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稻壳吸附剂净化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俊青  陈铭 《环境工程》1999,17(3):69-71
以酸处理稻壳为原料,研究了稻壳吸附剂的活化工艺,所制备的吸附剂对水中芳香化合物和杂环染料均有较大的吸附能力。通过试验得出了吸附剂净化水中芳香化合物及染料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2.
以污泥添加量为2%白泥添加量为03%所制得的污泥型煤为研究对象,以白泥添加量为5.5%的白泥型煤作为参照,考察了污泥型煤的气化特性和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3.
木素水处理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木素是一种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的可再生资源。其衍生物在水处理工业中可作为絮凝剂、阻垢剂、缓蚀剂使用。本文综述了木素改性为水处理剂的应用状况及研究进展,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木素衍生物制备多功能水处理剂的可能性,认为木素多功能处理剂的研究和应用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4.
通过计算模拟二沉池流态,解决了二沉池流态测定的难题,该模拟方法速度快、精度高、不需要实型池.通过对实际池的计算发现,周边式二沉池上溢流集中在靠池周边的区域,以垂直向上的流线为主,池中心上部存在着较大的水流死区,由此解释了该类型池澄清能力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
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动态,为环境管理提供高效服务,这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总目标。为此,监测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和切实地解决环境监测在“准确”“及时”“高效”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时效性。笔者依据多年从事监测工...  相似文献   
96.
煤加压气化废水中含有多种难降解有机物,其成分因原煤性质和气化工艺的不同而复杂多变,属于难处理工业废水,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有臭氧氧化法、活性炭吸附法、Fenton试剂法、超声空化效应等,文章综合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煤加压气化废水的特点,利用不同类型的无机混凝剂和Fenton试剂对气化废水进行了混凝-Fenton法处理,并确定了最佳处理条件。在最佳条件下,COD、BOD5、氨氮、挥发酚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1.27%、76.87%、72.45%、86.42%和99.9%,BOD5与COD的比值由0.34提高到0.45。在对处理前后的废水的液-质联用谱图分析得知,处理后苯酚的去除率约为97.6%左右。结果表明煤加压气化废水经过混凝-Fenton法联合处理后出水能达到国家标准,并且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催化铁内电解技术(简称催化铁技术)是同济大学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新型废水处理方法。介绍了催化铁-生物处理耦合技术的机理,总结了近年来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对于催化铁-生物处理耦合技术而言,考察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因素、完善催化铁的后续处理、深入分析反应机理及可控路径、探索与不同处理工艺的兼容性、提高长期运行的稳定性等是今后需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8.
氯代烃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和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氯代烃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代烷烃类化合物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氯代芳烃不易在铜电极上被直接还原.碱性条件有利于中间体碳负离子的形成;在酸性条件下,碳负离子与氢离子之间反应的几率增大,导致通过溶液的电流值增加.pH值对不同氯代烃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碳链(或苯环)上其它取代基的性质、结构、数量和它与氯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99.
介绍不同的分子定量结构与生物降解性关系(QSBR)模型,对每种模型的相关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的比较,并对每种QSBR模型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描述。研究表明,只有用广泛的分子结构进行可生化性判断的模型才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0.
常温条件下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常温条件下生活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25℃),pH>8.5时,通过提高进水氨氮质量浓度可以使亚硝化率达到80%以上.还对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短程脱氮与全程脱氮相互转化的界面条件,得出游离氨对硝酸菌产生抑制的质量浓度为0.724mg/L,大于该值时会抑制硝酸菌的生长,而对亚硝酸菌不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