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32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陇东黄土塬区域城市排水造成的大面积积水土流失及排水工程严惩破坏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指出应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将水截留在塬上并加以资源化利用。对于排水下塬工程应充分考虑高速水流特性,采用有关研究报告中推荐的最佳方法设计。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不同反应器条件(SBBR、Fe (0)-SBBR、Fe (Ⅱ)-SBBR、Fe (Ⅲ)-SBBR)对腈纶废水进行处理,探究不同价态铁对腈纶废水处理过程及此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Fe (0)/Fe (Ⅱ)/Fe (Ⅲ)-SBBR对腈纶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特别是NH4+-N,去除率均在90%以上;整个运行周期内Fe (0)-SBBR处理效果最好.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Fe (0)/Fe (Ⅱ)/Fe (Ⅲ)-SBBR优势菌在属水平上差异显著,Fe (0)-SBBR主要以Gemmata、Planctomyces、Aridibacter、Fluviicola等属为主;Fe (Ⅱ)-SBBR主要以Thermomonas、Aridibacter、Bacillus、Paracoccus等属为主;Fe (Ⅲ)-SBBR主要以Planctomyces、Bacillus、Nostocoida、Aridibacter等属为主;与对照组SBBR相比,Fe (0)-SBBR对其处于相对劣势的菌有很好的刺激生长作用;Fe (0)和Fe (Ⅲ)对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大于Fe (Ⅱ).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海绵铁填充的SBR反应器,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外加Mg2+、Mn2+、Cu2+、Zn2+和Al3+等金属离子对生物海绵铁体系去除污水中COD、NH3-N、TP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Mg2+、Al3+对生物海绵铁体系对COD、NH3-N、TP的去除效率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较良好的水平;Zn2+对体系去除NH3-N及低浓度的Mn2+对体系对TP的去除都存在时间-浓度累积效应;Cu2+对生物海绵铁体系对COD、NH3-N特别是对TP的去除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具有三隔室重复单元的电渗析中试装置从丙烯酸丁酯废水中回收有机酸,考察了操作电压对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电压对装置的处理能力、能耗和回收有机酸浓度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操作电压从50V增加到100 V,平均电流密度从16.91 mA/cm2线性增加到55.22 mA/cm2,电渗析时间显著缩短;生产单位有机酸的能耗从0.10 kW·h/mol线性增加到0.20 kW·h/mol。操作电压从50 V提高到100 V时,伴随有机酸根迁移的水量增加,而伴随钠离子迁移的水量减少,使50 V下获得的有机酸浓度较高,而NaOH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水处理材料,海绵铁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通过吸附、微电解、絮凝沉淀、直接还原和间接氧化等作用,海绵铁在水体去污的过程中显现了较强的处理能力。在总结海绵铁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海绵铁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海绵铁与微生物在降解水体污染物的过程中存在互促作用,因而生物海绵铁体系有更强的处理能力,将成为海绵铁材料用于水处理的开发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不溶性腐殖酸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溶性腐殖酸(IHA)对六价铬(Cr(Ⅵ))的吸附作用及反应接触时间、pH、IHA投加量、温度等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表明,在反应接触时间60min、酸性pH7左右的水溶液条件下,IHA对Cr(Ⅵ)去除率可达98%。绘制了IHA对Cr(Ⅵ)的反应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强化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研究在常温下该系统对小单元、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在水力负荷30 cm/d的工况下,固定化填料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COD的去除率可达80%,基本出水COD〈50mg/l;该系统对TN的去除率约为30%;对TP的去除率为27.9-59.7%,并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铁氨氧化(Feammox)反应在不同的环境体系中相继被发现. Feammox反应是在厌氧环境中以及微生物的驱使作用下,NH4+和Fe(Ⅲ)分别作为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Fe(Ⅲ)被还原生成为Fe(Ⅱ),而NH4+则转化生成为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和氮气(N2)几种不同形态的氮素.Feammox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氮素在自然界循环中的新的转化途径,这种新的氮素转换途径给污水领域中的脱氮技术方法带来了全新视角.另外,Feammox能够和厌氧氨氧化(Anammox)和铁型反硝化(NDFO)耦合或者通过实现Fe(Ⅲ)和Fe(Ⅱ)之间的循环转化进行脱氮,使得Feammox成为了一种潜在的新型脱氮技术.通过综述Feammox的发展历程、反应机制、以及对自然界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的影响和其所受影响的物理性因素,最后,进一步探讨Feammox在污水脱氮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和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量农药被广泛的使用并最终汇聚到环境介质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土壤中最丰富的后生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广泛应用于环境毒理学研究。本文从秀丽隐杆线虫常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入手,以致死率、生长发育、运动行为、繁殖、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细胞凋亡水平、相关基因表达量和蛋白水平等作为测试指标,归纳总结农药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衰老性、神经及生殖系统的毒性效应,分析探索其毒性机理,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是一类典型的药物,采用传统的方法无法将其有效去除,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而微藻已被证明具有去除抗生素的潜力。因此,抗生素与微藻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文章首先综述了环境中常见抗生素种类及其理化性质,其次分析了抗生素对原核生物(蓝藻)和真核生物(绿藻)在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及机理,并对抗生素对微藻的复合毒性进行了阐述,最后总结了微藻去除抗生素的主要机制(生物吸附、生物累积、生物降解、光降解、水解和挥发),对未来抗生素与微藻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