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官厅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官厅水库下游三家店水库水源水进行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水比为1∶1,滤速6m/h,水温高于5℃的运行条件下,生物陶粒滤池工艺对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为10%~18%,氨氮的去除率为80%~98%,出水浊度降低到2NTU以下;气水比为1∶1,滤速4m/h,水温0℃~4℃的情况下,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为5%~12%,氨氮的去除率为65%~80%,出水浊度降低到3NTU以下。  相似文献   
72.
饮用水生物滤池中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饮用水生物滤池工艺中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生长状况可以作为反应器挂膜是否成功的标志,其生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经历了延迟期和对数期之后进入稳定期,由于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在生态学上存在以后者为受利方的偏利互生关系,延迟期后期与氨氧化细菌的对数期生长相对应,表现为表观去除率的“对数下降”期.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对数期生长的时间在1mo左右;低温可以使其长期处于延迟期.图7表3参12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H_2O_2和其它氧化剂(以过氧化苯甲酰为例)对DPD法测定水中臭氧浓度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随着KI浓度或显色时间的增加,H_2O_2和其它氧化剂的干扰作用增加,当KI浓度为0.5g/L时,可以基本消除这些干扰作用,且当臭氧浓度低于0.6mg/L时,不影响臭氧对DPD的显色作用。  相似文献   
74.
纤维直接过滤去除原水藻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丙纶丝为滤料,以自制转鼓装置对高藻原水进行直接过滤除藻试验。结果表明,对Chl—a及藻总数的去除率分别为64%一95%(平均91%)和82%一96%(平均92%),对主要藻种的平均去除率均在85%以上,除藻效果明显。原水中藻类特征、试验运行工况条件直接影响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筛分截留与吸附—絮凝是试验装置过滤除藻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75.
曝气生物滤池的工作性能与高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工作时水头损失,CODCr、NH4^ -N、固体悬浮物(SS)的去除率及CODCr、NH4^ -N的负荷与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最大CODCr负荷、SS的主要截获和近50%的水头损失都出现在碳化柱的0~1m区域,最大NH4^ -N负荷出现在碳化柱的1~2m区域;(2)尽管在低负荷条件下,污染物的降解仅集中在部分区域,但一定的填料高度为曝气生物滤池的高负荷运行和抗冲击负荷提供了条件;(3)根据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滤池的下部设置污泥排放阀有利于降低反冲压力、气量和水量。  相似文献   
76.
不同水处理工艺对地表水中AOC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A江水、B河水为原水的常规处理工艺和以C湖水为原水的两种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水样的AOC、TOC和UV254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工艺对AOC的去除率分别是63.6%、-97.9%、84.2%和94.7%;对TOC的去除率分别是61%、6.6%、66.7%和75%;对UV254的去除率分别是17.9%、25.6%、83.3%和95.1%,与深度处理工艺相比,常规处理工艺不能保证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介绍了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给水中三卤甲烷(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及四氯化碳的方法。其色谱条件是:检测器(ECD)温度:345℃;色谱柱:HP5(25m×032mm×105μm)柱;进样口温度:250℃。该方法的最小检出下限分别为:氯仿01μg/l、四氯化碳01μg/l、一溴二氯甲烷02μg/l、二溴一氯甲烷02μg/l和溴仿04μg/l。  相似文献   
78.
穿越地下水源地的输油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对区域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发生泄漏事故时会对地下水产生严重影响。以穿越某水源地的输油管道为例,采用地下水模拟系统(GMS软件),对管道泄漏后,石油类物质在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模拟,分别预测了污染物抵达含水层后的1年、5年、10年、15年和20年的持续污染情形,以及在地下水中的浓度分布。模拟结果显示,石油在地下水中沿着地下水流方向移动,在运移20年后,受污面积可达45 937.1 m2。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案,分别为设置防渗层、确定监测井位置、增设监测井以及迁移敏感区的井口位置,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9.
降解石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辽河油田的渣油中富集分离出24株细菌,经初步降解试验,筛选出对原油降解率高于30%的菌株10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中8株菌对渣油不同组分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原油中不同组分可被降解的程度不同,其中,芳香烃的降解率可达80%;沥青质的最高降解率为53%;饱和烃的最高降解率为37%;非烃的最高降解率为30%;GC-MS分析表明,饱和烃中的环己烷、长链烷基苯和二环烷系列均能被明显降解,芳香烃中的烷基萘系列经降解后几乎消失,三环的菲和甲基菲以及五环的苯并芘降解不明显;其次,不同菌对各组分的的降解能力也显著不同.菌株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降解力强,尤其对非烃和沥青质降解效果较好的ptr15和ptr20分别为芽孢杆菌和微杆菌,其对沥青质的降解效果高于目前已有的报道.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生物填料反应器(简称PBR)用于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时,对COD、SS、NP(?)-N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推荐废水再用流程为:二级处理出水→上向流PBR→双层滤料滤池→出水再用。推荐流程可有效地去除二级处理出水中的COD、SS、NH_3-N。去除率分别为42.5%、92.3%、52.6%。推荐流程出水可再用于生产、生活杂用、循环冷却水补充等用水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