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83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为探究陕北油田开采区贫养分低有机质土壤中石油烃的有效去除方法及修复特性,利用生物强化和生物刺激对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研究,比较了两种修复方式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和对土壤菌群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生物强化修复方式,向土壤中施入氮素进行生物刺激修复更有利于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向土壤中加入KNO3调节土壤C/N为100∶20,在含水量为15.1%的条件下修复60 d时,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达到44.77%;接种降解菌强化修复对石油烃的去除率仅为17.87%.在5.1%和15.1%两种不同含水量条件下,接种的降解菌群可在土壤中生长并存活.外源菌的生长存活和石油烃降解无明显相关关系,影响石油烃降解的非生物因子为土壤养分和含水量,生物因子为土壤菌群的丰富度和均匀度.研究显示,在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水热条件的修复方式以增加土壤菌群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162.
根据塔式多绳摩擦提升机的运行特点,分析了振动原因,建立了振动故障源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结合对某矿井塔式多绳摩擦提升系统的振动测试结果,应用该模型对系统振动故障源进行了诊断和评判,对各种振动原因引起的系统故障的可能性给出了定量评价.实践表明,应用文中建立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提高了塔式多绳摩擦提升机故障源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有效治理提升机的超限振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对当前老矿井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3.
大连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消除污染的同时发展新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简要介绍垃圾焚烧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二恶英类污染物预防控制措施,以及焚烧灰渣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等,与国内同行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64.
重庆都市圈小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的今天,都市圈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作用在重庆这样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经济格局中尤为重要.分析了重庆经济现状和小城镇发展的特点与问题,指出重庆都市圈小城镇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机遇和动力,并针对重庆都市圈小城镇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办公室使用直饮水机.直饮水机通常通过活性炭或过滤纤维两种介质来去除自来水中的污染物以达到直饮的目的.在使用过程中,介质表面会生长大量细菌,造成生物学与感观的问题. 采用超声波这一新型物理技术,可抑制过滤介质上的细菌生长.通过大量重复实验,发现超声波可稳定地抑制过滤纤维和活性炭两种吸附介质上生长的菌体甚至原生动物.此外,由于超声波强化介质的吸附作用,超声波与活性炭同时处理较活性炭吸附可以更好地去除自来水中有机物;不同超声波频率下的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超声波技术对活性炭吸附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6.
普查了锦州市古塔区"三废"产生和排放总体情况,分析了污染源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7.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黑龙江省洪河农场135户居民进行随机访问,调查其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退耕政策的认知程度,以期从农户角度出发,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退耕政策实施的可行性,为湿地保护和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显示:86.7%居民认为湿地生态环境功能重要,生态环境意识较高。对比10年前的生态环境,认为生态环境现状恶化的居民比例(48.1%)略高于好转的居民比例(43.0%)。近80%居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所了解,且认为现有湿地存在稳定性低,易退化的问题。绝大多数居民对退耕政策了解并支持该政策的实施,认为有利于维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湿地资源,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但对于政策实施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等问题尚存疑虑。此外,退耕后的补偿与替代生计选择也是居民普遍反映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8.
外源氮输入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刘德燕  宋长春  王丽  王丽丽  李英臣 《环境科学》2008,29(12):3525-3530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在好气和淹水2个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氮输入对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气条件下,净氮输入量为1 mg·g-1(N1)的氮处理水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DO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净氮输入量为2和5 mg·g-1(N2、N3)时,土壤DOC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250.62 mg·kg-1)增加了187.22%和203.25%,并显著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淹水条件下,外源氮输入则抑制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 N1、N2、N3处理下土壤DOC含量分别比对照(642.52 mg·kg-1)降低了88.34%、 82.69%、 80.04%;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DOC含量与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39、 0.843),由外源氮输入引起土壤DOC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土壤有机碳矿化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还表明,伴随着沼泽湿地积水消退和外源氮输入的增多,将会加快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和土壤DOC的淋失,造成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69.
大宁河水华敏感期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以三峡支流大宁河水华敏感期(2008年4~5月)水环境状况的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水温、总氮(TN)、硝酸盐氮(NO3--N)、pH和溶解氧(DO)时空分布差异显著(ANOVA,p<0.05).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时空分布差异显著(ANOVA,p...  相似文献   
170.
王丽 《环境》2011,(7):66-69
它是200多年前大名鼎鼎的英国将军乔治·高顿心中的伊甸园,它拥有地球上最原始、最优美的自然环境,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