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4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7篇 |
废物处理 | 19篇 |
环保管理 | 26篇 |
综合类 | 337篇 |
基础理论 | 74篇 |
污染及防治 | 58篇 |
评价与监测 | 37篇 |
社会与环境 | 19篇 |
灾害及防治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纳米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四氯乙烯脱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实验室合成的纳米双金属颗粒(Ni/Fe和Cu/Fe)为反应材料,对四氯乙烯(PCE)进行脱氯试验研究.纳米金属颗粒(直径范围在1~100nm)比表面积比微米级铁颗粒高数十倍.结果表明,纳米Ni/Fe和Cu/Fe对四氯乙烯有明显的脱氯作用,且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作为还原剂的铁表面镀上一薄层起催化作用的金属Ni或Cu,催化剂的存在大大降低脱氯反应活化能,提高了脱氯速率,并减少氯代副产物的产量.与零价铁及微米级双金属系统(Ni/Fe,Cu/Fe)相比,纳米颗粒对PCE的脱氯速率有明显提高,尤其是纳米Ni/Fe,标准化反应速率常数KSA为4.283 mL·m-2·h-1,分别比零价铁和微米级Ni/Fe系统快33.23倍和11.59倍.纳米Cu/Fe标准化反应速率常数KSA为1.194 mL·m-2·h-1,分别比零价铁和微米级Cu/Fe双金属系统快9.26倍和5.24倍.在相同条件下,纳米Ni/Fe脱氯速率常数KSA是纳米Cu/Fe的3.59倍. 相似文献
142.
143.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8个气象站的沙尘暴日数、持续时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EOF、REOF)、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变换,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区域沙尘暴日数大致呈北多南少型分布;受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影响,全区一致的沙尘暴异常是该区域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沙尘暴气候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柴达木—茶卡寒旱区、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沙尘暴频次最高,陕甘宁黄土高原区频次最少;近40多年来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呈减少的态势;沙尘暴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末期发生气候突变,突变起源于沙漠及相邻地区,并由外围沙漠区向中间地带传播。沙尘暴持续时间最长的不是高频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而是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最短的也不在频次最低的陕甘宁黄土高原区,而在柴达木—茶卡寒旱区;沙尘暴高发的河西走廊—阿拉善区、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持续时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两个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沙尘暴持续时间变率增大;90年代以后沙尘暴持续时间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4.
中国饮水型砷中毒区的水化学环境与砷中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各饮水型砷中毒区的水化学特点受沉积环境和气候因素所控制,砷中毒的流行和发病程度与其地下水的水化学环境、水中砷的形态和价态有密切联系。在实地考察监测和对台湾、新疆、内蒙古、山西、吉林饮水型砷中毒病区环境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饮水水源中总As、As(III)、甲基胂、腐植酸与砷中毒的关系,揭示了不同病区病情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除台湾外,各砷中毒区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各病区多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心或平原内相对低洼的地带,饮用的地下水均取自中新生代地层;砷中毒病情不仅与总砷含量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还与As(III)和甲基胂的浓度直接相关。台湾、内蒙古和山西病区地下水为富含有机质的复杂还原环境,水中不仅As(III)含量高,且检出有机物、腐植酸和甲基胂,新疆和吉林病区地下水为以无机砷中As(V)为主的氧化环境,吉林病区未检测出甲基胂,这是新疆与吉林病区患病率较低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区域防病改水、砷中毒的预报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5.
阐述了移动通信GSM网络与3G网络共站址的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影响预测模式,计算了某通信公司移动通信典型基站对周围环境电磁辐射的影响,确定了对敏感目标的保护距离,并进行了实测以对保护距离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6.
一、基本情况 1980年有成乳牛53头,1984年发展为103头,1984年和1980年比较牛奶产量增加137.5%,上市量增长145.8%,商品率增长3.4%,单产提高22.1%。牛奶收入增146.8%,饲料量增61.3%,饲料价增100%。 相似文献
147.
以云南热区10个不同产地的香茅草(Cymbopogon citratus)为试材,利用正交设计优化香茅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不同产地香茅草中总黄酮与矿质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5%乙醇、75 ℃、1∶35 (g/mL)料液比、提取4h,得率达到最高值.产地德宏的香茅草中总黄酮的... 相似文献
148.
"川中岛"白桃雄性不育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形态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中岛”白桃是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从日本引进的优良晚熟品种 ,系日本长野县池田正元以“上海”ד白桃”杂交育种 .在生产中发现该品种花粉少、无发芽力 ,需配置授粉树 ,属于雄性败育品种[1~ 3 ] .关于“川中岛”白桃花粉败育的途径、机制尚未见报道 ;因此 ,对其小孢子发生发育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研究 ,以揭示其雄性败育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2年生盆栽”川中岛”白桃和对照品种庆丰 .1.2 方法为了避免早春低温等不适的环境因子对桃花器官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试验在控制环境条件下进行 ,即在人工生长箱内对 2年生盆栽庆丰 … 相似文献
149.
介绍了一种在生态网络台站上可以广泛使用的痕量气体排放通量测定的静态箱法,以稻田CH4排放为例,通过自动和手动的测量结果的误差比较,研究了如何设计手动观测的采样时间和频度,以便可靠地获得季节排放总量值。 相似文献
150.
均相Fenton氧化-混凝法强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采用均相Fenton氧化—混凝法对印染废水进行了强化处理。结果表明,该法特别适用于处理同时含有亲水性和疏水性染料的印染废水,处理过程充分发挥了均相Fenton氧化和混凝的协同作用,对废水中的水溶性有机物、胶粒和疏水性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印染废水初始pH4.0左右,H2O2、FeSO4·7H2O和絮凝剂聚硅酸氯化铝(PASC)的加入量分别为3.6,1.8,8mL时,处理后废水的色度降到35,COD降到103mg/L,去除率分别高达95%和94.3%,脱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