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为什么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哪些原则、使用何种方法?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方向正确、所得结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SWAT模型,基于GIS技术和流域DEM,构建了丹江口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基础信息库,并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在确定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模拟计算了流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年内分布不均,污染负荷与降雨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氮负荷同月径流的相关系数为0896,磷负荷同泥沙负荷的相关系数为0920;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流失量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单位面积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有较大的差别,耕地和裸露地的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均较高,而林地单位面积的泥沙负荷污染负荷最低,其单位面积的泥沙负荷、吸附态氮、溶解态氮、吸附态磷和溶解态磷分别为715 t/hm2、892 kg/hm2、835 kg/hm2、807 kg/hm2、006 kg/hm2;设计不同的情景,模拟了不同施肥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产出的影响,与基准情景相比,发现减少化肥施用水平对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总氮和总磷负荷削减比例较大,采取退耕还林和还草两种水土保持措施能有效减少流域泥沙负荷和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分析——以焦作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是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焦作市为例,将城市绿地分类与景观生态学指标运用到绿地应急避难所的研究中,对防灾避难空间、绿地组成与结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9-2007年期间,焦作市人均中长期绿地避难所面积由5.60 m2增加到11.34 m2,远超过了人均中长期避难所需的基本避难面积;人均绿地临时避难所面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2007年时为2.80m2达到了人均绿地临时避难所需的基本面积;人均绿地紧急避难所面积逐渐下降,由1999年的2.61 m2逐年递减到2007年的0.982,低于人均紧急避难空间所需的基本面积.2)大比例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较小比例的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以及不合理的绿地格局导致无效绿地的增加,是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施行,为了深入学习这一莺要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环境经济》杂志第11期特别刊发了两篇解读文章——“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和“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的垂大成果”,分别对《意见》的主要内容和环境经济政策方面的突破进行了解读,令读者受益匪浅。本期杂志将继续《意见》的解渎.从环境保护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着手,深入分析实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5.
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大步迈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继续增加,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升,突发环境事件数量居高不下,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形势依然严峻,压力还在加大.该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和促进呢?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这是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所给出的全面、清晰和完整的回答,《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的基础上,把河南焦作地区设为研究区域,依据耕地资源、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的历史状况,运用相关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研究区域未来30年不同情景下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可能变化过程进行了多情景模拟分析。研究表明: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以何种发展情景及人口消费水平,焦作地区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均为富载状态,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②本区域在理想情景与适中情景发展模式下,耕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均能超过现在的承载能力;③从模拟结果看,理想情景为最优方案,但考虑到研究区域的现状发展水平,适中情景发展模式可能更具操作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解析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理论框架构建的必然性,从内在逻辑、引领方向、复合目标、多维视角和框架体系方面详细阐述了“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理论框架。框架包含资源生态化、空间生态化和“双碳”信用化三个内在逻辑,涉及排污目标、“双碳”目标、生态目标和分区管治目标四个复合目标以及多层次、多中心、多功能三个视角,形成涵盖综合技术、管治协同、空间优化和组织能力的理论框架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在理论上进行制度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设计,在实践层面建立宏观“数控”和中微观“线控”相结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治机制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环保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完善总量减排制度。与“十一五”相比,规划指标增多了,压力加大了,潜力小了,要求提高了,相应地,措施和办法也更加丰富了,预期效果也会更好。  相似文献   
19.
环境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国家的祥和繁荣,民众能否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真正的祥和繁荣,这就要求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充足、城乡不均衡、区域不协调的现状,着力缩小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差距,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任务.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攻坚方向,环境问题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要坚持环保惠民,逐步实现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