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安全科学   17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402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的ANN模型,并通过实例对建立的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ANN模型用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其评价结果比较直观。同时,对在建立和应用ANN模型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
83.
介绍了市政建设项目宁海县兴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主要的设计参数及各单元运行过程,并总结了该系统对有机物及氮磷的处理效果,分析了SBR工艺生物处理氮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4.
焚烧法处理环己酮生产中的皂化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环已烷氧化生产环已酮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皂化液 ,它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是一种难处理的高污染有机废水。某石化厂在借鉴造纸行业的黑液焚烧技术的基础上 ,采用焚烧法来处理皂化液 ,并得到副产蒸气和回收了碳酸钠 ,实现了皂化液的无害化与资源化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每处理 1t皂化液可盈利 10 0~ 2 0 0元  相似文献   
85.
用环已烷氧化生产环已酮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皂化液,它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是一种难处理的高污染有机废水。某石化厂在借鉴造纸行业的黑液焚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焚烧法来处理皂化液,并得到副产蒸气和回收了碳酸钠,实现了皂化液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每处理1t皂化液可盈利100~200元。  相似文献   
86.
2005年通过对骆马湖水质监测,并结合近几年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是骆马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总氮、氨氮和硝酸盐氮,其主要特征是入湖河流、降水、围网养殖和点源带来的污染。  相似文献   
87.
我们于1995年3月 ̄4月调查了武汉市高位铁皮水箱的供水质量。结果表明:高层住宅水箱近年虽曾清洗消毒,但高层用户龙头水及水箱水中游离性全氯未达标比例较大,分别为73.3%和66.7%。个别底层住户水样中铁超标。高位水箱水样中细菌总数超标比例为20%。反映了高层住宅二次供水中在水的输送、贮存过程中有二次污染存在。经水样监测指标相关性和灰色关联性分析,认为游离性余氯可作为常规监测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质量的  相似文献   
88.
白油是一种高级石油产品,由润滑油馏分经脱腊和精制而得。白油不仅是化妆品的重要油料,而且广泛用作制药机械、食品机械的润滑剂,手术器械和防腐剂,食品的上光、防粘结剂,以及其它的工业溶剂和缓泻药剂。杭洲炼油厂的白油产量在国内居首位,产品主要出口,畅销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白油生产过程中要排放一定量的废  相似文献   
89.
我国淡水生物菲水质基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菲是一种国内外水体中普遍检出的优控多环芳烃,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然而,由于本土物种生态毒理学数据匮乏等问题,关于菲的基准阈值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9种本土水生生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9种水生生物的急性生态毒理学实验及3种慢性生态毒理学实验并推导了菲的基准阈值.此外,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对本地和非本地物种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以期探究美国水生生物毒性数据在我国本土基准阈值推导过程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采用US EPA"指南"推荐的方法对菲本土水生生物急性基准阈值(CMC)和慢性基准阈值(CCC)进行了推导,分别为0.033 mg·L~(-1)和0.012 mg·L~(-1);另外,本土与美国物种敏感性分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存在使用美国水生生物毒性数据来推导我国菲水生生物基准阈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0.
为研究典型有机污染物在黄河兰州段沉积物的吸附规律及影响,以黄河兰州段的沉积物为供试样品,选择萘(naphthalene)为代表性有机污染物,采用批量试验法研究了污染物萘在黄河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初始质量浓度、pH、离子强度、粒径等影响因素以及解吸动力学.结果表明:黄河沉积物对萘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吸附过程主要分为快吸附(0~4 h)和慢吸附(4~8 h)两个阶段,在8 h左右达到平衡;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热力学吸附特征.在25~45℃的温度范围内,E(吸附平均自由能)为0.288~0.316 kJ/mol(< 8 kJ/mol),吸附过程中,ΔGθ(吉布斯自由能)小于0,ΔSθ(熵变)与ΔHθ(焓变)均大于0,说明萘在黄河沉积物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混乱度增大的吸热过程,且以物理吸附为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沉积物粒径的增大,萘在其上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增大吸附体系中的离子强度时,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过程受到抑制;当萘初始浓度增大时,吸附量增加;酸性条件抑制吸附过程,碱性环境促进吸附过程;黄河沉积物对萘的解吸量远小于吸附量,存在解吸滞后现象.研究显示,萘在黄河沉积物中的吸附速率受内部扩散、表面吸附和液膜扩散的共同影响,并且吸附过程同时受到沉积物粒径和溶液的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