通过实例阐述了拓扑学参数在QSAR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针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暴露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伪装能力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
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对真鲷和平鲷幼体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戴家银  郑微云  王淑红 《环境科学》1997,18(5):44-46,54
以真鲷和平鲷幼体为实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重金属和农药对真鲷和平鲷幼体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铜、锰、甲胺磷和甲基异柳磷对平鲷幼体的毒性顺序是:甲基异柳磷〉锰〉铜〉甲胺磷。  相似文献   
98.
重铬酸盐法测定水中COD质量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全国多家实验室的大量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COD测定的质量控制指标,并与GB/T 11914—1989和ISO6060—1989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质量控制依据和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标准样品RSD的质量控制范围:≤3.5%,实际样品:≤5.5%。实验室间标准偏差为3.0~6.0mg/L,RSD′可根据浓度水平和数据质量目标在3%~10%之间进行选择。相对误差一般在10%左右,低浓度可以控制在20%以内,高浓度时在5%以内。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8%~110%。  相似文献   
99.
基于GIS技术和线性结构模型的漓江流域水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漓江流域布设4个采样点,采集2014年全年水质数据,并作主成分分析,选取生活污水因子、农业径流因子、工业污水因子为污染因子输入线性结构模型中进行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生活污水因子、农业径流因子、工业污水因子与水质污染因数的关系分别为0.49、0.37、0.13,说明漓江流域水污染主要由生活污水引起,其次是农业污水。把漓江流域7个县区的人口密度、农业比例、工业比例分布归一化,代入水质因数,获得水质评价指数。采用GIS对漓江流域人口密度和企业密度的空间分布和聚类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漓江流域人口分布、企业分布与水质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