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基于2016年河南省农村污染物排放清单,采用县级优化模型,设置了基准和散煤治理2种情景,评估了2025年1月份河南省农村散煤替代的减排潜力,利用空气质量模型(WRF-CMAQ)模拟其对PM2.5污染改善的贡献,并采取泊松回归模型分析了相应的居民健康效益.结果表明,由于围护结构改造的成本较低及保温效果显著,其与采暖设备的组合技术在河南省农村家庭是最适合推广的采暖技术.在散煤治理情景下,2025年1月河南省农村居民燃烧源的SO2,NOx,CO,PM10,PM2.5,VOCs,NH3排放量与基准情景相比分别下降了98.3%,82.6%,99.8%,99.2%,98.8%,98.2%和99.4%.散煤治理情景下河南省2025年1月PM2.5浓度模拟结果与基准情景相比下降4.1μg/m3,可以避免2220人过早死亡,带来23.5亿元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2.
安阳市典型工业源PM2.5排放特征及减排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安阳市PM_(2. 5)排放特征,通过现场调查对安阳市工业源活动水平和控制技术信息进行收集,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排放因子,建立了安阳市2016年工业源PM_(2. 5)排放清单,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空间分配.基于典型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煤炭压减要求设置3种情景,估算了2020年安阳市工业源PM_(2. 5)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安阳市2016年工业源PM_(2. 5)排放总量为81 071. 13 t;有色冶金、钢铁和建材行业是安阳市PM_(2. 5)主要贡献源,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5. 43%、25. 74%和18. 00%;安阳市各乡镇排放差异突出,PM_(2. 5)排放主要集中在市区及林州市和安阳县,且以安阳市区排放量最为突出,而安阳市区的4个辖区的排放强度差异更为巨大;通过设定不同控制情景,估算2020年安阳市PM_(2. 5)减排潜力分别为398. 72、11 623. 87和14 072. 27 t,分别占2016年工业源排放总量的0. 49%、14. 34%和17. 22%.可见,安阳市PM_(2. 5)具有较大减排潜力,超低排放改造和煤炭压减对安阳市PM_(2. 5)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24.
国际气候制度的本质是一种稀缺战略资源的排放权的分配,影响到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其演进由科学研究、国际政治与经济战略格局、相关方利益等各个方面推动。未来中国在应对气候谈判的方略上,应该在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对内对外“两手抓”,必须明确“排碳”是一种主权,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相似文献   
25.
中国实现碳强度削减目标的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和工业化、城市化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使我国农业本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也将动摇国家和民族生存、繁衍、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26.
为了量化2005至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之间碳排放差异性及其变化趋势,本文运用Theil指数KAYA分解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人均碳排放差异逐年减小,能源强度是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均GDP是人均碳排放差异缩小的主要原因;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划分方法的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且中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是造成全国差异的主要原因;相对"十一五"能源强度目标分解,"十二五"碳强度目标分解已考虑省市区差异,但其基本上根据人均GDP差异进行分组,且很大程度沿用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划分。因此,建议在对各省区市分配减排指标时,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同时兼顾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并根据中西部地区内部排放差异将目标分解方案精细化  相似文献   
27.
河南省大气污染严重且与周边区域污染传输及交互影响明显,以2017年1、4、7和10月为研究对象,将河南省内18个地市的排放源分别标记,并应用于WRF-CMAQ溯源模型进行模拟.污染物分布结果表明,由于排放和气象的共同影响,河南省PM2.5、NO2和SO2浓度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O3-8h浓度的季节变化则为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不同季节间污染物浓度差距较大,河南省PM2.5、NO2和SO2冬季浓度平均值分别是夏季的4.17、4.12和6.24倍,而O3-8h在夏季的浓度是冬季的2.24倍.由于PM2.5、NO2和SO2与一次排放关系密切且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这3种污染物的高值分布为北高南低,季节趋势较为一致.而O3-8h季节分布差异较大,夏季气象条件有助于O3的生成,O3-8h高值主要分布于河南省东北区域;冬春秋季由于气象条件的抑制和NOx的消耗O3-8h高值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南部.传输结果表明,冬季省外传输和天然源对河南省PM2.5、O3-8h、NO2和SO2浓度的贡献率都是最大的,分别为36.20%~72.32%、77.96%~96.08%、49.45%~78.80%和59.05%~88.85%.在仅考虑本地排放和省内传输时,夏季河南省内各市的排放对本地4种污染物浓度的贡献率均为最高;春季省内传输对各市PM2.5和O3-8h浓度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25.63%~74.69%和30.21%~80.01%,冬季省内传输对各市NO2和SO2浓度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26.02%~76.96%和20.30%~82.34%.河南省内PM2.5、NO2和SO2的传输路径相似,冬季多由北向南传输,春季多由西向东,西南向东北传输,夏季多由西南向东北传输,秋季多由北向南传输,但PM2.5的传输更加复杂.而O3-8h传输路径与其他3种较为不同,特别是在秋季O3-8h由西南向东北的传输路径明显.  相似文献   
28.
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及排放,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在研究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状况时,必须考虑到处置的方法及综合利用的途径。本文以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为研究对象,模拟酸雨对工业固体废物成份的浸提分析,同时采取野外作业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徐州市区工业固体废物的有害成份,并对市区工业固体废物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29.
一、基本情况 某地地下水类型为隐伏岩溶裂隙水,开采深度100米左右。上部第四纪复盖层厚度15米左右,顶部为故黄河泛滥相,岩性为淡黄色亚砂土,下部为坡洪积含砾亚粘土,局部夹淡黑色淤泥层,防渗能力较差。 截止1985年3、4月份,在该地相继发现11眼井受到六价铬污染,其位置见图1。这11眼井中以12号井受污染最早。1982年7月22日该地大暴雨后,即发现六价铬污染,井水力淡黄色。1982年11月2日取样化验,六价铬浓度为0.290mg/1。1985年3月15日至4月中旬,相继发现9、7、8、5、6、3、14、13、10以及4号井受到六价铬污染。调查期间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以河南省为代表的受大气污染传输影响显著省份的大气环境容量,本文基于CMAQ模型,采用嵌套迭代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在周边省份区域联防联控的前提下河南省PM2.5浓度达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时17个地级市SO2、NOx、一次PM2.5和NH3的大气环境容量.结果表明:(1)省外传输对河南省PM2.5浓度的贡献率为50.29%,其中周边7个省份传输贡献率为36.19%,可见周边省份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河南省实现空气质量达标的必要条件.(2)在省级PM2.5浓度达标时,河南省周边7个省份SO2、NOx、一次PM2.5和NH3的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279.07×104、465.61×104、172.67×104和182.96×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