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化学热洗方法适用于处理以罐底泥和落地含油污泥为主的含油污泥。对某油田以化学热洗为核心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工程所用药剂优化筛选,对于罐底泥和落地含油污泥,可用化学热洗药剂A,搭配离心机絮凝药剂B或者BH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于含油污泥池表层的生化污泥,可用化学热洗药剂C,搭配KF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以化学热洗为核心技术的含油污泥处理工程,处理后残渣为灰色块状固体,含油率2%,达到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2.
外加磷提高生物预处理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内研究较多的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工艺,在我国北方某水库原水中添加微量的磷,考察磷对生物预处理的促进作用通过生物分析方法,发现在原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43--P(NaH2PO4)后,可以促进原水中细菌的生长,BDOC也有所增加,证明了原水中磷对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作用陶粒滤池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对于本试验所用原水,添加25μg/L的PO43--P(H3PO4)后,生物陶粒滤池对水中CODMn的去除率平均提高4.7个百分点,UV254和TOC的去除率分别提高3.6和5.7个百分点.由此为提高生物预处理的运行效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说明磷在饮用水中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3.
NF和RO对致突变物和无机离子去除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自来水为原水,采用反渗透和纳渗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比较了2种膜对致突变物和无机离子的去除率。结果表明,RO和NF均能使Ames试验呈阳性的水转变为阴性;NF对一价阳离子(K^+、Na^+)的去除率比RO低10%左右,对二价阳离子(Ca^2+、Mg^2+)的去除率略低于RO,NF比RO能多保留一些离子。  相似文献   
34.
城市污水再用于工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占生 《环境科学》1990,11(2):72-76
城市再用污水的目标应先低后高以解决共同水质要求,本文选择悬浮质与溶解性有机物开展过滤与微生物降解技术的试验研究,并推出纤维球滤料过滤与生物填料接触氧化深度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水力负荷对生物陶粒反应器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不力负荷较低是影响生物陶粒反应器在实际中运用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对进水中有机物,氨氮及其它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水力负荷对生物陶粒反应器处理效果没有影响,对OC,氨氮,UV254,色度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20%,90%,30%,38%,76%。  相似文献   
36.
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江泳  方振东  王占生 《环境科学》1996,17(1):54-56,59
针对低温低落景污染水源,采用生物预处理的手段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发现:以陶粒为载体的生物预处理工艺,能去除水中有机物(OC或COD)20-30%,SS60-70%,氨氮80%,低温时去除率受到一定影响。但仍有一定和去除有机物及氨氮的。水库的低浊度和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性质有利于生物预处理工艺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37.
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吸附卤乙酸的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静态和动态试验研究了活性炭对卤乙酸的物理吸附特性。静态试验表明:在单吸附质条件下,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吸附等温线在低浓度区(Ce〈50μg/L)表现为单层吸附,在高浓度区表现为多层吸附。活性炭对三氯乙酸的吸附能力高于二氯乙酸。在饮用水处理常见的浓度范围内,活性炭对三氯乙酸的吸附容量约为二氯乙酸的2倍。在多吸附质条件下,对三氯乙酸的吸附容量只略的降低,对二氯乙酸的吸附容量则显著下降,这与有机物的  相似文献   
38.
生物活性炭内吸附与生物降解协同去除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确定BAC内2种机理去除有机物分配比例的试验方法.该方法以BAC进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与可生物降解有机碳(BDOC)浓度变化作为评价参数,并利用此方法确定了臭氧投加量对2种去除机理的影响.臭氧化可以使BDOC浓度增加,臭氧投量为2~8mg/L时,BDOC增加0.12~0.54mg/L;BAC过滤使出水BDOC浓度降低为0.23~0.31mg/L.随着臭氧投量增加(2~8mg/L),在BAC内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比例从46%增加到89%.  相似文献   
39.
以某江水为原水,研究某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和常规处理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用GC/MS分析仪对水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水中有机物53种,陶粒滤池对有机物总量(峰面积)的去除率为83%,有效威小了后续单元的负担,O3/GAC单元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53.4%,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95%;常规处理工艺对有机物总量的去除率为86%。  相似文献   
40.
聚磷氯化铝溶液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聚磷氯化铝是一种新型高效混凝剂,采用逐时络合比色法和酸中和速度法研究了聚磷氯化铝溶液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聚磷氯化铝的聚合形态为聚合铝形态与磷酸根作用新形态之和,其形态分布取决于羟比值和磷铝比值等因素,在一定的羟铝比值和磷铝比值时,聚磷氯化铝溶液可划分为5类形态,描绘出了聚磷氯化铝的形态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