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9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01.
四川食管癌高发区内的保定醋厂50余年无癌症死亡者,收集了醋和主要酿醋成份(水、麦麸、药麯)为试样,用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分析其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对照样相比,井水是以富铜(及高Cu/Zn、Cu/Cd)低镉为特征,麦麸以富铜低铬富微量元素(Cu、Zn、Mn、Fe、Mo)的化学组分为表征,药曲也以富铜为主的微量元素为特征,醋中微量元素比酿醋用水富集几十倍到上百倍,特醋与普醋相比也有明显差别,文中分析了该厂环境中的微量元素抗癌作用,并提出了富铜酶(络合物)抑制癌症的机理摸式。  相似文献   
402.
LNG储罐火灾和爆炸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引起液化天然气储罐发生火灾、爆炸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以LNG储罐火灾、爆炸为顶事件的事故树,并进行事故树分析,得到影响顶事件的各阶最小割集。利用二次计算的方法,更加精确地计算底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确定了影响储罐事故的主要因素,为提高LNG储罐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03.
铁路平交道口交通安全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铁路平交道口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管理手段、预警监控和防护等现状,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道口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道口安全的主要因素,建立起适合道口的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下,提出道口安全及违章管理办法,同时构建以列车接近道口数字化智能动态预警、列车通过道口智能防护、道口安全实时监控为主要特征,人、车、路为一体,预警、监控、防护、管理相结合的智能型数字化道口安全系统,将道口安全从以防护为主的观念转到以预警、监控和防护相结合的观念上来,最终实现道口安全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404.
黑水虻处理养殖废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腐食性昆虫黑水虻处理禽畜粪便,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大量的禽畜粪便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昆虫蛋白源饲料,在消除环境污染的同时,为市场提供动物蛋白源饲料添加剂,从而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黑水虻的干物质含有42%的粗蛋白和35%的脂肪,必须氨基酸含量优于鱼粉,特别适合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405.
放射性废有机相主要成分包括TBP、煤油以及少量降解产物和放射性核素,属易燃易爆物质。这类废物虽然年产生量小,但经过核设施多年的运行和累积存放,贮量逐年增多,对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安全隐患,亟需进行处理。对目前世界范围内放射性废有机相(TBP/OK)的各种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焚烧法、湿法氧化法、加合物形成相分离-焚烧处理法、碱性水解法、吸收法、水泥固化法和蒸馏法,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此外,对放射性废有机相处理方法的工程应用进行了考虑。结合各核设施产生的放射性废有机相的实际源项,可优先考虑使用碱性水解法、Fenton法和吸收法等技术对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06.
目前核电站普遍采用的水泥固化处理废液增容大,为了实现废物最小化,开展了微波桶内干燥处理模拟含硼废液可行性研究.采用微波炉对模拟含硼废液干燥特性探索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桶内干燥产物含水率受模拟含硼废物的厚度影响,桶内干燥工艺需要合理控制模拟含硼废物添加量.12升微波桶内干燥试验预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桶壁和桶底干燥产物含水率偏高,建议添加相应的保温或辅助加热措施.综合考虑,合理控制微波干燥条件,模拟含硼废液干燥产物的含水率可降至10wt%(不合游离水)以下,减容系数可达到5.试验表明,微波桶内干燥处理放射性废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07.
为加强中小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中小学公共卫生相关文件、新冠疫情期间发布的相关文件、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等进行研究,以探究中小学校如何开展常态化危机管理并基于疫情防控政策提出中小学安全管理新模式。研究发现:中小学校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保证,而疫情防控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了中小学安全管理的主体地位。基于危机常态化管理理念,借鉴疫情期间明确划分责任、加强重点管控等做法提出中小学安全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408.
郑州沿黄地区养殖鱼类中重金属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沿黄地区养殖鱼类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其存在的健康风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法(ICP-MS)和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LC-AFS)测定了该地区鲫鱼(Carassius auratus)、鲤鱼(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4种常见经济鱼类肌肉中Pb、Cr、Cd、Cu、Zn、Hg(甲基)和As(无机)的含量,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评价了各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食用安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沿黄地区养殖鱼类中7种重金属的检出率都超过60%,且各重金属之间差异显著(P0.05)。就平均值而言,沿黄地区养殖鱼类中Pb、Cr、Cd、Cu、Zn、Hg和As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66、0.461、0.046、1.185、7.292、0.060和0.074 mg?kg~(-1),表现为ZnCuCrPbAsHgCd,且Zn和Cu的平均含量远高于其他重金属,但均未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在水层空间分布上,各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总体表现为中下层及底层鱼类高于中上层鱼类。7种重金属中,Cr、Cu、Zn和Hg未发现有超标样品,而Pb、As和Cd虽然有超标样品出现,但超标率均较低,分别为13.53%、12.78%和4.51%。整体而言,沿黄地区养殖鱼类中重金属污染均处于轻污染水平,综合污染程度表现为草鱼鲫鱼鲤鱼鲢鱼。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日常食用沿黄地区养殖鱼类,重金属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但As、Hg和Cr对复合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的贡献率达到78.29%,是主要风险元素,其污染来源及有效防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9.
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堆叠长短时记忆网络-差值分析(MSLSTM-DA)模型对地表水质异常数据进行报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MSLSTM模型对水质指标数据进行预测,再基于预测结果的残差分布建立DA模型,并确定各个指标的数据异常阈值,当实测数据与预测数据差值大于阈值时进行数据报警.以长江流域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进行了方法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预测模型对5个指标的MAE、MAPE均值比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降低21.0%,17.8%,比LSTM模型降低16.8%,17.9%.皮尔逊系数均值比BP神经网络、LSTM模型的分别高5.9%,4.4%.5个指标共检出水质异常数据37条,其中34条经人工判断确实存在有异常,报警准确率高达91.9%.  相似文献   
410.
为改善永定河(山峡段)常年断流、河床沙化,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门头沟区政府从2019年起开始对永定河(山峡段)进行生态补水,用来改善、修复、恢复生态系统节后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为进一步量化补水成效,以便政府部门决策,以生态补水数据、地面气象监测数据、环境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对2019~2021年间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河(山峡段)补水后的生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永定河(山峡段)主河道河面面积约增加了一倍,主要河段河水水质明显改善;主河道周边1km范围植被覆盖率增长了6倍,植被生态质量增长了近4成,地表热环境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沿河周边村落热岛效应明显改善。本研究量化给出相关政府部门多年来永定河治理的成效,为相关政府行政部门研究和制定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等提供科学支持,为永定河后续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