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安全科学   171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403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46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研究了厦门湖边水库、石兜-坂头水库水体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水体颗粒物平均含量以坂头库区最高,石兜库区次之,湖边水库最低,平均含量分别为31.9、27.7和23.1mg/L;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水库或库区、不同采样站位间,由于水体颗粒物的来源成因不同,其分布规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2)从水体颗粒物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分析,湖边水库及石兜-坂头水库两个库区的水体颗粒物与总氮和总磷都有较大关联性。(3)利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两尾)进行检验,湖边水库及石兜-坂头水库两个库区的水体颗粒物均与总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均呈负相关,与其它因子的相关规律性不明显。(4)水体颗粒物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不同的水库或库区,对水体颗粒物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各不相同,湖边水库是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石兜库区是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坂头库区是pH、溶解氧和总磷。  相似文献   
142.
从人水和谐的角度对水安全进行定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组建水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引进支持向量机技术,利用其在统计学习理论中结构风险最小化的原理,以及其解决非线性和高维识别中的优势,特别是能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对水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存在水安全问题的浙江省为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3.
采用简单的原位沉淀法合成了可见光驱动型光催化剂Ag3PO4/g-C3N4.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XPS)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与单一的Ag3PO4和g-C3N4相比,Ag3PO4/g-C3N4复合材料对左氧氟沙星表现出了更高的催化效率.根据能带分析和自由基捕获试验,提出了Ag3PO4/g-C3N4复合材料Z型异质结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4.
对瓦屋山宝兴树蛙3个不同海拔分布(A:山下;B:山腰;C:山上)的异质种群鸣叫的时频参数进行分析,发现三地鸣叫各参数互相重叠,无明显界线.常规统计分析不能使三地的鸣叫聚类为各自的组.使用时延神经网络对三地宝兴树蛙鸣叫的时频参数进行有指导聚类,发现三种群鸣叫有地区性差异,并表现出由个体交流引起的山腰种群群体特征的不显著.推测差异可能是因为长期地理隔离所导致.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析结果,对各种群间的个体交流情况进行了初步估计.图6表1参20  相似文献   
145.
冬季大气中苯系物污染特征及人体暴露水平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2007年冬季对乌鲁木齐市空气中苯系物(BTX)进行了网格布点监测,并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样品分析. 结果表明:冬季大气中苯(B)、甲苯(T)和二甲苯(X)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62~20.57,3.40~122.82和2.20~129.15 μg/m3. 与欧洲标准相比,该地区ρ(苯)较高,且部分地区高于欧洲控制标准;而ρ(甲苯)和ρ(二甲苯)较低,达到欧洲目标限值水平. 苯系物质量浓度和空间分布特点较显著,ρ(甲苯)与ρ(二甲苯)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但与ρ(苯)的分布特点不同. 最后通过对苯系物的人口加权大气污染暴露水平进行分析可知,乌鲁木齐市ρ(苯),ρ(甲苯)和ρ(二甲苯)的污染暴露水平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但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不均匀,故与ρ(苯)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城区的ρ(苯),ρ(甲苯)和ρ(二甲苯)的人口加权平均值均略低于全市人口加权平均值,说明虽然城区人口密度较高,但其ρ(苯),ρ(甲苯)和ρ(二甲苯)的人口加权污染暴露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6.
2006~2007年从新疆罗布泊外嗣地区的泥土样品中分离了117株放线菌,初步筛选后对其中47株嗜碱放线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不同生长条件(pH值,盐NaCl、KCl、MgCl_2,碱性物质Na_2 CO_3、K_2CO_3、Mg_2CO_3、NaOH、KOH,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拮抗性、产酶活性检测及菌株LA4的分子进化鉴定等研究.结果发现,47株放线菌的15%属于诺卡氏菌属,70%属于链霉菌属,10%属于游动放线菌属,其中嗜碱链霉菌属占优势.在pH 7~11范围内,47株嗜碱放线菌均能生长.生长率为92%~95%.NaCl、KCl、MgCl,对嗜碱放线菌均具有抑制作用,NaCl、KCl的抑制作用高于MgCl_2,NaCl、KCl浓度超过10%时而MgCl_2 浓度超过15%时嗜碱放线菌完全停止生长.47株嗜碱放线菌对Na_2CO_3、K_2CO_3、MgCO_3、KOH、NaOH等碱性物质没有选择性,生长良好.47株嗜碱放线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超过55℃后均不能生长.从47株嗜碱放线菌中筛选出了30株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其中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的有11株,占36.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的有20株,占66.7%,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的有16株,占53.3%;其中4株嗜碱放线菌LA4、LA24、LA33和LA19对3种指示菌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在47株嗜碱放线菌中,74%具有淀粉酶活性,81%具有纤维素酶活性,43%具有蛋白酶活性,49%具有脂肪酶活性.通过分子鉴定,发现LA4为链霉菌中尚未报道的一个新亚种,其16S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182229.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罗布泊外围地区存在大量的产纤维素酶、淀粉酶的嗜碱放线菌,并且潜藏着新的放线菌资源,为该地区嗜碱放线菌的种质资源开发和新药筛选有效菌源提供了参考.图5表4参20  相似文献   
147.
通过现场处理 ,对垃圾渗滤液的曝气 -絮凝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渗滤液的色度、COD、总磷去除率达 80 %以上 ,对氨氮去除率达 60 %以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优综合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48.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技术发展现状及研究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填埋方式,通过回灌渗滤液等控制手段,改善填埋场内部微生化环境,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关键在于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气体收集系统和渗滤液回灌系统。一些运行的全规模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证明了这种操作方式能加快垃圾降解和填埋气体的产生,减少渗滤液处理量。然而还有一些经济和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包括持久有效性、压实度、结构特性、氧化一还原环境和费用一效益分析等因素,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这种新型的填埋场在我国将会有很好的前景,防渗层性能、临时覆盖、建设形式和监测手段等问题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9.
化学品突发性事故预测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化学品突发性事故预测的不确定性概率统计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对参数和模式的不确定性分别进行了讨论,计算机系统包括化学品常用数据库、事故识别模块,事故后果分析模块和不确定性分析模块,对液氯泄漏排放事故、液化气(丙烷)两相闪蒸爆炸和管道煤气(CO)泄漏伤害模式实例进行了分析。对连续源和瞬时源的讨论说明泄漏时间的确定对事故分析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0.
西部管道工程需要通过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该保护区有中亚荒漠最具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为保护试验区的植被,建设单位从源头保护开始做起,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期环境管理和生态恢复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管道施工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控制在预测的范围内,实现了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