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儿茶酚抑制藻细胞活性过程中IOM的三维荧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水体中藻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儿茶酚对藻类的抑制效应,并采用三维荧光法分析了抑藻过程中胞内有机物的释放及降解情况。水样A和水样B分别采自某护城河和一景观水体。结果显示,儿茶酚能够有效抑制实际水体中藻细胞活性,当儿茶酚终浓度为10 mg/L培养6 d后,水样A和水样B的抑藻率分别达90%和94%,且抑藻率随着投加浓度的增加、培养时间的延长相应增加。在投加儿茶酚后,水样类蛋白荧光峰强度显著增加,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峰强均有所降低,细胞释放的类蛋白物质发生降解。当投加儿茶酚浓度低于1 mg/L时,藻细胞活性受轻度抑制,会释放类富里酸物质,当儿茶酚投加浓度高于5 mg/L,藻细胞活性受到强烈抑制,不会释放类富里酸物质。投加儿茶酚会增大水样COD浓度,但对水样TN浓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颗粒羟基氧化锆的除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羟基氧化锆粉末为原料,制备颗粒羟基氧化锆,评价了颗粒羟基氧化锆对溶液中F-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颗粒羟基氧化锆除氟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F-的吸附过程包括液膜扩散和颗粒内的孔扩散;pH在3~4时,颗粒羟基氧化锆的氟吸附量达到最大值27.72 mg/g,其他范围内pH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导致氟吸附量的降低;Cl-对颗粒羟基氧化锆除氟过程无明显影响,而SO24-和PO34-对颗粒羟基氧化锆除氟过程影响较大,且浓度越高影响越大;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测试结果显示颗粒内随着颗粒深度的增加,F-含量逐渐降低,F-在颗粒内部的传质过程受到阻碍,SO24-和PO34-对颗粒羟基氧化锆除氟的干扰作用主要发生在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13.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池位于云南省中部的滇中高原上,处于低纬度、高海拨地区,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滇池最大海拔高差为955米。滇池流域的地貌形态呈不对称的环状阶梯式结构,形成由内向外,由低到高以滇池为中心组成的湖泊、平坝、丘陵和山地的立体结  相似文献   
14.
选用平均粒径为0.060mm的钢渣粉末作为除磷吸附剂,分析了其组成和结构,研究了溶液pH和温度对钢渣粉末吸附效果的影响,结合吸附动力学过程和吸附等温模型及钢渣粉末组成成分变化探讨其吸附除磷的机理。结果表明:钢渣粉末吸附除磷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钢渣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理论饱和吸附量为94.61mg/g。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远大于钢渣颗粒,且受pH和温度影响较大。随着溶液pH的增大,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当pH=5时,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量最大。温度升高,有利于钢渣粉末对磷的吸附。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里叶红外分析(FITR)结果表明,钢渣粉末中CaO、Fe2O3和SiO2在吸附除磷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晓红  王国祥  杨飞  陈秋敏  汪丽 《环境科学》2008,29(12):3393-3399
以多花黑麦草为试材,通过水培实验方法,研究刈割强度对黑麦草生长、光合作用以及对污染水体氮、磷等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刈割显著促进黑麦草新芽再生能力,刈割后5~13 d,C2(留茬2 cm)实验组新芽再生速率达2.78 cm·d-1,远高于不刈割组(0.88 cm·d-1);刈割组株高、现存生物量以及生产量均大于不刈割组,且随刈割强度的增加,植物补偿指数显著变化,其中重度刈割(留茬高度≤5 cm)试验组新芽高度以及累积生物量分别为40.6~44.0 cm、31.6~37.2 g,均表现为超补偿作用,表明重度刈割有利于黑麦草生物量的累积;②刈割对黑麦草叶片叶绿素组成具有一定影响,其中C2组叶绿素a、叶绿素a/b 最大,为1.85 mg·g-1、 3.18, C1(不刈割)组最小,为C2组的89.29%、90.13%;③刈割对黑麦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有显著影响,随刈割强度的增加,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ФPSⅡ)以及PSⅡ的非循环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有所升高,其中C2组ФPSⅡ、ETR分别为C1组的1.13、1.09倍,表明刈割显著提高了叶片对光能的转化,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提高;④刈割显著提高了黑麦草系统对氮、磷等的去除效果,且刈割强度越大,浮床系统对TN、NH+4-N、TP、COD的去除率越好,其中C2组对TN、NH+4-N、TP、COD的去除率比C1组高1.07、1.20、1.05、1.44倍,远高于无植物系统的去除率;⑤留茬2~5 cm为黑麦草刈割最佳高度,此结论可为浮床植物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汪丽  梁文艳  于建  曹敬灿  梁志霞 《环境化学》2012,31(8):1244-1250
选择一种典型植物多酚——落叶松单宁,研究了纯化方式和保存条件对改性植物多酚絮凝性的影响,通过测定相对黏度和红外谱图分析稳定性变化的原因.对于1 g.L-1的高岭土模拟水样,未纯化落叶松单宁改性后的最佳投加量为10 mg.L-1;经过抽滤、萃取、离心后的纯化样,改性后最佳投加量降低到1 mg.L-1,且以液体或固体形式在4℃或25℃条件下保存30 d后仍具有较好絮凝性;而只经抽滤、离心,未经萃取的纯化样,其改性产物只有保存于4℃才有絮凝性;只经抽滤、萃取,未经离心或只经抽滤的纯化样,对应改性产物只有以固体形式在4℃保存才有絮凝性.以4℃保存的固体样相对黏度变化最小,且相对黏度的变化越小,絮凝性能的稳定性越强.红外结果显示,落叶松单宁中含有大量的酚羟基基团,改性后,叔胺基团加成到芳环上,但保存前后红外谱图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光电催化氧化法降解藻毒素MCL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DSA阳极,对光电催化氧化降解藻毒素MCLR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的TiO2在光催化氧化降解MCLR的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光催化作用。在光降解、电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和光电催化氧化4个过程中,光电催化氧化对MCLR和TOC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100%和13%,并且光电催化氧化的去除率大于光催化氧化和电催化氧化之和,表明后两者的耦合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协同作用。辐照光源和电流密度存在最佳匹配条件,分别为UVC辐照、电流密度10 mA/cm2和UVA辐照、电流密度1.0 mA/cm2,此条件下光电协同作用最显著。在光电催化氧化过程中,随极板间距增大而出现的去除率下降取决于电催化过程,而不是光催化过程;光电催化氧化MCLR的去除率随其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共存物质对钢渣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建  梁文艳  汪丽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2):4268-4274
研究了pH、共存离子(Cl^-、NO3^-、SO4^2-、F^-、HCO3^-)和腐植酸对钢渣吸附除磷的影响。结合吸附饱和钢渣上的磷形态分析了产生影响的原因,采用SEM-EDS(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对吸附磷酸盐前后钢渣表面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钢渣对磷酸盐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吸附饱和钢渣中的磷主要以Ca—P形式存在。钢渣吸附磷酸盐最适初始pH为3~5,高pH抑制Ca—P的生成,对吸附不利。NHf的存在提高了Ca—P含量,从而促进钢渣对磷酸盐的吸附。共存阴离子Cl^-、NO3^-、SO4^2-对钢渣吸附磷酸盐没有影响,但是F^-和HCO3^-明显抑制Ca—P的生成,从而减少了钢渣对磷酸盐的吸附。腐植酸的存在显著抑制了Ca—P和O-P的生成,使钢渣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