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浙江诸暨鞋厂共同研制的纺织女工防护软底鞋,九月十六日在浙江省诸暨县通过鉴定。 鉴定会由浙江省劳动人事厅、浙江省二轻工业总公司联合主持。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省轻工业厅等24个单位的专家、代表参加了鉴定。 通过有关物理性能指标测定  相似文献   
42.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地表和深部26种基岩的γ辐射值为7.4x10-8-16.7x-8GY·h-1。讨论了该区基岩的γ辐射水平及分布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3.
44.
旋转成形是用小的变形力成形轴对称形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在选择生产加工条件时为了估算成形力并预测其它变形的可能,从理论上分析变形过程是必要的。存在着许多要克服的困难。因此,阐明分析旋转成形复杂的变形过程是有用的,推荐了两种基本变形过程的理论分析方法,例如给出了楔形模横轧的计算结果,也介绍了理论分析这种工艺缺陷的方法。此外,叙述了旋转锻造(摆辗)的特征,并给出了该工艺的理论分析准则。  相似文献   
45.
46.
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和氮沉降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采用原位试验的方法,选择不同地下水位梯度〔低水位(-75 cm)、中水位(-69 cm)、高水位(-39 cm)〕和氮添加〔缺氮处理(430 g/m2)、空白对照(0 g/m2)、低氮(4.32 g/m2)、中氮(8.64 g/m2)、高氮(17.28 g/m2)〕(其中缺氮处理添加量以碳元素含量计,其余处理以氮元素含量计),研究升金湖消落带湿地物种丰富度、陌上菅(Carex thunbergii)地上生物量和根系形态学指标对地下水位和氮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地下水位主要影响物种丰富度、陌上菅地上生物量和根系形态学指标;氮添加主要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和陌上菅比根长、根比表面积及根组织密度;地下水位和氮添加的交互作用对陌上菅比根长和根平均直径影响显著(P < 0.05);相对而言,水位对陌上菅的影响大于氮添加.②地下水位对陌上菅地上生物量和根系形态学指标有显著影响.地下水位升高会降低陌上菅地上生物量、根系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同时增加其根平均直径和根比表面积,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 < 0.05).在空白对照处理下,相比于低水位,高水位下陌上菅地上生物量、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分别降低了97.6%、46.1%、86.1%,根平均直径和根比表面积分别增加了326.1%、198.5%.③氮添加主要影响陌上菅根系形态学指标.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陌上菅比根长和根比表面积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根组织密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高水位条件下,相比于空白对照,低氮处理下陌上菅比根长和根比表面积分别减少了36.1%、41.8%,陌上菅根组织密度增加了182.4%,且差异显著(P < 0.05).研究显示,地下水位升高与氮添加对陌上菅地上生物量和陌上菅比根长的影响呈相互抵消的态势,这体现了土壤水分增加对陌上菅生长的胁迫作用;水位升高和氮添加对根比表面积和根组织密度的影响表现为协同效应,揭示了在水位胁迫条件下陌上菅对养分获取策略的变化.   相似文献   
47.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基因流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基因流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亲和性为依据的抗性基因流的评估方法;同时以时间关系序列、空间关系序列和种群数量关系序列为原则,探讨了近缘种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求菊科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了解菊科入侵植物与非入侵植物光合特性的差异,以云南省包括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在内的4种菊科入侵物种为研究对象,并以与其共生的菊科外来非入侵物种熊耳草(Ageratum houstonianum)为对照,研究外来入侵物种与非入侵物种叶片特性及气体交换参数等方面的区别. 结果表明: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和三叶鬼针草的Pnmax(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5.92、18.69、17.15和22.78 μmol/(m2·s),分别比其共生非入侵物种熊耳草的高出21.63%、42.77%、31.02%和73.99%;4种入侵物种的LSP(light saturation point, 光饱和点)和LCP(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光补偿点)也显著高于熊耳草,但其AQY(apparent quantum yield, 表观量子效率)却显著低于该共生种. 4种入侵物种叶片的Nmass(leaf N content per unit mass, 单位质量N含量)和CCmass(leaf construction cost per unit mass, 单位质量建成成本)均显著高于熊耳草,除飞机草外,其他3种入侵物种的PEUE(photosynthetic energy use efficiency, 光合能量利用效率)和PNUE(photosynthet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光合氮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熊耳草,而飞机草和熊耳草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5种植物叶片Nmass分别与叶片SLA(specific leaf area,比叶面积)、CCmas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植物Pnmax、叶片Pmass(leaf N content per unit mass, 单位质量P含量)和PEUE呈显著正相关,植物Pnmax与PNUE、PEUE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SLA呈显著正相关. 研究显示,与菊科共生外来非入侵植物相比,较高的光合特性参数、叶片特性指标和能量利用效率指标可能是外来菊科入侵物种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9.
正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早已落下帷幕,但比赛当天严重的雾霾天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虽然马拉松比赛结束了,但是,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马拉松仍在进行,而且需要参赛者竭尽全力,向终点冲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要消除"心肺之患",应从以下3方面做起:首先,完善应急机制.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实践证明,只要敢动真格,良好的空气质量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治污措施实现的,如排污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限行等.但是,我们的应急机制还不够完善,普遍存在响应时间慢、环节衔接不畅等问题.因此,必须将应急机制发挥到位,才能为治理环境污染赢得时间、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0.
"生态足迹分析法"最早是由加拿大两位专家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以此来测算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该指标将环境负荷表示为土地面积,来直观地理解资源的有限性。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菜肉鱼蛋奶等食物及木材家具等,需要依赖农田、牧场、渔场、森林等来生产,这些支撑生活的所有土地、水域面积的总值,就是"生态足迹"。值越高,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