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46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41.
矿物尘粒与人体正常细菌相互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4种天然及4种人工硅酸盐尘粒与人体的正常细菌大肠埃希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相互作用的机制.测定了矿物粉尘与大肠埃希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作用后的细菌数量、葡萄糖(GLU)消耗量及14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各种粉尘的主要化学组成各不相同,含钙的水泥尘粒以及含镁高的水镁石均能引起大肠埃希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的细菌数量、葡萄糖消耗量增加;各矿物粉尘均不能引起培养基Ti4+、Pb2+、Zn2+、K+、Na+、Ba2+、P5+浓度的变化,而能引起Mn2+、Ca2+、Mg2+、Si4+、Fe3+、Al3+、Ni3+浓度不同的变化;含Ca2+或Mg2+高的碱性矿物尘粒能促进细菌的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342.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地区。准确评估其气候变化趋势对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揭示1971-2015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区域2006-2050年气候变化趋势。为此,本文综合观测和模拟数据分析了区域1971-2015年的历史气候变化以及2006-2050年的未来气候变化。研究发现:1971-2015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呈暖干化趋势,年均气温的增长速率为0.39 ℃/10 a,年降水量的变化速率为-4.60 mm/10 a。2006-2050年,区域气候变化将呈暖湿化趋势,区域总体年均气温的增长速率为0.20~0.50 ℃/10 a,年降水量的变化速率为1.49~15.59 mm/10 a。同时,如果不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区域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将加剧。2006-2050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不断增加,区域增温速率从0.25 ℃/10 a增长至0.48 ℃/10 a,降水变化速率从3.97 mm/10 a增长至14.58 mm/10 a。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问题,以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43.
酸碱法预处理低有机质污泥的效果研究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高含固率(10%)低有机质(VS/TS< 50%)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pH值的酸碱预处理对污泥融胞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化学药剂投加和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BMP)实验,从经济性与处理效果两个角度筛选出酸碱预处理最优的pH条件.结果表明,COD、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DNA在不同的pH条件下有着基本相似的溶出规律,即其溶出浓度在碱性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不断增加,而在酸性条件下正好相反,且碱性预处理的溶出效果要明显优于酸性预处理.当预处理pH为9、10、11、12和13时,COD的溶出率分别达到6.5%、18.0%、36.7%、65.5%和83.5%.氨氮和磷酸盐的溶出规律与有机物不同,其酸性条件下的溶出效果比碱性条件更明显.此外,随着碱性处理pH的升高,需投加的化学试剂的量也在不断增加.当pH≥12时,OH-反应率则迅速下降,不再具有经济性.而较低的pH(如pH =9)对甲烷产率和VS去除率的提高效果有限.因此,从处理效果提高和碱性试剂消耗两个角度来考察,选择pH=10或11作为低有机质污泥碱性预处理的控制条件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344.
我国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地下水污染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水文地质学界的重点研究课题,该文简要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概念,详细介绍了我国地下水污染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及水质指标水质标准的修订研究、地下水污染源的调查研究、地下水的有机污染调查研究、地下水污染物的来源及污染途径研究、地下水污染监测研究以及在这些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果,并阐述了我国地下水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重点加强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345.
为研究贵阳市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饮用水源地的重金属污染对不同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于2020年1月—12月对7个饮用水源地水体中的Cd、Cr(VI)、As、Co、Fe、Hg、Mo、Ba、Cu、Mn、V和Ni这12种重金属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利用USEPA推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水源地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水体中重金属年平均质量浓度顺序为:Fe>Ba>Mo>Mn>Cr(VI)>Cu>V>Ni>As>Co>Cd>Hg,其平均质量浓度均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标准限值,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水质标准。空间分布特征表明,Cr(VI)、Cd和在空间上无明显变化趋势;Co、V、Ba和Hg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均匀;As和Cu变化规律为上游质量浓度高于下游质量浓度;Fe为下游高于上游;Mn是在猫跳河流域下游质量浓度高于上游;Mo和Ni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Cr(VI)和Cd...  相似文献   
346.
连栽障碍是制约中国南方地区桉树Eucalyptus(桉属植物)人工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让桉树人工林经营备受争议。根际土壤是植物与环境交互最为频繁的区域,正确评估多代连栽对该区域土壤有机环境特征及演变趋势的影响,对于解决桉树人工林连栽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亚热带新造林(T0)、萌芽1(T1)、萌芽2(T2)、萌芽3(T3)代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各代次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有机组分结构及含量特征,同时对有机官能团进行半定量分析,探讨多代连栽对土壤有机环境演变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代次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有机组分大致相同,酯、芳香族以及酚醇类物质占比较大,醛、多糖类物质及碳酸根离子占比较小。但不同代次桉树人工林根际土壤有机组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高代次(T2、T3)林分土壤的红外吸收谱图2 929、3 423、3 620 cm-1处,峰面积积分显著高于T0、T1处理(P<0.05),这主要是由于酚、醇类以及脂肪烃类物质的含量差异而引起的。主成分分...  相似文献   
347.
基于人体舒适性分析方法,利用CFD仿真软件对南京某公司舒适性室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均匀性与风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风温度36~40℃之间房间温度场相对均匀,在40℃出风温度并满足制热舒适性的基础上可通过降低该值达到节能性的目的.出风温度36℃与40℃两者在水平方向温度分布差异不大.高风档下(2.2 m/s)下室内...  相似文献   
348.
为探讨焦作市冬季PM_(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及其来源,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焦作市区连续采集大气颗粒物PM_(2.5)样品,测定其中9种水溶性离子浓度。结果表明,焦作市冬季PM_(2.5)质量浓度为(99.11±73.26)μg/m~3,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为(66.88±48.68)μg/m~3,其中NO_3~-、SO_4~(2-)、NH4_+是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分,3者合计占总水溶性离子的81.5%(质量分数)。与清洁天相比,污染天NO_3~-、SO_4~(2-)、NH_4~+在PM_(2.5)中的占比显著增加,表明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次污染物是焦作市冬季污染天PM_(2.5)的主要贡献成分;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大气中存在明显的气溶胶二次转化过程;焦作市大气PM_(2.5)移动源贡献大于固定源。焦作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在清洁天主要受工业和生物质燃烧影响,而在污染天主要受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影响;后向轨迹聚类显示,采样期间焦作市主要受京津冀地区、西北地区气团影响。  相似文献   
349.
宁连高速两侧土壤及小麦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宁连高速沿线4个路段采集土壤和小麦样品,研究Pb、Cd、Cr、Cu和Zn等5种重金属在高速两侧土壤及小麦中的分布特征、累积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速两侧距路肩0 m~350 m范围内,土壤和小麦中5种重金属质量比均受到高速交通影响;高速两侧农田内土壤和小麦综合质量影响指数IICQ均<1,各路段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清洁;Pb同位素组成显示大气吸收是小麦中重金属累积的主要途径。交通污染是影响高速沿线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