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202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气候变暖和空气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使用中国碳核算数据库、能源经济模型和空气质量模型,研究我国湖南省工业领域潜在碳达峰路径及其空气质量协同改善增益.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和相关工业/能源统计年鉴分析指出,湖南省2019年CO2排放总量为310.6 Mt,其中工业领域排放占比超70%,主要来自于电力、蒸汽、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黑色金属的冶炼和压延业等行业.综合考虑未来各工业行业经济增长速率、能源技术进步程度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等因素,使用LEAP能源经济模型设置并分析了3种潜在的工业碳达峰情景,包括趋势照常情景(2030年达峰)、中度减排情景(2028年达峰)和强化减排情景(2025年达峰).进一步结合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和区域空气质量模型WRF-Chem,以排放行业-部门的同源对应关系为桥梁,模拟分析不同碳达峰路径下空气质量改善响应.结果指出,在3种碳达峰情景中,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均有所降低,长株潭地区尤为显著;强化减排情景力度最大,中度减排情景次之,趋势照常情景相对最弱.制造业减污降碳的协同效果最佳,在不同情景实现碳达峰时,可分别减少ρ(PM2.5)和ρ(PM10)年均值0.6~1.8 μg·m-3和1.8~8.9 μg·m-3.研究可为国家和区域的减污降碳协同实践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2.
微/纳米塑料在环境水体中的团聚和沉降行为是影响其迁移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以聚苯乙烯纳米颗粒(PS-NPs)为对象,研究了Na+和天然有机质(NOM)两种典型水体组分对其团聚粒径和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海水、湖水和生活污水等6种水体中团聚、沉降效果及潜在影响因子.结果表明,c(Na+) < 80 mmol·L-1时有利于PS-NPs沉降;反之,则促进其团聚和悬浮.NOM可借助Na+在颗粒表面形成多层吸附结构,改变颗粒表面电势和相对密度,进而影响PS-NPs团聚和沉降性能.ρ(NOM) > 10 mg·L-1时可增强PS-NPs分散和悬浮性能,可能归因于大量附着在颗粒表面的NOM降低了PS-NPs相对密度.环境水体较实验室合成水体更能促进颗粒团聚,这可能与环境水体富含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63.
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也是大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主要栖息地,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已成为生态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分别介绍了新疆公路和自然保护的发展,分析了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提出了公路建设和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不同轮作制度下长期施肥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田间杂草及小麦生长的影响,我们在三个长期田间肥效试验定位点,研究3种轮作制度下(冬小麦-大豆Glycine max (L.) Merr.(WS)、冬小麦-夏玉米Zea Mays L.(WM)、冬小麦-中稻Oryza sativa(WR))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冬小麦田间杂草群落及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3种轮作制度下,平衡施加N、P、K肥或者NPK肥配施有机肥均可以显著降低冬小麦田杂草密度、地上生物量和田间光照透过率,促进冬小麦生长,并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地上生物量;而且在冬小麦-大豆轮作和冬小麦-中稻轮作的冬小麦田中平衡施加N、P和K肥可以在控制杂草密度的同时保持一个较均一的杂草群落.3种轮作制度下各指标相对值比较发现,3种轮作制度改变施肥对冬小麦田间光照透过率影响程度的顺序与3种轮作制度改变冬小麦田中施肥对杂草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影响程度的顺序相同;另外,在冬小麦-大豆轮作和冬小麦-中稻轮作制度下杂草密度与冬小麦田间光照透过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也很高(R≥0.7906),说明施肥对冬小麦田间光照透过率的改变可能是施肥影响冬小麦田间杂草群落的主要途径之一.轮作制度改变冬小麦田中施肥对优势杂草种类数和杂草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程度差别不大,这可能是因为轮作改变施肥对田间杂草的影响并没有达到引起田间杂草物种消亡的程度.结果表明,在3种轮作制度中施肥对冬小麦田间杂草群落及小麦生长的影响虽有差异,但都显示出施肥在抑制田间杂草发生、维持杂草生物多样性和提高作物产量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能源建设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特殊领域,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论文以滇西北的兰坪县和香格里拉县的能源使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在经济仍处于贫困状态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山区生活能源利用的特点:兰坪县和香格里拉薪柴的使用分别达85%和98%,而以太阳能、沼气、水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仅有7.0%和1.8%,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论文对促进现代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制定农村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健全能源政策体系,争取国际经济和技术支持等。  相似文献   
66.
分析了影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的各种因素,对美国环保署推荐的MOBILE6.2模式进行了说明.分析研究了车队特征和平均速度对机动车排放的影响,为正确应用模式计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机动车行驶里程对CO排放影响最明显;年均行驶里程随车龄的增加而减小,表明机动车的使用频率随车龄而减小,平均速度较慢或较快都显著影响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67.
化工项目无组织废气监测中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了解被测物质的来源,正确设置监测点位、选取合适监测时间等方面出发,结合实际经验,对化工项目无组织废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8.
本论文是一篇实用性质的设计,它是在有效论述原水对反渗透设施影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小型热电厂中汽机乏汽中的凝结热,将乏汽中的凝结热率先加热除盐水后再用剩余热量加热原水使其达到反渗透装置的有效温度范围,它不但能节省因冬季加热原水所需要的蒸汽量和减少除氧器的蒸汽加热量,同时能有效的防止和杜绝因原水加热温度不稳定所导致的减产和停机停炉故障。本文的应用范围主要针对以供热为主的小型热电厂。  相似文献   
69.
FeS自养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的耦合脱氮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对元素价态的转换存在协同作用是自然界关键的生态调节策略,充分利用这种策略,实现不同微生物的功能组合,可以发展废水处理新工艺.本文以静态批次实验的含氮污染物作为研究对象,把Fe S投加量、NO_3~--N/NO_2~--N比值、厌氧氨氧化(ANAMMOX,AN)和自养反硝化(AD)生物量之比作为反应控制条件,讨论了AN与AD之间代谢产物互补的合作机制,提出了(AN+AD)_(TN→0)脱氮工艺的概念.研究发现过量的Fe S投加在保证AD过程的彻底性之外,并不显著影响AN菌的代谢活性;提高NO_2~--N在电子受体中的比例,会使微生物复合群落处于代谢底物竞争关系之中,对TN的去除产生负面影响; AN生物量的增加加深了复合群落的合作程度,当初始NH_4~+-N与NO_3~--N的化学计量比小于0. 85时,可以实现TN浓度趋零.结果表明,通过认识微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寻求复杂微生物群落功能的规划或调控,可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达到低物耗投入条件下目标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世界各国学校火灾频发,我国国内学校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也偶有发生。学校及其周边的消防安全成了当前消防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校发生火灾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如何做好防火措施和方法,以及如何加强学习遏制和杜绝学校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